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消费体验。
未来五年,智慧旅游将如何提升人们的旅游消费体验?文旅主管部门、行业专家、文旅行业专业人士为您揭晓答案。
关乎产业发展,更关乎民生
什么是智慧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智慧旅游的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引入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和管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旅游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去年底,十部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大在线旅游营销力度。一系列措施,包括努力,旨在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旅游的发展更多的是人们的获得感。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十四五”期间,旅游目的地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水平将对游客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产生更加明显的影响。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和获取出行服务的便利性,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出行安全。
在贵州省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乡龙光村建设的“水东村”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上,投资者可实时了解经营情况,农户可上传产品供应信息,真实提取经营红利时间,可以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的一系列乡村旅游需求。
分步推进智慧旅游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三个方面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一是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2021年底前实现所有国有旅游景区提供网上预约预约服务,在推进景区预约管理、交通监控、交通管理等智能化综合服务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数字旅游。
二是规范引导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在保留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特色应用和界面,优化用户体验。
三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推动景区、博物馆等线上数字体验产品的发展,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活”文旅资源,丰富游客的消费选择。培育云旅游、云演出、云娱乐、云直播、云会展等新业态,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在近三年发展的基础上,上海的“建筑可读”升级为以“数字化转型”为特色的“3.0版”,2400多座历史建筑拥有专属二维码。游客除了扫描二维码获取实景建筑图片、音频、视频甚至VR全景游览,还可以参与线上线下多种互动活动,共同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精神。
科技是桥梁
在深入发展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同时,“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创建一批国家级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家军认为,“以文化建设旅游,以旅游促文化”应该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初衷”。“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现供给的充足性,“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供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科技是文旅融合的“桥梁”,智慧旅游是文旅融合的体现,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据敦煌研究院院长赵胜良介绍智慧景区,敦煌石窟实现了“洞内壁画,洞外”,既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平衡,又让敦煌的内涵得以展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戴斌评论说,到2025年,我国有望形成100亿游客、10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超级市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率保持在10%以上。旅游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坚持文化引领和技术支撑,大众才能有更好的体验。(记者于俊杰陈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