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 本报记者 徐文飞 通讯员 耿瑞雪 王若玉
几辆卡车在“出口”等候,一袋袋印有“南京巨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从24米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发货”,运往各地。从生产到检验再到出库,一条生产线的全过程不会超过两个工人。这是一个完全以智能设备和数字系统为主的智能车间。
全球产能过剩加剧了制造业的竞争。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这场激烈的竞争?在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场来自车间的“生产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
近日,江苏省2021年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名单公布,改性工程塑料智能制造车间入选。这家经营了22年的制造企业一度停滞不前,三年前毅然启动了智能化转型。
“当时我们意识到,行业内常规产品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要坚持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突破的输出是智力和人才。” 运营总监孙国贤表示,公司于2018年完成智能化改造,次年将启动巨龙工厂二期建设,即改性工程塑料智能制造车间。2021年初,车间5条智能生产线将全面投入使用。
从走进聚龙工作室的那一刻起,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后退,“机器人”前行。一袋原料由管道自动拆包、自动称重、输送,输送量由MES系统分配控制。生产线根据工单分配任务,进入上料系统,通过精密的自动称重和调味实现连续生产。
在一条生产线上,两个机械臂不停地工作。他们是极其严格的“质检员”。一个负责重量检测,一个负责金属颗粒检测。如果不合格,将自动从生产线上“淘汰”。随后,大型码垛机完成作业后,用AGV小车进行中继,将成品运送到立体仓库的入口处,生产流程基本完成。
“看得见”的是智能设备,“看不见”的是车间自动化运行背后的数字化系统。“聚龙MES制造执行系统下工单,WMS仓库管理系统进出料,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无缝对接,保障智慧车间有序运行。” 孙国贤介绍。
智能化带来的改变是“惊天动地”——失重式饲喂系统,饲喂精度从3%提高到5‰;AGV、RGV输送系统自动包装码垛、成品、原材料进出库节省叉车、人员50%以上;循环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方案,有效减少水污染和自来水消耗;整个生产效率从平均每小时500公斤提高到每小时1800公斤,足足提升2倍以上……
逆风而行,把握机遇
目前智能车间,国内创新药发展迅速,加之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助力,CDMO(医药领域定制研发与生产)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药厂只负责生产药品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我们的机会,”总经理季希景说。海纳药业落地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八年多了。是一家生物医药CDMO企业。
消毒后,记者穿上防护用品,跟随海纳制药车间主任张涛进入生产冻干制剂和无菌注射剂的102车间。该车间无尘面积900平方米,生产能力可达3000万件。生产产品包括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抗生素、抗癌辅助药物等。
沿着车间走廊,车间四周,几乎没有“人影”。张涛介绍,工作人员只需要巡查关键节点,整个车间的运作不需要人工参与。
车间的尽头,控制室的四台电脑是车间内各种智能设备稳定运行、无缝连接的秘诀。4台电脑装载了整个智能车间的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只需下载冻干制剂处方,然后一键启动运行设备。“从配料、灌装到冷冻干燥、封盖、光检,最后到贴标和包装,一切都是自动化的。” 张涛说道。
“通过智能生产线,我们对外提供MAH合作服务的能力大大提升。目前,公司可以提供包括临床药物生产、稳定药物生产、注册生产、工艺验证等多项服务。” 季希景介绍。
在智能的支持下,海纳药业近两年实现了高速增长。2020年签署MAH服务合同数量突破3000万元,合作产品20余款,荣获“2020年中国CDMO企业20强”;2021年合同总金额突破5000万元,产品30余款,成为规模以上服务型企业。
精准需求提升“智造”
在冲压车间,“机器人”工作的火爆场景更加直观。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完成设备调试,5台冲压设备和7台机械臂开始“默契”全面配合。
“2018年,我们对冲压车间进行了全自动化改造,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给制造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最直接的好处。” 高级经理张燕飞介绍,目前焊接、浪涌等环节的单位制造成本均在下降,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优势明显。
聚龙科技通过智能提升效率,海纳医药通过智能提升服务能力,汇众通过智能降低成本。
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没有“一刀切”的通则,也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机器换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痛点,弄清楚自己的需求,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才能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的智能制造体系。
巨龙第六条自动化生产线将在春节后上线。借助智慧车间,聚龙将发展愿景提升到更高层次,调整产品方向,将目光转向5G、新能源等新技术。工业客户。新业务已在手,企业智能化升级将持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制造业竞争愈演愈烈,园区企业非常愿意进行智能化升级,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如何升级还没有清晰的思路聪明的。其中,我们必须有你所做的。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为企业“把脉”、“问讯”,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去年7月,江苏蜂窝互联工业互联网鲲鹏应用示范基地在智能制造产业园揭牌。这是全国首个鲲鹏架构下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基地致力于打造适应鲲鹏架构的工业软件产品体系,推广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为区域内的制造企业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赋能,推动企业“强身健体”。在此框架下,智造园聚龙科技、吉丹生物等多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