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文字| 周南勋
8月23日,重庆市经信委印发《关于加强重庆市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在重庆。 计划到2025年,基本完善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培育一批5G+5A智慧旅游标杆景区、村镇。
图片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加强5G网络覆盖,丰富智慧旅游应用场景
《通知》指出,鼓励重庆市区、县加强国家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优化质量重点区域和客流密集区域5G网络服务。
为满足旅游景区新的业务需求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通知》提出创新5G+智慧旅游服务新体验,鼓励旅游业结合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打造复合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游客体验。
利用5G等技术适应更多场景,与物联网、AR、VR等技术和产品有效融合,提供个性化、高品质、互动化、沉浸式的旅游服务。
同时鼓励旅游景区融合5G算力等基础设施,提升客流统计分析能力,建设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平台,推动市、区县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实现垂直化一体化、横向协同发展。
通过培育5G互动直播、5G+AR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方式,拓展产品营销渠道,探索旅游营销新模式。
旅游产品方面,丰富5G智慧旅游产品种类。 加强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5G综合应用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带动5G+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供给。
增强创新活力,打造智慧旅游产业生态环境
5G赋能旅游业。 2025年,重庆智慧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通知》提出,在旅游管理方面,建设市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区、县、企业旅游数据分中心,提高旅游行业监测、风险防范、空调调控等能力。紧急响应。
探索5G高清视频监控、5G无人设备自动驾驶巡检等业务应用,用信息技术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效率。
增强5G+智慧旅游主体创新活力。 支持各类旅游相关经营主体利用通信运营企业的解决方案进行信息化转型升级。 重庆将培育一批5G+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一批5G智慧旅游创新企业,赋能5G+智慧旅游创新应用规模发展。 。
打造5G智慧旅游标杆,为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发挥示范和驱动作用。
《通知》鼓励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推动国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夜文化等重点领域5G网络高质量覆盖,率先推出5G+智慧旅游旅游创新应用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支持重点单位开放网络建设资源。 允许产权单位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外开放5G网络建设所需的站点资源,并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探索5G+旅游,赋能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通知》强调,重庆将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营造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智慧旅游,培育5G+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引导健康有序发展5G+智慧旅游。
“以后城市周边的生态区会变成农田吗?” 近日,有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 对此,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城市周边的生态区全部变成农田是没有问题的。 除农业外,环城生态区还具有生态、科研、艺术、体育等多重功能。 今年,环城生态区还将建设7个农业示范区、10个林场、20条智慧跑道、30个智慧车站和多个主题公园。
环生态区
具有农业、生态、艺术等多重功能
“从环城生态区规划开始,我们就一直强调环城生态区的多重功能。” 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除了现代农业外,还具有生态、科研、艺术、体育等功能。 在这里,“农商文旅体育”将进一步融合发展。
据介绍,2013年,《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同时编制完成《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 明确规划由农业用地和园林绿地组成。 生态空间133.11平方公里。 在此期间,相继建成了深受成都市民喜爱的金城湖、青龙湖、贵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等。 在城市里,成都人也能感受到生态公园的独特魅力。 2018年以来,成都市修订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理顺农业生产与生态修复的关系,明确农田改良面积恢复规模至10.1万亩(67.33平方公里)智慧园区建设,生态修复面积规模增至9.87万亩(65.78平方公里),总体面积保持133.11平方公里。
这个计划一直沿用至今,从未改变过。 至此,环城100公里绿道已全面连通,78座绿道桥相互连接。 特色园林、森林庭院逐渐成链,成为国内外首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百公里无障碍绿道。 预计2022年总乘车人次将突破1304万人次。
全部完成后
中心城区人均绿色开放空间面积将增加9平方米
农业只是城市周边生态区的一部分。 随着文化创意、科研、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环城生态区逐渐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享受城市美好生活体验的空间。
围绕聚集多种文化创业业态、兼具文化、旅游和生态功能的江安江,从荒地变成金色麦田的亲子牧场农业示范区……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全面建成后,中心城区人均绿色开放空间面积将增加9平方米。 目前,天府绿道及配套设施建设仍在进行中。
事实上,环城生态区可以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环城生态区还将建设7个农业示范区、10个林盘、20条智慧跑道、30个智慧车站和多个主题公园。 “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是都市农业,更是景观农业。农业区建成后,不仅是田地,更是景观;不仅是农场,更是景观农业。”游客。”
此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围绕环城生态区建设的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将引导中心城区人口疏解,推动城市空间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彦 卢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