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在提升医院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的同时,最终建成现代化智慧医院。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西海岸新区区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之一
1.实现诊疗服务全覆盖。医疗机构要以住院病历、医嘱等系统为基础,优先将电子病历信息化拓展到门诊、药学、护理、麻醉手术、影像、检验、病理等诊疗环节。 ,全面提升临床诊疗信息化水平。
2.发挥临床诊疗决策支持功能。鼓励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中将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规范、用药指南等嵌入信息系统,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纳入的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规范、用药指南等,由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3.促进系统集成互联。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加强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使分布在不同科室的不同信息系统分散、集成、再合并,逐步解决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问题,最终形成基于平台的整体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4.加强对诊疗行为的监督。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发和应用信息化评价工具,分析判断诊疗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技术规范、用药指南、等等。
5.加强诊疗权限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将医师资格、护士资格、医师处方权、操作级权限、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等信息纳入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进行后台控制。同时,医务人员应登录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对病历信息进行记录、查看、修改,签署病历文件等分类分级权限,杜绝超授权诊断的发生。和治疗行为。
6.加强质量控制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对医疗服务质量控制、效果和效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建立质量控制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质量控制节点和方法,实施全过程、实时、全面的医疗质量控制。开展医疗管理相关检查和医疗机构审核评价工作,要充分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智慧医院,通过线上线下、标准端口或插件等方式采集数据,远程分析评价,实现“四个“减一增”,即减少现场检查专家数量,
7.推进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融合。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在实体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在线信息采集、远程监控、远程指导和健康教育,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开展在线随访,让医生在掌握患者病历后,在线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开具处方。药剂师审查处方并在线分发药物。
8.推进便民医疗服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在线预约、移动支付、床边结算、会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要加强患者就诊信息统计分析,开展门诊部分布、就诊时间分布大数据统计分析,优化门诊部、检验检测部等布局,推进错诊、错诊、错诊等,有效分流患者,减少医疗拥堵。和等待时间。
9.推动智慧医院发展。通过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智慧医院标准、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手段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区块链、医疗管理中的机器人等相关技术。逐步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更人性化的个性化诊疗。鼓励将成熟的人工智能嵌入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发挥智能分诊引导、辅助信息采集、辅助检查、病理、影像诊断、辅助诊疗决策支持、智能跟踪跟踪等,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水平。高效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10.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加强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并遵循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评价办法及标准(试行)》开展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评价,持续提升全区电子病历信息化水平。
施工原则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化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硬件或软件、技术或战术等方面进行统筹研究和规划,为后续建设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多个阶段完成,以保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控性。因此,我们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地开展全过程。分为多个实施阶段,
满足需求,适度冗余:根据国内多家医院的建设情况,结合我院以往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大型三级医院建设数字化智慧医院通常需要3-5年左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软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成熟度,硬件要根据医院的规模适度超前。
标准先行,安全为本:新医改方案发布后,我国卫生信息化在标准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和成效,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数据字典等标准规范相继出台。一个接一个地介绍。这些标准和规范虽然没有强制执行,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项目招投标和制度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信息系统建设要积极向国家统一规范和标准靠拢。如果没有标准,就不能坐以待毙,积极积累试点经验。
同时,安全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构建可靠、安全、稳定的基础硬件支撑系统(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的首要要求。医院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承载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硬件支撑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应注意系统和数据的容灾备份机制。
智能化管理,科学发展:以智能化信息系统提升管理可达性。同时,聚焦发展——在提升我院信息系统未来拓展能力的同时,满足与国家、省、市各级卫生平台的资源协同共享能力,实现区域医疗联动、协同发展.
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从“业务管理”到“以人为本”,即在满足患者、临床工作人员、医院管理者等多层次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操作. 最终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让患者和员工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