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智慧研究院:5G+智慧医疗应用实践-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卫星智慧研究院:5G+智慧医疗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2-04-07

概括

2019年是5G技术商用元年。5G技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充分结合与应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5G+智慧医疗成为热门研究和应用课题。

5G网络具有传输速度快、时延低、信息容量大的基本特点。5G+智慧医疗可以有效缓解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建立了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医院。

本文介绍了5G+智慧医疗在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急救、远程监护、远程教学、智能机器人、移动医疗等医疗领域的初步应用,并分析了5G+智慧医疗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问题。 5G+智慧医疗。5G+智慧医疗应用的挑战与展望

2019年10月,《基于5G技术的医疗网络建设标准(无线接入网分册)》在北京正式发布。作为未来医院5G网络建设的指南,该标准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5G网络将成为未来智慧医疗的基础网络;

其次,5G网络的高吞吐、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已经在医疗行业得到认可。

目前,围绕5G+智慧医疗服务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布局规划、载体建设、企业发展、生态建设,智慧医疗建设正在全面展开。中国主要城市已启动5G+智慧医疗示范医院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5G+智慧医疗投入使用,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1 5G+智慧医疗在远程诊断领域的应用

远程诊断是指通过获取图像、语音、视频等信息,包括远程医学影像、远程超声、远程病理、远程会诊等,协助临床医生更高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

远程诊断不受时空限制,5G网络可以满足临床医学远程诊断领域对实时、高效、稳定的要求。

远程诊断利用5G技术的高速低时延特性,结合4K/8K超高清视频信息,实现医患之间的远距离“面对面”沟通,帮助医生以便更好地诊断患者的病情。

远程医学影像是基于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和,PACS)的影像数据,利用5G网络传输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的传输,从而打破时空医学影像信息。实现各级医院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搭建患者、基层医生、专家之间即时医学影像数据交流的桥梁,让患者从基层医院的专家那里获得专业、科学的诊断意见。

超声图像具有动态和实时的特点。每次超声检查会生成 2GB 的超声数据。超声医学专家通过远程控制机械臂移动超声探头,基于5G网络传输的超高清超声医学影像,快速进行超声检查。诊断。远程病理平台集数字切片、电镜采集、图像处理等技术于一体,具有病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远程病理教学等功能,有利于缓解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远程会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专家通过远程网络咨询雷神山医院的危重病人;武汉方舱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方舱医院医生及时收到信息。协和医院放射科医师远程医学影像诊断支持;此外,远程诊断技术在国际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与意大利、塞尔维亚、法国、肯尼亚等国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为当地抗击疫情的医疗队提供辅助诊断支持。

2 5G+智慧医疗在远程手术领域的应用

远程手术是5G+智慧医疗在远程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远程手术器械控制技术智慧医疗,当地医院专家可以对异地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远程手术是基于现代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使外科医生能够利用立体视频和触觉传感器获得存在感,从而操纵和控制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手术。

远程手术中传输的数据和信息类型很多。以普通的微创内窥镜手术为例,它需要传输实时的手术环境、病人监护信息、手术器械位置、内窥镜图像等各种数据。

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与解放军海南医院对接,完成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脑起搏器”植入。

远程手术的成功体现了5G网络的高速、稳定、安全。类似的手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广泛应用,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5G+智慧医疗在远程急救领域的应用

急诊医学是治疗和治疗各种紧急创伤和疾病的综合性医学,涉及救援场地设计、运输通道设计、通讯措施规划、救护设备和耗材配置等多个方面。

我国急救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急救资源布局不合理、医务人员难以实施高难度的应急预案、远程急救不足等。通讯设备。

5G+远程急救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医疗器械动态、急救车实时状态、道路实时交通状况、急救车内患者视频等信息。院内应急专家可根据远程回传的实时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基于大数据技术,人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医疗信息数据的价值,提高急救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4 5G+智慧医疗在远程监护领域的应用

远程监护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心电波形、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当地中央监护中心,当地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监护信息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远程监护系统起步较早,已有较为成熟的临床产品,在社区监护、胎儿监护、远程心电监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监控系统由中央监控系统、监控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

远程监控有助于医生实时跟踪患者生理数据,了解患者健康状况。远程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监测信息及时做出健康判断和处理。

5 5G+智慧医疗在远程教学领域的应用

远程教学是通过部署在医院的移动5G网络,利用文字和视频信息,对复杂医疗场景下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对远程学习和电话会议的在线应用程序的需求猛增。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教学平台进行案例讨论、案例分享、会议讲座、技术操作教学、培训研讨、论文和成果发表等在线活动。

与此同时,基于AR/VR技术的虚拟在线教学平台也发展迅速。以可穿戴AR/VR立体眼镜设备为载体,结合三维数字化操作模型进行模拟教学训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者的沉浸感更强,教学的两侧有更多互动内容,使用成本更低。

6 5G+智慧医疗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5G+智慧医疗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5G物资运输机器人、5G杀戮机器人、5G导引机器人、5G服务机器人、5G特种药控机器人、5G医疗垃圾转运机器人、5G红外扫描测温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的正式使用,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服务转型提供了巨大空间。5G智能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医院内复杂场景,具备场景路径自动识别、自主导航避障、电量不足时自主返回充电、选择最佳前进路径等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大量应用智能机器人抗击疫情,替代人力提供医疗服务,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医院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国内各大医院应用智能机器人、新型病房服务机器人、高值耗材管控机器人、密封设备回收机器人、特种药品管控机器人、移动耗材仓储机器人、货架式医疗器械等。供应配送机器人。投入临床使用,提供院内送餐、送药、测温、会诊、送药、消毒、保洁等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以5G消毒机器人为例,消毒机器人可全天候自动工作,采用多种模式定位医院复杂场景,每小时消毒能力1000-1200平方米,消毒效率高得多比传统的手工操作。

7 5G+智慧医疗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应用

5G+智慧医疗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各类临床住院病房。移动医疗将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实时延伸到患者的床边。查房、移动医疗电话、输液报警、病人预防跌倒、用药提醒、医嘱执行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移植病房、传染病病房等特殊场景应用广泛;此外,持续护理服务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医疗辅助机器人,实现远程居家护理服务。

8 5G+智慧医疗的问题与展望

5G+智慧医疗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是一门由计算机、通信、生物医学工程、医疗技术组成的综合性学科。

5G+智慧医疗为日常医疗活动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但目前国家层面在5G+智慧医疗领域还没有相应的监管规定,这使得该领域的智慧医疗产品有一定的应用风险。

(2)目前大型医院4G网络建设模式比较成熟,新建5G网络基站与原有4G基站兼容改造突出。5G网络需要部署更多基站,大约是4G基站的3倍,改造成本高;5G基站的能耗是4G基站的2.5~3.5倍,所以很难完全覆盖5G网络;因为2G、3G、4G都用到了低频频率资源,5G网络建设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国5G通信建设以高频频率为主3400~3600 MHz和4800~5000 MHz,但是这个信道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

(3)医疗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制约5G医疗数据共享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医院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患者病历、影像、检查等数据。医疗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医德,所以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4)人才是5G+智慧医疗生态建设的核心,目前缺乏综合素质的多学科人才,高校应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助力人才培养。根据应用需求复合信息化人才,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装备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产业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的医疗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5G+智慧医疗的医前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实现了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急救、远程监护、远程教学、智能机器人、移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医院管理者应从人民健康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医院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实用、易于实施的5G+智慧医疗应用场景,让5G+智慧医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