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两个援建“孤岛”勾勒青川十年巨变
重建青川县智慧岛教育园的航拍照片。图片提供
远离大海,茫茫群山,青川竟然还有一座岛?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四川”十年与国家党报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走进青川县城,对这里的两岛印象深刻。□ 本报记者向伦张廷明浙江日报记者方振子见习记者张超
建岛提升“武山岭”民生硬件,提升教育软支撑 说是岛,其实是白龙湖畔的连绵起伏的山丘。
“十年前我省援建时,当地人称这座山为‘五山岭’。” 浙江日报记者方振子一下车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对,就是这个名字,没想到10年后,恩人还记得这么清楚。”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沉连雪说,当年巫山山石遍地,沙石遍地,庄稼长得不好,碎石路弯弯曲曲。路窄,东西进出都难。
“5.12”汶川地震来袭,造成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不久,浙江援外人员来到青川,与青川县城商议把“巫山岭”建设成“幸福岛”,让百姓住得安定。“建岛”计划是弘扬当地“福、福、寿”的传统文化,拓宽硬化道路,改建改造房屋,建设广场和游乐设施,促进橄榄油、渔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向。如今,它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智慧岛曾是竹园镇石家坝地区的一片荒滩。浙援建设者和青川县一起给青川留下了教育文化的“软支撑”,那就是智慧岛教育园。不到两年时间,智慧岛拔地而起。岛上有晴川一中、晴川职业中学、晴川师范学校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70亩。浙江日报实习记者张超,四川德阳人。这一次,他以受援省记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接受采访。“和十年前相比,变化很大!”
星岛的“快乐岛”造就了产业和人,“智慧岛”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2014年,青川县委、县政府提出幸福岛“兴岛”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白龙湖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和交通优势,以幸福村为核心的沿海6村1社区,围绕“产业兴、家富、人家、村美”的要求,将依山而建,长藤而建。空间布局以瓜果连片、连片带园的方式进行;抓好“五位一体”
幸福村村民李焕贵的农家乐年收入超过20万元。如今,岛上有五十六十间农家乐和渔家,年收入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其他“岛民”则通过特色种植、养殖、运输等方式寻求幸福生活。进入幸福岛,万亩橄榄菜园熠熠生辉。山上建有古色古香的民居。猫狗在院坝里玩耍,村民们在田里劳作。
5月8日,记者来到智慧岛,看到教学楼和宿舍楼静静地躺在青山绿水间。特色的雕塑、塑胶跑道、书声,无不彰显着智慧岛的活力。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玉刚表示,学校与其他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制培训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上车上班。课程。”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在青川土地上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投资86亿元。
面试
《‘文’答新时代》代言人赵海玲:
阅读电子商务《山海经》
□ 本报记者向朝伦张廷明
在“四川”十年与全国党报联合采访活动中,每个重灾区县(市、区)按照采访主题和路线,每个关键点都有一个“‘文’答新时代” . 当地发展和个人生活剧变的发言人。
5月9日,晴川点代言人兼负责人赵海玲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以及晴川电商的变化。
记者:你感受到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赵海玲:我感受最深的是,“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特朗普年轻一代中最快的流行词。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即使是七八十岁的人,也能说出“电商就是卖东西不见面”这句话。从最初的神奇到现在的熟悉,他们看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真正变化。
过去饱受诟病的运输和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助推器。几年前,我去一个偏远的村庄采蜜,来回走了10个小时。现在车可以直接开到养蜂人家,来回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做电商?赵海玲:毕业后发现山里的木耳和蜂蜜很好,但是没有广阔的市场,山外的客户也找不到好的货源,于是有了来的想法回来做电商,对于家乡的灾后重建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一点贡献。
山外的顾客喜欢青川的黑木耳、七佛公茶等土特产品。我要做的就是把山外客户的需求告诉乡亲,然后把客户需要的东西发出去。简单地说,就是把山外的信息带进来,讲山里的故事。10年来,青川县数百名电商从业者成长壮大,山与山相连,山与海相连。所以,有人笑说,我们做的生意是“山海经”。
记者:你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赵海玲:“有手有脚有生命,大难能克服。” 这就是不断自强不息的“青川精神”,也是支撑我的动力。从借2000元起步,借5平米办公室,独自出门收货,到现在自建基地200余亩,厂房6000平米,建了一批成都和广元的自营店。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毅然挺身而出。
作为一个青川人智慧岛园区,我和其他电商有责任和义务更好地阅读青川的《山海经》。
特写
这家超市不花钱也能买东西
□ 本报记者张廷明向朝伦
超市购物不花钱?在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真的有这样一家超市。
5月9日,“四川”十年与国家党报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走进了这家神奇的超市。货架上的产品按照饮料、食品和日用品进行分类。乍一看,它就像一个普通的超市。但仔细一看,发现货架最上面贴着一张点价单。
“每年年底,村民都可以在这里用积分购买商品。” 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武告诉浙江日报实习记者张超。
刘德武口中的积分,全称家德积分,是2017年1月在张家村实施的一项新制度。
几年前,该县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张家村家家户户都修好了,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道德风气却跟不上。路边经常有垃圾堆,邻居时不时发生冲突。刘德武回忆说,村上有时一天要处理五六次村民之间的纠纷,“我的头好大”。
2017年,该村尝试使用道德积分制。由乡、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评价小组。每季度对村民家中的环境卫生、家庭和谐、邻里关系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村民的门上,村里的布告栏上。年底根据当年的积分值,去道德超市买货,积分高的村民自然不用花钱就能买到东西。
刘德武介绍,张家村不仅环境有所改善,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这个模型很好。” 一起走访的记者们表示,他们回去会报道这个“神奇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