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物联网】智慧果园解决方案-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蜂窝物联网】智慧果园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23-07-31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各行各业都在倡导新基建,农业也在与时俱进。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农业。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水果资源丰富。 但我国果树种植智能化水平相对落后,大多依靠人工现场管理,受气候灾害影响较大。 因此,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农业服务商,如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我国果业赋能,责无旁贷。

· 项目建设内容 ·

智慧果园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在果园安装农业气象监测设备,借助蜂窝智能云平台实现茶园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为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指导果园的生活和生产。 也展示了果园优良的生长环境和果实的优良品质。

智慧果园无线灌溉系统:对果园内部灌溉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改造,实现全园灌溉的无人化管理。 该系统实现自动化精准灌溉、及时灌溉,操作简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智慧园区大数据,降低人工成本,节约用水。 灌溉方面,只需在手机上一键点击即可管理整个果园的灌溉。 当人不在果园基地时,也可以实现远程灌溉。

智慧果园绿化害虫检测系统:安装自动昆虫检测报灯,自动分析果园昆虫现状,针对性昆虫,精准科学,利用物联网太阳能物理杀虫灯,根据昆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使用昆虫敏感特定光谱范围内的引虫光源,可吸引、聚集昆虫并能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害指数,与防虫网、粘虫板结合使用,减少使用量农药。 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智慧果园安全监控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在园区内部署高清智能枪和智能球机,对园区进行360°监控,方便管理员进行远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果园可视化全过程也可实现起到宣传作用。

智慧果园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包括PC端大数据分析系统、APP和小程序移动终端管理系统,涵盖在线环境监测、远程灌溉控制、视频监控、病虫害防治设备管理、追​​溯管理、农业运营等方便农场管理人员开展远程管理、移动办公等功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方面,可以展示整个智慧果园的建设成果,通过大屏“一张图”管理整个智慧果园。 同时存储和分析数据,实现平台数据对接。

智慧果园可视化溯源平台:通过在园区制高点部署蜂窝智能直播摄像机,借助蜂窝云农耕可视化直播平台,将智慧果园环境和种植过程同步给客户。 顾客可以一边下单一边观看水果生产过程。 同时,借助可视化追溯平台,可见的良好品质可以提高客户信任度,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销售。 同时,借助可视化溯源平台开发果树认领模式,客户可以24小时观看自己认领的果树。 这种先销售后生产的新模式也给果园带来了销量和品牌提升。

智慧果园技术解决方案

智慧果园环境监测系统

通过在农场安装农业气象站,可以实现对果园环境的精准监测。 借助蜂窝云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查看、历史数据回放、超限预警等功能,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智慧果园无线灌溉系统

为了实现精准灌溉、及时灌溉,解放劳动力,发展高效农业,蜂巢物联网开发了智慧农业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对灌区灌溉水量进行监测和预测,实施智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 管理。 系统将自行检测是否应该工作。 是否开启灌溉、灌溉多长时间、灌溉量都可以由系统自行解决。 实现智能施肥,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降低系统成本。

智慧果园绿色害虫防治系统

物联网太阳能物理杀虫灯

物联网杀虫灯采用清洁能源,根据昆虫的趋光特性,利用特定光谱范围内的昆虫敏感光源来诱捕昆虫并有效杀灭昆虫,降低病虫害指数,防治害虫。

智慧果园可视化管理平台

利用高点视频监控解决视频监控覆盖问题,实现园区整体情况的实时掌控。 结合园区智能监控中心和用户APP,可查看园区视频内容,安装高空高清监控设备,对周边1公里区域实施24小时智能监控,提高了园区的安全性,方便了园区的管理。

智慧果园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可远程获取现场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传感数据和视频图像。 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或自动联动控制果园灌溉阀门、水泵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终端等向管理人员推送实时监控信息和报警信息。手机、触摸屏、电脑等,实现现场环境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同时实现平台数据对接,可降低人工成本。 实现无人值守、精准控制,有效规避生产风险。

产品优势

1. 精准记录、实时分析

实时准确记录现场重要环境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异常情况实时提醒; 实时分析历史数据,准确决策和应对环境问题。

2.远程管理,省时省力

在远程端,您可以体验如同在现场的管理,远程查看现场场景,远程控制设备; 您还可以设置自定义策略,系统定时、自动、智能地运行(根据环境数据)。

3、食品安全追溯、品牌运营

自动、手动记录生产动态,形成具体、真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消费者可扫描二维码查看,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品牌形象,加快销售速度,增加综合收入。

智慧园区可视化溯源平台(可选)

通过在园区制高点部署蜂窝智能直播摄像机,借助蜂窝云农业可视化直播平台,对生长环境、生产过程、管理流程、采收包装等进行24小时直播可以实现农产品在智慧园区内的全流程加工。 智慧果园的环境可以实时同步给客户。 可视化追溯保障食品安全,品质看得见,提高客户信任度,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销售。

智慧果园展示中心建设

打造智慧茶园展示中心,通过在智慧茶园展示中心中央安装LED全彩屏或拼接屏、触摸设备、办公电脑等设备,方便管理员实现远程管理和控制办公室里的公园。 同时,结合果园宣传片有利于企业宣传,同时拍摄360°VR全景,方便企业宣传,有利于消费者了解企业智能果园全景。

园区360°VR全景展示

智慧园区360°展示融合了整个园区的布局和整体环境。 主站点注释解释了您想看到的位置,旋转和改变位置,放大查看细节,缩小查看整个公园,体验360°智慧公园。 企业文化的推广有利于消费者了解智慧茶园的全貌。

公司简介

福建蜂巢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旨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创新、改变传统农业,将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广大农业企业提供可定制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青岛日报/观海报记者 王冰杰 文/图

在300吨汽车吊的牵引下,巨大的钢结构梁就像“积木”一样被吊装到指定位置。 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这座211米长的桥梁成功飞越深圳路。 焊缝总长度超过18000米,中间没有一个桥墩,成为跨海大桥高架桥工程二期工程的一大亮点。

火花四溅中,管道焊接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化焊接工作; 智能抹灰机器人在墙面上喷涂砂浆进行抹灰施工,其工作效率是人工抹灰的6至8倍。 四足机器狗在施工现场灵活穿梭,其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并发回,成为施工项目中的“网红督导员”。

经过标准化建设,传统的尘土飞扬的混凝土加工厂已成为精益管理的“工厂”。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一座商业搅拌站,通过数字化管理,整个厂区实现了无人化、无尘化生产。 这样,智能化建设就使“黑光工厂”成为可能。

...

在数字化的支撑下,青岛诸多工程建设场景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建筑工业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要求下,建筑业正在快速稳步实现现代化转型。

202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把24个城市列为首批智慧建设试点城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 青岛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 发达的制造业、工业化、数字化的基础,是智慧建设试点城市的基础,这也是24个试点城市的共同点。

“目前,各大试点城市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新路径。青岛也在提前布局,多管齐下,系统推进,用‘试点’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 “示范‘打通智能建设‘青岛路径’,加快住房建设。城乡建设深度融合和先进技术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转变增长动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牛永波介绍。

青岛市发布的《推进智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智能建设水平显着提升,创建100个以上智能建设示范项目; 建设一批智能建设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化工产业。 拥有20多家工厂、5个以上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了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 智能建设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智能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智能建设试点青岛经验。

青岛智慧建设试点工作进展如何? 未来将如何布局? 建筑业现代化转型还存在哪些痛点和瓶颈? 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前往重大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建筑行业智能工厂等地进行调查。

“智能建造”倒逼行业迭代

在传统印象中,建筑工地往往“晴天满地泥土,雨天泥足”。 谈到建筑业,外界普遍认为它是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发展、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传统行业。 “我国建筑业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但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差、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

我国建筑业仍然存在劳动力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41.7岁,比上年增长0.3岁。 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16年的19.1%提高8.2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未来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必然。

新发展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痛点”,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丁烈云认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智能化建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发展智能建筑”已成大势所趋,形势逼人。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是指在建筑过程中充分运用智能技术及相关技术。 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的智能化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使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更高。 ,同时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的目标。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推动智能建筑发展的步伐:2020年7月,13个部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1年3月,“发展智能建筑”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2年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推动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

随着首批24个智慧建筑试点城市的公布,我国进一步明确试点的主攻方向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智慧建设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解决项目建设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短缺、资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问题。 更好发挥建筑业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支点作用。

青岛此次为何获批国家试点城市? 事实上,青岛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智慧建造”的探索,当时借力国家“新型城镇建设”试点,率先评选智慧建造技术示范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经验总结和前景分析,2022年,本市将率先开展项目试点示范,确定数字化建设项目23个、智能化工厂项目11个、建筑行业互联网项目6个。

“青岛是一座工业城市,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建筑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青岛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速稳步增长,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入选首批国家低保——我省碳试点城市和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在2022年数字城市百强榜单中排名第七,这些因素都成为青岛推进智能建设的底气和优势。

在刚刚发布的《数字青岛2023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到“推动工业、农业、海洋、服务业、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布1000多个产业赋能场景,建设多个80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 可以预见,从“建造”到“智能制造”将成为青岛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青岛智能建设“生动场景”

去年以来,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春风”下,青岛不少重点项目快速增长。 不断刷新施工记录的背后,离不开BIM、装配式、绿色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的应用,推动整个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更新建设跑出“青岛速度”。

唐河路至安顺路通车工程工期紧、线路长、施工工区复杂、参与施工方多、组织协调难度大。 “该项目率先采用‘互联网+智慧施工’技术,搭建了‘工程在线’智慧项目管理云平台,管理人员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即可掌握项目施工整体信息,规范施工管理流程。施工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保障。” 国机集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人表示。

面对工程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云平台就像一个“调度中心”,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BIM、GIS等技术,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人员、以及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项目档案。 数字化管理,从而解决项目上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资源分散”问题。

随着大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也迅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这里正在加紧生产,这是重庆路高速公路的箱梁构件。” 近日智能化建筑,记者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成铁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看到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开阔明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或高或低的轰鸣声、切割声, 8条智能生产线满负荷运行,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每道工序完成后,移动小车将承载着逐渐成型的箱梁沿着轨道移动到下一个工作区域,并批量进行。一批“重量级产品”相继完成。

作为全市最大的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的高架桥,重庆路高速公路上部结构大部分采用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 目前,项目施工现场正在进行桩基、墩柱等下部结构施工。 同时,后续使用的箱梁等上部结构构件将在总装工厂同步生产。 “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出来后,桥梁构件就像‘积木’一样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样就可以将串行施工变为并行施工,缩短了工期,且成本低。”对周边交通影响小,环境污染少,所需劳动力少。” 中铁二十五局项目负责人陈晓明透露,借助智能生产线,单箱梁的生产周期可从原来的9天缩短到4天。

在荣华建设集团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智慧工厂内各类机械设备高度自动化,装配式建筑所需的各类构件实现了信息化管控与智能化生产过程中,每隔几分钟,一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就会在PC生产线上缓缓滑出,一旁的智能装配装饰生产线可实现快装板的自动切割、层压、装卸。 .. 每条生产线上,只有少数工人熟悉操作手中的仪器。

总体来看,在青岛近年来的市政设施、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的比重逐年增加。 去年年初,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2030年,装配式建筑分别占新建建筑面积的30%和40%以上。建筑物分别。 青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今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50%,处于全国前列。

在各级政策的引导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已主动拥抱装配式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建造的必由之路。企业不仅要顺应这一趋势,还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 荣华建设集团副总工程师李海生向记者坦言,如何将建筑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规模化,是推进智能建造的关键的预制建筑。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未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成本将会更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综合优势将更加凸显。

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业互联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民生。 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建筑业转型升级不仅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立足点和立足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

在城市更新建设的每一个关键领域,几乎都融入了“智慧建设”。 比如,在市政道路建设的细微处践行“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在施工中采用移动“雨棚”。 、减少扬尘和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尝试探索包括智慧社区在内的数字化领域,推动居民生活质量迈上新台阶,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这些引人瞩目的施工场景,是建筑行业迭代升级的最佳生动实践。 目前,我国智能建设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建筑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 俗话说“船难回头”。 目前,建筑工业化的整体效益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较长时间、大量资金的积累,我国智能建造进入核心关键领域时,会遇到很多技术壁垒。以建筑行业信息化升级为例, ”

要真正实现智能建造,建筑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智能建造将引发的无数新业态和无限市场机会,更让人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不久前,山西太原一建筑项目采购商在类似“京东商城”的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上完成了建材一站式采购。 采购商下单后,位于太原周边的多家供应商接到订单并迅速发货。 这一“网上交易”场景的完成,是基于青岛的建筑行业互联网平台。

“通过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链接行业上下游,推动智能建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从而解决建材采购信息不对称、采购难等行业痛点。过去的产品控制。” 据平台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已链接1000多家供应商和500多家采购企业,去年销售额达到15.4亿元。

智慧建造一端连接数字技术,另一端连接建筑工程,是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融合体”。 在试点工作的撬动下,青岛的智能化建设充满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资源配置,在构建和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建立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多元化资源参与的资源投入模式。大力支持智能建设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以及部分应用场景建设和产业化支撑,将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智慧建设试点青岛经验。”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处负责人说。

相信,借助智能建造,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建造场景发生在你我身边……

想爆料吗? 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诚邀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