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普及,RPA作为一种可以替代人类工作的“自动化”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驱动力。 如果RPA机器人只能依靠指令在固定地点完成固定任务,则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要真正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RPA需要具备更多的智能属性,比如“思考、辨别”的能力,让其拥有自己的“大脑”。
RPA机器人有哪些局限性?
“+AI”将是未来应用趋势
RPA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处理结构化数据,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效果非常有限。 总体来看,RPA的适用流程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有非常清晰固定的流程和步骤;
2、流程中不能涉及复杂的任务,也不能涉及单点环节。
正是以上两个特点,传统RPA只能用手工代替一些简单、常规的重复性工作,而这种局限性不断迫使RPA寻找“智能”的突破口。
RPA+AI将成为企业高端智能化应用趋势
如何突破RPA机器人的局限性?
远光软件企业级自助自动化服务平台解决
RPA和AI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的手和大脑的关系。 纯RPA机器人只能按照固定的规则完成特定的任务,相当于代替人手进行自动化操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双手,还需要对工作的理解和决策。 这时,AI就成为RPA机器人的“大脑”。
远光企业级自助自动化服务平台,即远光RPA+AI云平台,将RPA机器人与模仿人类思维的AI技术相结合,正好与基于规则的RPA技术相辅相成。 该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赋予RPA机器人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等技术,RPA机器人具备认知能力。 尤其是借助AI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能力,RPA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远光RPA+AI云平台作为远光软件自主研发的核心平台之一,由设计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AI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设计中心是可视化、操作极其简化的机器人设计工厂; 管理中心是企业RPA实时、全面监管的控制中心; 运营中心是云管家,保障企业RPA稳定安全运行; AI中心是RPA能源补给站的持续赋能。 它们相互协作、互动,使RPA机器人实现了从传统“工具”到“人”的转变。
远光RPA+AI平台
远光RPA+AI云平台的价值是什么?
赋予RPA“大脑”,实现流程智能自动化
1、拓展RPA的应用场景,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RPA虽然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来提高业务效率的工具,但它只能处理基于规则的、重复性的任务,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通过RPA+AI的结合,该平台可以扩展应用范围,实现更先进的自动化。 同时,让RPA拥有与人一样的思维能力,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判断和处理更复杂的任务,解放更多员工,让他们从事更多创造性工作,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2、“自助”打造RPA机器人,推动企业智能化进程
由于RPA机器人不具备业务通用性,面对复杂多样的工作场景,需要进行定制化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开发门槛和开发成本都比较高。 远光RPA+AI云平台使企业获得快速定制化开发、管理和运营RPA机器人的能力。 它可以快速创建针对不同场景的RPA机器人“自助服务”,并可以智能管理机器人。 解决企业利用RPA机器人完成智能化升级,缩短智能化进程的问题。
远光RPA+AI云平台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覆盖企业业务全流程,实现管理全自动化
RPA+AI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技术集成方式,也是新一代企业流程自动化的核心,更是企业智能化的应用趋势。 目前,远光软件RPA+AI云平台已打造超过150台RPA机器人,涉及金融、税务、供应链、人力资源、信息运维等业务领域,并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力等企业应用电网、国家能源集团。 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集团,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远光RPA+AI云平台覆盖企业管理全业务流程
未来,远光软件将持续深化RPA与AI的技术融合,进一步完善企业级自助自动化服务平台,为企业管理全面自动化带来新突破,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业务创新。
新浪声明:新浪网发表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云管理平台,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黄海峰的通讯生活
近日,IDC发布《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2021年持续增长》报告。 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规模将达到64.5亿美元(约415.8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35.2%。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IaaS部分占比超过60%。 不过,IDC指出,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各种应用的推动下,PaaS部分增长更快。 另外,从部署模式来看,公有云部分市场规模达到2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亿元)。
封头厂家具体数据如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2021年将以14%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第一,营收9.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21亿元)。
华为:
华为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为11.4%,排名第二,营收7.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
海浪:
浪潮2021年将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7.1%,营收4.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2亿元)。
新华三:
新华三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为6%,排名第四,营收3.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95亿元)。
亚马逊云技术:
亚马逊云科技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为5.6%,排名第五,营收3.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28亿元)。
腾讯:
腾讯2021年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为5.5%,排名第六,营收3.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7亿元)。
此外工业云,公有云市场排名前五的厂商占据了近77%的市场份额。 具体厂家数据如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公有云市场份额为31.4%,排名第一,营收8.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93亿元)。
亚马逊云技术:
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公有云市场份额为14.6%,排名第二,营收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21亿元)。
华为:
华为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公有云市场份额为12.8%,排名第三,营收3.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35亿元)。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公有云市场份额为11.7%,排名第四,收入为3亿美元(约18.6亿元人民币)。
腾讯:
腾讯在中国工业云IaaS+PaaS公有云市场份额为5.7%,排名第五,营收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
对于中国工业云IaaS+PaaS市场的未来,IDC分析师认为,2021年工业企业IT系统云化市场依然快速发展,仍将以IaaS为主,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深入推进,PaaS将日益成为新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