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到2025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新基建媲美长三角主要城市,力争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领域... 日前,《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助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实现“一、二十、一亿”的培育目标,即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营收超百亿元的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20家产业级专业行业互联网平台;发布10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典型应用场景,新增10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2.50000个5G通信基站。
质量和能量提升“工人”
未来几年,我市将建设国家级“双跨”平台,引导图灵工业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声纹识别、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企业,与“城市生命线”等核心技术合作。平台合作,构建立体数字赋能服务体系。
在平台培育方面,我市将实施工业互联网产业和特色专业平台培育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主导产业——平台级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引导上下游中小企业对接,形成业务联动的平台推广模式,促进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的优化链和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知名企业的优势资源。打造“工夫合肥”综合赋能中心,提供数据整合、供需对接、咨询诊断、成效评估等基础服务功能,为政府数字化治理和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支撑。
创新拓展“工作应用”
我市将实施“智能转型、数字化转型”行动,依托工业互联网赋能主体,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做好为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此外,依托“工富合肥”综合赋能中心等载体,组织开展企业云培训和供需对接,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迁移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到云平台。实现“触网云,用数据赋能智慧”,推动万家企业深度使用云平台。
在鼓励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深入挖掘各行业、各领域应用需求,在农业、交通、建筑、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挖掘潜力。保护、金融、能源等行业。可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和布局。
加快培育“工作产业”
根据《方案》,我市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科研院所、软硬件企业联合开展“启示录”和技术合作,突破等关键技术工业软件、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和知识图谱。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工业软件、控制芯片等重点领域“双招双引”,不断提升本地配套供应能力。
在产业空间集聚方面工业互联网,引导县(市)区、开发区依托产业优势,推进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搭建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区域聚合。
我市还将大力巩固优化“工养老生态”,提升网络设施水平,实现5G信号城乡全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记者韩婷婷·
(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