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6月4日,经济观察网记者李景恒,在2021中国化工园区暨产业发展论坛的“智慧化工园区”分论坛上,国内化工园区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探讨数字技术在化工园区的应用。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成杰介绍园区建设情况。据潘成杰介绍,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成立于2002年,现有企业31家,主要以新药新材料为主。
“我们的智能园区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 2009年开始初步建设,从污水监测平台发展为安全环保监测平台。 2016年,我们园区建立了智慧园区一期。”从监测来看,目前正常使用的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量非常大。
“目前已有200余条废水、废气、大气污染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在线监测数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视频监控等,已建成并接入该平台。每分钟采集环境监测数据约2000~3000条,运行以来远超1亿条,数据存储量达到1300T。”
“对于常规数据,我们的主要使用方法是预警是否超标,并对变化趋势进行预警。这是最常规的应用程序。开展污染源和环境质量预警监测。如果发现超标,将显示为红色。”潘成杰说。
潘成杰进一步介绍:“所有智慧园区平台都具备闭环管理、日常应用、分类分级预警预报系统、环保闭环管理机制、多维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等”
华为智慧园区事业部化工园市场总监刘振华在会上表示:“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数字化转型,化工行业尤其如此。”
刘振华以华为园区为例:“我们把园区内的每一个管理对象都称为一个连接。什么是连接?比如,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间会议室,每一件有价值的资产,每一处设施就叫连接,在华为校园里这样的连接有超过600万个。”
刘振华介绍,在实现智能化之前,超过600万个园区的不同连接管理对象由60个不同的系统管理,部分管理对象不在系统中管理。
“excel表格管理效率很低,现在通过新的连接技术,为业务打通不同的子系统,实现园区所有管理对象的智能化管理,整合共享数据,形成无所不能的智能,有新的应用可以尝试。”他说。
在他看来,目前化工园区的管理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目前安全应急响应没有体系,包括缺乏统一规划智慧化工园区,缺乏系统分析,对整体风险形势把握不够。此外,随着绿色环保成为新的主流,园区也面临着循环经济、双碳转型需求等问题。
刘振华表示,华为现在可以根据当前的业务状态、空间状态、环境状态等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实时优化,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整能效。 “目前,该应用已在华为内部园区实施,未来将在不同化工、能源领域进一步探索。”
他举了个例子:“我们现在在做两件事,一是暖通空调,二是照明。我们会记录当天公园的人数、车辆、会议室的数量,以及温度,实时天气等,调整成为动态引导模型,引导园区工程师进行调整,动态引导冷水机组的开、关,仅此一项就为华为节省了15%的电费。是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物流物业的电源,未来将用于生产和制造。在上面,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数据库来构建主题和主题,形成更有效的节能智能应用通过相同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