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近年来,在“旅游+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智慧旅游已成为全国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2018年以来,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智慧旅游”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设备,全面、准确、及时地感知和利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智能化。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和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向综合型、综合型转型升级。
那么,目前中国智慧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大力推进旅游业智能化转型,将面临哪些机遇和痛点?
从智慧旅游到全球旅游
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游客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出入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初步测算,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业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29%。
显然,旅游业对GDP和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对国家高质量增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国家及有关部门也为推动旅游业转型改革做出了积极部署和推动。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早在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要显着提升,智能管理能力将不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显着提升,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行业得到更广泛应用,培育了一批以智慧旅游为主体的实力企业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作出部署,走出一条全球旅游发展的新道路;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文旅消费的三项措施,希望最大程度释放最终需求潜力。
其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过去十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重塑了旅游业的交易环节,在线旅游巨头迅速取代了原有的旅行社、票务中心等渠道。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规模达到8600亿,同比增长16.5%;在线旅游预订网民规模达到4.1亿人次,同比增长9%。营销渗透率、网络销售渗透率、网络采购渗透率均占50%左右,而且这些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但旅游业的“生产环节”,特别是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方式、运营效率和体验创新,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可以说,与十几年前的景区相比,如今的景区在服务方式、效率和科技体验上几乎没有差别。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中国3万个景点、5000个博物馆、数不清的古镇古村,以及一大批有待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都必将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用户。 . 消费升级需求。
可见,从智慧旅游到全球旅游,我国旅游业正面临新一轮升级变革。因此,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障体系,推动智慧旅游带动目的地旅游产业升级,需要从技术应用入手。、基础设施、营销策略、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迭代更新,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最终加快整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未来智慧旅游新趋势
那么,智慧旅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未来要实现“全球旅游”,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奠定哪些基础?
一是通过新技术的加持,实现旅游服务的多元化,即通过采集景区内外的各种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同时,通过整合各种渠道,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的多元化服务。
例如,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自助旅游信息查询、购票、酒店预订、旅游商品购买等服务,实现自助下单和支付。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等设立智慧旅游服务体验中心,运用VR、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再比如,通过开发旅游景点小程序,游客无需下载、无需注册即可使用,直接使用,提升体验。景区周边查询、购票等服务功能。
其次,通过精准营销,可以实现人流量的增加。尤其是为了吸引和留住游客,景区不仅要靠美景和打折门票,还需要注重游客的体验。智慧景区在提升旅游体验方面可以说是相当厉害的。智慧旅游景区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快捷、智能化的优质旅游服务,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对此,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标签区分客户,全面掌握游客来源、年龄、兴趣偏好、消费偏好等游客画像,精准找到游客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准确的信息。推送,精准命中用户需求,提升旅游营销效果。
三是通过智能创新,赋能业务管理精细化,通过平台大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为景区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辅助工具;障碍,建立共享、协调、联动机制,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可以看出,通过从交通、天气、OTA、智能闸机等来源获取大数据,研究科学适用的数据处理模型,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去重、脱敏、清洗、比对、计算等,精准的游客画像,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旅游大数据应用报告。
不难看出,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系统整合旅游信息,构建了智慧旅游服务、营销、管理三大体系,使建设智慧旅游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的旅游业长出了智慧的翅膀。
智慧旅游的机遇与挑战
当然,虽然智慧旅游发展了很多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整个智慧旅游还存在很多挑战,具体来说:
一是全产业链发展还不成熟。由于当前智慧出行行业的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多是从出行企业或跨境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硬件技术储备严重缺乏。
这往往会导致这样一个问题,即设计师给出了精彩绝伦的设计方案,从用户路线到技术体验,从景区解读到文化传承,但是在实施中,问题会变得突出——能够承载设计理念的供应商很少,很多景区设备也很难找到生产源头,所以技术赋能是无从谈起的。
不仅如此,目前很多智慧景区解决方案只关注景区本身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而忽视了游客的全方位、全周期的旅游体验,离真正的旅游需求还有一段距离。游客。从提升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智慧景区要尽量减少游客面临的麻烦,提高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在智能时代,算法和计算正在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的业务决策将越来越依赖机器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将成为智慧旅游能否“智慧”的关键。
可以看出,在当前环境下,各个公司、各个环节的数据碎片化严重——有些节点甚至没有数据追踪的意识,导致整个行业做不同的事情,说不同的事情,而产业链更是难以实现智能闭合。
此外,由于过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只是彻底改变了旅游交易,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的渗透非常缓慢。原因是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改造生产流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玩家可以做一些修复。补偿智慧旅游,却无法整合海量资源,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这就需要更多的玩家深入到旅游产业,下沉到生产环节,下沉到供给侧,提升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帮助旅游目的地创造更符合游客的需求。这样,智慧旅游才能尽快在实体行业落地生根。
总的来说,无论是智慧旅游业务、智慧旅游管理,还是智慧旅游政务,都必须回归游客本身,为游客提供服务,让游客使用方便,让智慧旅游充满活力和活力。实现智慧旅游乃至全球旅游。最终落地,并产生和发挥更大的价值。(来源:沉耀科技观察)
如果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免责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作者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