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入选数字乡村试点,开启乡村振兴新动能-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3地入选数字乡村试点,开启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表时间:2023-08-24

日前,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其中,云南3地入选——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云南)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原市

什么是数字乡村?

数字村庄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提升而产生的内生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转型过程。 这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方向。 中国的重要内容。

所谓数字乡村战略,就是“三农+互联网”,利用网络互利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同时实现“全民奔小康”的最终目标。到2020年将取消上限”。

为什么要开展数字乡村试点?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释放数字红利、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把解放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如何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根据《通知》,七部委将开展数字乡村试点评估,建立试点评估体系、动态监测和退出机制。 对存在违法违规、重大风险隐患或者未能在试点地区推进试点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数字村庄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开展数字村庄总体规划设计

完善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探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探索农村数字治理新模式

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探索数字村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 杨峥 摄

云南3个选定地点

在推进数字村庄建设方面

你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石林彝族自治县:互联网+县域产业链

2020年4月,石林县人民政府与北京慈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合作将基于“石林县产业链(石材产业和农产品为入口)创新模式”点)+区块链+金融”,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打造服务石林县新经济、新金融的全新数字化基础设施,引领石林石材产业及全县经济向高质量、集约化、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健康发展。

楚雄市:“数字乡村”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楚雄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云南发展战略,以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和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农业物联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建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双轮驱动理念 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方向,以农村资源、农村数字产业化、农村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大力实施“数字农村”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开远市:“互联网+”支撑农村致富梦

全市建设农村智慧党建平台,推动互联网产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互联网服务体系。 全市55个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建成5G网络。 基站基本建设,打通农村数字经济最后“一公里”,保障核心商圈、产业园区网络畅通; 在城市、乡镇、乡村建园、基地、站点,建设开远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开远市“互联网+”创业孵化园,助力电商企业成长,目前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万元; 以直播形式推动农产品“触电”销售,通过新闻媒体、抖音、快手等平台,涌现出一批线上配送辅助工具。 “带货干部”、“网红村官”销售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实现产品交易160吨,交易额160万元。

再次恭喜以上3位!

选定3个试点地区

将重点围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要求

结合自身数字化建设基础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持续释放乡村发展数字红利

数字乡村的云南实践

近年来,我省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

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工作等。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作为

“数字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数字农业的不断升级完善

切实助力“数字云南”建设

《推进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

编制并报省发展改革委——

《云南省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做出了改进——

“数字云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项目建设——

省农业农村厅报送的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两个实施项目共23项建设内容。

据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农业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

我省农业物联网共建共享格局初步形成

●将分散的农业物联网数据汇聚到农业物联网云平台;

●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和农业应急指挥调度。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和规范;

●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在宾川县、红塔区、会泽县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资料图: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 黄哲春 摄

《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

●全省完成了益农信息社建设,覆盖率达到79%;

●加紧实施“5+N”大数据应用推广工程;

●已申报《数字农业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

●正在积极寻求资金支持;

●数据叠加应用将逐步实现;

●力争在打破部门、单位数据“烟囱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信息大数据建设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杨峥 摄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的地区将开展数字乡村总体规划设计,完善新一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探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农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健全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探索数字乡村等可持续发展机制,实施试点建设。

互联网+农村电商、大数据 杨峥 摄

到 2021 年底 -

试点地区数字村庄建设成效显着

城乡数字鸿沟显着缩小

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并组建一组相关的

可复制、可扩展的实践和经验

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规划》为未来15年的发展“定目标”、“定重点”:

5年内:全社会科技投入不少于2000亿元,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园区建设;

到2025年,基本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功能和形态,主要创新指标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枢纽国家影响力和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到2035年,全面建成创新人才聚集、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激增、创新活力迸发、创新环境优良的世界一流高新技术园区。

详细规划:

1、开放再出发,聚焦主力目标追求

用数字绘制路线图,营造真实的“推背感”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重点关注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制度环境。 园区明确了四大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创新源动力显着增强,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院所、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培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企业和品牌。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万家、5000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万余人。 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00件,全年PCT专利申请量达到2500件。

产业竞争力显着增强。

在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支撑园区未来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成为我国前沿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0%,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总规模超万亿元,2-3名高端千禧一代进入全球价值链各产业子领域。 亿元级产业集群。

国际开放格局全面优化。

中新合作引领的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开放取得突破。 园区、国际创新高地、顶尖创新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全面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产城人融合不断深化。

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基本制度规则体系和政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包容、创新、智慧、绿色、宜居的城市生态更加优越,已成为国家级商贸中心。 投资最便捷、服务管理最规范、治理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二、凝力转型,着力积蓄发展后劲

拓展空间,抓紧时间,推出“无限公园”品牌

能否从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重点在产业,关键在转型。 根据《方案》,园区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聚集资源、集中政策,立足“高地”,打造“高原”,勇攀高峰。 “高峰”,打造链接世界的全球网络。 定位是开放高地、国际前沿创新高地、享誉世界的高端产业高地、向创新学习的现代治理高地。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需要提高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国际化视野、全球竞争将成为园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扩空间、争时间,一方面,园区要补足盘活产业发展存量空间的决心,运用差异化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低端低效企业的压力,让有限的效益最大化。资源; 另一方面,要抓住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全面融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核心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与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产业园联盟的协同发展和协作,密切合作,辐射和加快周边地区发展,推动当地“两园”建设园区与合作园区齐飞,推出“无限园区”品牌。

同时,园区还将积极打造“四核驱动、多点支撑”的区域空间功能格局,即以创新创业、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四大功能区为主体企业总部、科技金融等重点板块支撑众多研发载体 1、创新平台立足科技创新空间布局,集聚程度高、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高端制造及国际贸易区

加快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产业为引领,以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为支撑的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高地、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园区。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集聚、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人才优势突出的科教协同创新示范区。一流的创新生态。

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

围绕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将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门户枢纽,将中新生态科技城升级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业高地。元素。

金鸡湖商务区

围绕创新链,着力完善资金链,从天使投资、投贷联动、融资担保、企业上市等方面全面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着力打造金融副中心、高端商业商务中心、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新高度。

三、夺取双胜利,靠的是“又快又准”的实际行动

抓住“第一动力”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必须落实到每一步的具体行动中。 剑指的是世界级的高科技园区。 园区将围绕人才、平台、产业、企业、开放、生态“六大维度”。 以现代产业为特征、以制度创新为支撑的开放创新经济体系。

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源泉

培育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系统部署产业技术研究平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纳米真空互连实验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对接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支持建设2-3所世界一流大学。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创造能力,着力打造“中国生物医药看苏州”特色品牌和全球产业地标。 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上市企业50家,产业竞争力保持国家高新区第一; 到2035年,将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标杆。

打造国际知名创新企业集群

实施企业分类培育计划,打造创新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高成长企业和“专、特、新”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

打造世界级人才创业首选地

突出“高、尖、缺”定位,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机制,实现人才集群引领项目集群、资本集群和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打造开放共赢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融合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推动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国际化开放创新平台。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最好的科技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最好的营商服务环境苏州智慧园区,创造最好的发展生存环境,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