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2007年10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通信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这是中国通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 是通信行业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促进产业链交流、揭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舞台。 本届通信展上,3G、NGN、IPTV、宽带接入等技术,电信增值业务、网络融合等应用,以及功能丰富、款式时尚的通信终端产品成为展会亮点。
这些亮点的背后,是不可阻挡的大融合趋势,具体表现为电信技术和服务的移动化、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 这四个现代化可以帮助我们理顺电信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作为我们梳理未来通信产业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的指南针。
移动革命即将开始
从固定到移动是通信业的飞跃,移动数字通信技术至今已经出现了三代。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1996年和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 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在于语音和数据的传输速率大大提高。
本届通信展正值中国3G商用前夕的关键时刻,各大厂商早已摩拳擦掌。 这种变化当然也会体现在通信展上,TD-SCDMA、WCDMA、WiMAX这四种3G标准都出现在本次展会上。 与TD-SCDMA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成为本次通信展热点中的热点。
中兴通讯承建了北京地区TD-SCDMA大规模商用试验网,信号覆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本次展会,中兴通讯展出了多款新型TD-SCDMA智能手机和商用数据卡终端。 其中,业界首款支持TD-MBMS手机电视业务并实现高清流媒体播放的U80手机、全球首款同时支持TD-SCDMA和EDGE标准的U980C手机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体验。 据介绍,U980C将于2008年升级为HSDPA,数据下载速度将从384Kb/s提高到2.8Mb/s,而市场上手机的理想下载速度仅为128Kb/s。
大唐电信集团以“成就梦想,沟通未来”为主题,也展示了综合实力。 大唐电信集团在展区发布了TD-SCDMA HSDPA 2.8Mb/s业务商用版(手机和数据卡)、IPRAN和HSUPA,并展示了TD-SCDMA终端软件平台(Arena)完整解决方案。 该软件平台可以保证不同厂家、不同型号手机上业务的通用性,降低TD-SCDMA手机的开发门槛,将大大加快TD-SCDMA商用手机的推出。
华为、普天、爱立信等企业也将重点关注TD-SCDMA相关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从本次通信展可以明显看出,TD-SCDMA产业链已经形成,各大厂商都已做好准备。
就在中国通信博览会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WiMAX为全球无线标准,成为继WCDMA、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这将进一步推动WiMAX的发展。 在本次展会上,三星电子展示了基于WiMAX技术的最新移动设备,包括可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和语音通信的SPH-P9200、全球首款基于WiMAX技术的PDA手机SPH-M8100、可享受移动WiMAX和HSDPA服务的无线USB适配器终端SPH-H2100,以及通过缩小移动WiMAX基站尺寸来扩大覆盖范围的U-RAS混合系统(HS)。
与此同时,B3G(超级3G)的各项技术也在快速发展。 诺基亚西门子在展会上特别关注了端到端WiMAX解决方案; 高通展示了UMB技术,该技术被视为移动宽带演进的下一阶段; 爱立信首次在中国进行了LTE增强上行链路的现场演示,其传输速率可达24Mb/s。
3G商用即将开始,3G以外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通信行业的一场革命即将开始。
宽带到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是什么样的? 根据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的定义,泛指不同于当代、采用大量创新技术、以IP为核心、能够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 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纵向应包括业务层和传输层,横向应覆盖核心网和接入网。 从技术特点来看,它必须具备传统电话的通用性和可靠性、互联网的灵活性、以太网操作的简单性、ATM的低时延、光网络的带宽、蜂窝网络的移动性、有线电视网络的丰富内容等等。
虽然广义的下一代网络实际上包括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但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一代网络是狭义的。 简而言之,该技术本身能够在分组网络上实现电信服务——电话。 当然,未来的手机还会有更多的功能:看视频、播放幻灯片、聊天、召开会议……
虽然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指标很多,但带宽始终是核心指标之一。 从基础传输的角度来看,能够提供高带宽的光网络将是理想的大容量网络。 这是下一代网络的基础,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从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光进铜退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在今年的通信展上,致力于提高带宽的光通信产品也非常引人注目。 即时通讯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各种信息服务。
本次展会,烽火科技以“您的”(我们的路越来越宽)为主题,展示了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创新成果。 2002年4月,烽火科技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及系统的研发工作,并于2005年6月顺利通过信息产业部验收。至此,烽火全面掌握了40Gb/s单波、多波传输的核心技术,成为业内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设备制造商。一系列 40Gb/s 传输解决方案。 烽火科技展出的3.2Tb/s(80×40Gb/s)DWDM系统设备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沪杭国家一级干线,实现了单对光纤传输的最大容量,打破了国外公司近20年来对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的垄断,使我国光纤通信产业首次站在了世界前列。
在今年的通信展上,各厂商也在大力开发接入网方面的光通信产品。 这是因为光纤在核心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接入网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 毕竟目前条件下,光纤到户的梦想尚未实现,接入网部分潜力巨大。 比如UT斯达康,其CEO兼总裁卢红亮在展会期间向媒体表示,UT斯达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宽带接入,未来宽带接入也将基于光纤或者向光纤方向发展。 未来的内容是完全控制下一代网络。 这家以小灵通闻名的厂商,推出了GEPON光通信产品作为明星移动化,吸引了大批观众。
IP成为网络业务的基础
对于下一代网络来说,其传输的基础是光网络,但其业务的基础是IP。 下一代网络将主要基于ATM/IP,特别是基于IP的分组化网络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本次通信展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IP化的发展趋势。 在本次展会上,华为表示,引领移动网络IP化正在成为其在移动领域的发展方向。
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的IP多媒体系统(IP、IMS)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呼叫控制层与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使其能够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使IMS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移动网络逐步扩展到固定领域,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通用的服务平台。 爱立信在本次展会上展示了基于IMS的综合多媒体业务。 电视用户、手机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在IMS提供的应用平台上共享业务,例如各种终端之间基于IMS的语音视频通话、一键通、消息业务、演示功能、多媒体共享、基于IMS的IPTV等。
统一通信也是IP 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很快就成为业界的热点。 统一通信是指利用先进技术,打破当前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实时短信、电话和多媒体会议)以设备和网络为中心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最常用的通信工具和应用程序与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方便、高效地进行沟通。 通过使用 SIP 协议 ( ) 并包括移动解决方案,统一通信真正统一并简化了所有类型的通信 — 无论位置、时间或设备如何。 在本次展会上,统一通信也成为厂商展示的重点之一。 微软、北电等企业都展示了各自的统一通信产品。
除了行业巨头之外,IP正在渗透到各个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例如,大唐高宏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VoIP产品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包括VoIP虚拟运营解决方案和VoIP行业企业解决方案。 产品涵盖多种VoIP平台、各类中继网关及近10个系列的终端产品。 来自以色列的电信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展示了其最新一代NGN产品——珊瑚海(CCS)软交换平台和IPx综合接入设备(IAD),集语音处理和网络数据交换为一体,为企业通信,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内部专用通信网络提供便捷、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多媒体是发展的必然
信息时代,信息有四种分类方式: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 我们称文字为第一媒介,“图文+文字”为第二媒介(如书籍)。 将声音和图像添加在一起就成为多媒体。 信息时代是多媒体时代,信息要经过创建、处理、存储和传输等过程。
我们已经拥有电话、电报和电视很长时间了,但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是互联网的出现。 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要求更高。 电话有了,但人们觉得移动通讯不方便,于是移动通讯技术就诞生了。 有了互联网,起初我们只能发送文本。 随着带宽和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看图片、进行即时通讯、传输音频和视频。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技术也开始突飞猛进,这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带宽的提高和软硬件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多媒体信息的需求猛增
在本届通信展上,多媒体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终端,尤其是手机,其在移动办公、时尚娱乐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完善。 许多智能手机集成了文本、数据、图像、音频和视频、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学习英语、股票交易等功能。 针对行业应用的手机也不断涌现。
对此,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军指出,四屏时代已经到来。 他认为,第一屏幕是电影,第二屏幕是电视,第三屏幕是电脑,第四屏幕是手机。
此外,记者还在日本NTT公司展台上看到了一些在国内很难见到的技术应用,如防水手机、大屏投影手机、数字电视手机等。
多媒体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多媒体平台产品的大力支持。 在本次通信展上,公司发布了全新多媒体平台产品MMP2。 MMP是基于ATCA()架构开发的新一代多媒体平台产品,MMP2可以支持所有3G标准,并可以在3G网络上实现视频会议等一系列应用。 此外,许多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也展示了他们基于MMP2的解决方案。
趋同:趋势
纵观整个通信展,你会发现通信行业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产业层面,通信、计算机、电视传媒、文化四大产业正在走向融合; 网络层面,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融合趋势强劲; 同时,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也趋于融合; 网络融合促进业务融合,业务融合最终导致终端融合。
无论是融合的结果,还是融合的过程,都意味着新的商机,如移动增值、互联网服务、标准集成、仪器租赁等,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本届通信展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企业。 例如,移动域名管理机构,它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移动终端创建寻址标识符的公司。 东方集成是当地知名仪器仪表租赁公司,是中国科学院与全球最大的技术租赁公司欧力士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利用技术更新周期加快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测试方法的不断推出,有时会导致新购买的仪器升级、更换、或闲置,为众多厂家提供租赁解决方案。 他们告诉记者,在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建设中,50%以上的基站厂商测试设备都是从他们那里租赁的。
总之,融合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加速通信业融合的加速。
文字| 薛小建
编辑| 苏建勋
进入能源行业一年后,腾讯在能源数字化领域有了新的布局。
6月29日,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览会上,腾讯云首次正式发布城市级综合能源数字运营平台。
城市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和碳排放的主场景。 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资源消耗集中在城市,城市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具有“比重高”、“高密度”的典型特征。 双碳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现代城市能源系统”? 腾讯云的“城市级综合能源数字化运营平台”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腾讯云能源资源行业首席专家孙富杰介绍,“现代城市能源系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城市所在区域源、网、荷、储之间的互动与协调; 二是能源与交通、建筑、供热等相关产业的互动与协调;
腾讯云“城市级综合能源数字化运营平台”要做的就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为区域内用能园区和企业提供储能管理、光伏管理、充电管理、需求响应、虚拟电厂、能效分析、碳资产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
此外能源服务,对于政府侧,平台通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大数据平台,为相关部门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碳排放管理等提供数据报表。
事实上,这并不是腾讯第一次布局能源行业。 2022年6月9日,腾讯云首次发布针对能源资源行业的多技术融合产品“能源连接器( )”和“能源数字孪生( Twin)”。 据腾讯官方数据显示,腾讯云已服务20余家央企、300余家能源领域行业企业。
腾讯云副总裁、能源资源行业负责人石梅介绍,今年以来,腾讯云聚焦综合能源数字化运营、储能商业支付、新能源智慧电站等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逐步落地。
施梅提到的“储能商业支付”是本次发布的亮点之一。 腾讯云与青岛能丰电力有限公司打造的储能管理综合能源商业支付平台,已应用于能丰电力储能云系统。
据介绍,能丰电气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用户侧智能储能高端制造和云计算服务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储能业务运营管理和支付结算涉及用户、服务商、设备商、投资者等多方,支付流程和收益分配流程十分复杂。
为此,双方基于腾讯企业支付金融服务、微卡、电子签名等技术,共同打造综合能源商业支付平台。 通过一站式支付和账户共享解决方案,支付结算流程从传统方式下的两周缩短至5分钟。
具体来说,在储能项目的结算过程中,商业支付平台可以自动计算收益并生成账单,并将账单推送给用户。 用户通过电子签名确认账单后,即可通过腾讯在线平台完成支付。 支付完成后,平台将按照既定的分成比例自动将利润分配给不同主体。 这种“储能+付费”的方式有利于储能项目的商业化和持续运营。
此外,腾讯研究院、腾讯云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城市能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详细分析了城市能源数字化的形态特征、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同时,梳理了全球多个城市能源数字化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