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智慧城市网城市在线】武汉是一座标签太多的城市。作为九省通行的交通枢纽城市,有人耳熟能详。有些人记得它那碗热气腾腾的干热面。有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一座不断抗击疫情的英雄城市。有些人会想到黄鹤楼之类的东西。著名风景...
如今,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城市争相打造的新名片。疫情后武汉崛起的关键在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现代化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武汉疫情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以一城一云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将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中国首个“城市云”
早在2020年7月,武汉就印发了《武汉市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存储计算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在此背景下,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础“武汉云”项目被提上了重要议程。2020年11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与华为签订合同,共同启动武汉云的建设进程。仅仅六个月后,全国首个“城市云”武汉云正式上线。
“武汉云”是全国首个“城市云”。受武汉市政府授权,委托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建设运营。池、新创云资源池、企业云资源池、1个运营管理平台、3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采用华为最新的云原生技术,除了计算,还增加了存储、网络、灾难恢复和安全、容器和微服务等云原生功能。
在第23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武汉市市政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宗华在2021华为城市智能峰会分享时表示,“武汉云”是武汉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武汉新型智慧城市。围绕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发展数字经济的总体目标,成为承接武汉数字化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
作为城市的数字化基地,“武汉云”正着力打造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数字经济赋能中心、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四大中心。届时,将全面赋能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五个重点应用领域,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市市政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宗华
俗话说“高楼拔地而起”,数字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基础。在李宗华看来,“武汉云”是建设数字武汉的基础,是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
“我们依托这个基地建设了很多应用,包括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政务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城市治理的‘一网共治’。应用程序可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武汉云”同时也是一个创新中心,通过“武汉云”的建设,特别是通过云原生的建设,可以为整个智慧城市的技术探索和创新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 李宗华说。
华为中国智慧城市首席专家李景松从技术支持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武汉云的作用。他认为,武汉云是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新模式的重大工程。根据武汉市“一盘棋全城”的总体战略,武汉云作为城市的数字化基地,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
华为中国智慧城市首席专家李劲松
在城市运营管理维度,武汉云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云有利于打破技术壁垒,实现网络通信、数据通信、事件通信、流程通信,有利于一网管、联合指挥等城市治理场景的创新探索;武汉云助力政务服务无障碍,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政务服务7X24小时送达城市各个角落。
在数字经济赋能维度,武汉云可以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方法和服务,加速区域数字经济聚合发展。在云端,数字工具被集中部署,并被数百万企业按需使用。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助力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做大企业,提高企业经营质量。
在科技创新孵化方面,高端产业对算力的需求更大。云具有弹性的服务模式,可以在需求大的时候增加供给,在需求小的时候降低成本。武汉云可以更好地支持这些行业的创新研究。未来,在信息安全战略的管理下,云可以连接数据、信息和知识,支持行业内和跨行业的知识碰撞,加快技术创新速度,为创新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带动企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云技术自然是数据的海洋、信息的工厂、知识的殿堂。海量数据集中管理的优势,可以积累和挖掘大量有价值的行业知识,将知识系统化组织、安排课程,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劳动力市场,可以提高企业的数字素养。全民,培养更多的行业专家。
目前,武汉云已吸纳16个云单位,120多个应用系统。此外,基于武汉云成立的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盟和武汉数字经济总部区也吸引了50多家和15家企业加入。同时,“武汉云”不仅是武汉的专属,还承载着武汉“1+8”城市圈融合发展的使命。目前,潜江、鄂州等周边城市已经开始规划和制定加入武汉云的计划。随着武汉云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扩大,将为未来辐射长江经济带、探索特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
数字经济新基建
按照规划,武汉云将形成武汉乃至湖北省云计算产业的名片。同时,武汉云可通过武汉“一张网”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形成联动,盘活武汉数字资产,强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集群效应,打造真正的城市智能,构建“一云一网两中心”的数字经济新模式。为周边城市群成员提供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服务,推动武汉城市圈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最强智慧中心”。
2020年10月数字城市建设,武汉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定位为武汉高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政产学研用”为核心,实现工商业闭环,在武汉乃至中部推进人工智能。智慧产业发展,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又一张新名片。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5月正式投产,建设规模100P。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的多元化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吸引武汉大学、中科院、斗鱼等40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入驻。未来将吸引大量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加入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算力集群赋能产业集群,助力武汉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网联汽车发展,以及智能数字设计和建筑行业。
武汉将依托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资源、产业基础、应用场景等优势,着力打造“一中心四平台”——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基地,通过政策指导为城市发展提供包容性公共计算。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打造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和产业聚合发展平台。依托本土人才聚集优势,打造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突破。以“一个中心、四个平台”,
李景松认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的‘一中心四平台’模式有其独特性和内在逻辑。首先,它是一个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很多人工智能都在其中衍生出从算法和行业套件来看,企业可以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利用这些能力,结合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快速打造新应用,实现应用创新孵化;当行业相关元素聚集在算力中心,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聚合,更有利于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最后,依托武汉丰富的高校资源,鼓励高校和企业建立创新实验室,转化人工智能课题,加快人才培养。”
武汉市市政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宗华、华为智慧城市中国区首席专家李景松接受媒体采访
“未来,武汉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地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以本地需求和算力供应实现市场化配置,实现供需良性循环,地方产业要素将继续活跃,向中部地区辐射更多产业。” 李景松说道。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医疗再到数字政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带来的创新案例已经开始在武汉萌芽。2021年是武汉数字经济开始腾飞的一年。依托武汉云数字经济产业综合体、武汉鲲鹏创新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坚实基础。未来,武汉将通过开放城市应用场景和数据,发挥专家、人才、平台资源和场景优势,孵化政务、民生、治理、生态、产业等创新应用。
未来,武汉将围绕科技创新、转型赋能、生态聚合、人才培养、产业引擎定位等核心功能,持续加大投入,盘活武汉数字资产,强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集群效应,并创造真正的城市智能。,打造武汉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服务武汉城市圈,辐射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