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老人如何照顾老人?
“9073”。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在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住在家里,7%左右靠社区支持,3%在机构中。”
/p>
但是,如何监测居家护理比例最高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何应对意外跌倒?如何保障独居老人的健康?
为此,各大硬件厂商纷纷研发出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毫米波雷达。
用于健康监测的毫米波雷达具有三大优势
如何监测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市场上有两条主要的技术路线。一种是通过智能手环和睡眠带等可穿戴设备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另一种主要是基于摄像机的视觉路线。孩子们使用家装摄像头监控老人是否发生意外。但是,这两种监控路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对时刻佩戴腕带、睡眠带等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抵抗力,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最大的跌倒无法通过腕带、睡眠带监测。家用摄像头对老年人的隐私保护较差,无法监控厕所等最容易跌倒的环境。
更舒适、更好的隐私保护,以及同时捕捉运动、身体姿势、心率、呼吸等各类数据的能力。这是毫米波雷达与以往的健康监测相比的三大优势产品。
“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隐私。”长沙摩智比智慧健康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百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毫米波雷达在保留老年人运动信息的同时,不会识别其他敏感数据,如用户的面部信息,老年人使用起来会更放心。”
与可穿戴监控产品相比,毫米波雷达的监控更加不灵敏。 “只要在浴室、卧室等房间安装一个小设备,就可以实现对单间的智能监控。”云帆瑞达总经理李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款毫米波雷达监控单品的尺寸与家里常见的烟雾报警器差不多,可以监测人体在6到7米范围内的运动,足以满足在一个房间进行健康监测的需要。”无需贴身佩戴,让毫米波雷达探测到老人的动作,对行为进行非感知监测,更舒适。
近两年,国内外毫米波雷达传感头厂商相继推出适用于家庭监控场景的毫米波雷达产品。海外汽车级毫米波雷达和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和英飞凌已经推出了面向家庭环境的毫米波雷达产品。德州仪器推出60GHz毫米波雷达SoC,可用于浴室、卧室、疗养院等,判断老人是否跌倒。由英飞凌发布,可实现人体运动检测和生命体征监测。未来可用于智能家居,也可用于老人健康监测。瑞典半导体公司也在医疗保健、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使用毫米波雷达。
国内厂商也在探索使用毫米波雷达进行家庭健康监测的可能性。专注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研发的长沙摩知比推出了ISF-J10室内应用监控毫米波雷达,可以获取人的跌倒状态、心率、呼吸等信息通过发射 60GHz 电磁波并处理恢复的信号,在雷达的短距离内。还推出了毫米波雷达模块,可以集成到家电中,实现跌倒报警、睡眠监测、呼吸心跳监测等功能。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老年人口的增长为智能养老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期待。
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是国内外毫米波雷达厂商进军智能医疗市场的原因。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应用营销总监李国豪表示,根据市场调研预测,未来10年家庭健康监测产品安装量将从今年的2000万台增加到1.8 亿个单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湖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321万人,占总人口的19.88%; 65岁及以上人口984万,占总人口984万。 14.81% 的人口。刘百超所在的墨之笔智能科技位于长沙。湖南省市场是产品初期最重要的推广市场。刘百超说:“如果能拿下湖南省千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市场,公司盈利就够了。目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毫米波雷达的市场应用主要是车载级应用,在家庭健康监测、医疗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测试阶段。刘百超表示,目前很多终端厂商还在探索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形式。融入什么样的家电,以什么样的形式将产品推向市场,是终端厂商正在思考的问题。
一些厂商推出了配备毫米波雷达的家庭监控产品。青雷科技发布了“贝加安智慧健康维生系统”,可以在室内场景中以非接触、全天、全天候的方式监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Nest 恒温器集成了毫米波雷达智能养老,可以同时分析和检测睡眠质量。云帆瑞达推出了多款家用毫米波雷达设备,具有人体跌倒报警、睡眠呼吸监测、睡眠质量监测、人体呼吸心跳等功能。
但此类产品的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刘百超表示,墨之比的智能医疗保健毫米波产品目前主要面向社区护理模式,C端市场的发展仍然有限。
而要向C端扩张,高昂的价格仍然是它面临的障碍。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一体化家用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波动。如果产品市场扩大,产销量增加,单台毫米波雷达最低单价有望降至100元以下。
提高技术成熟度,提高行业标准
车载级毫米波雷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技术,但作为健康监测,其技术还需不断成熟。与车载级应用相比,毫米波雷达在健康监测应用中对灵敏度的要求更高。李刚表示,毫米波雷达在跌倒报警和睡眠监测方面的应用已经成熟,但心跳监测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来说,推动产品向医疗和护理市场的拓展,提高对人体细节捕捉的灵敏度,优化分析水平是现阶段的核心任务。
缺乏行业标准是当今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厂商都在探索自己的技术路线和自己的技术标准。缺乏行业统一标准是毫米波雷达向医疗和护理监测领域拓展的另一个难题。需要整合行业内的意见,建立行业标准。
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彭贤东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共养老设施正处于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家庭养老是现在甚至是必然的选择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养老设施也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产品。”在彭先东看来,未来家居护理产品的发展将有两大趋势,简约化和智能化。
智能应用并融入AIoT全屋智能管理系统,可能是提升毫米波雷达在医疗监控领域市场应用的关键突破口。作为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健康监测与物联网技术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毫米波雷达自身健康监测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用户终端的上报、通知和报警。部分产品功能的实现还需要购买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在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其中,华为推出了全屋智能AI超感传感器,搭载毫米波雷达,跟踪人体位置和运动轨迹,实现室内空调和照明的智能控制。凭借智能家居行业现有玩家的力量,它或将成为毫米波雷达进入健康监测领域的关键。 (记者季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