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中新社雄安3月30日电 题:参观雄安新区综合管廊:未来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作者陆大李晓薇崔涛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不仅可以为城市智能物流配送提供保障,还可以满足未来城市能源、电力、通讯、供水的传输需求,让城市上空的蜘蛛网电缆彻底消失。 ”雄安新区荣东片区综合管廊RDSG-4标标段一工段技术总监韩玉东说。
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生命线工程。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开发建设区,容东片区主干廊道已形成“一环七支”的体系布局,全长14.78公里,建设管廊工程有序推进,部分标段主体已竣工。韩玉东属于荣东地区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单位之一。
目前,荣东地区管廊RDSG-4标段已封顶,管廊上方市政道路正在建设中。物流通道通过一个入口进入地下管廊。虽然最深处在地下10米,但通道非常宽敞。
“物流通道尺寸为宽8米,高4.5米,建成后将驱动双向两车道无人物流车,为实现城市化提供保障下一步雄安新区的智能物流配送。”韩玉东说。
该段管廊自北向南,全长930米。采用“三舱+物流通道”的结构。管廊最东侧为物流通道,西侧为能量舱、水信号舱、动力舱。每个不同功能的管道舱都将铺设燃气、给排水、通讯、热力和电力电缆等管道,以满足未来城市能源、供水、通讯和电力的传输需求。
“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是让城市上空的各种管道进入地下,改善城市环境;二是可以直接进行各种管道的敷设、增减和维护。在综合管廊中,大大减少了路面的二次改造成本和工程管道的维护成本。”韩玉东说,同时还能避免管道维修过程中因路面损坏而造成的“拉环”,保证道路的全部功能。
据了解,与传统管廊各舱室独立设置相比,无法充分利用舱室空间,照明、监控、报警等辅助设施无法共享。综合管廊雄安新区地下管道在设计和施工中借鉴国外地下管道。结合走廊建设经验,提出联舱创新理念,实现管线集约化、运维共享,解决了独立舱数量多、运维成本高的问题传统管廊。
作为一线建设者,韩玉东亲身体验了“雄安品质”和绿色理念贯穿管廊建设。他表示,雄安管廊项目强调以运维为基础的管廊设计方法,将管廊运维理念预加载到设计方案中。项目采用数字化管控方式,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运维,真正实现全过程数字化建设。
此外,施工中还采用了绿色预制土钉墙支护技术、自走式移动模块支护系统等技术,保证了施工速度和质量,减少了固体废物和施工成本。为打造绿色工地,配备移动式雾炮、出入境车辆清洁设备、吸烟(除尘)装置,有效控制施工产生的扬尘和空气污染。还设置了专门存放建筑垃圾的封闭式仓库,防止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据韩玉东介绍,目前综合地下管廊,荣东地区管廊RDSG-4标段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管廊内管道铺设及设备安装正在进行中。按照计划工期,6月30日,本标段道路工程和管廊工程将完成。
据雄安新区相关部门介绍,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将着力打造经济实用、可复制、创新示范的综合管廊体系,将对全国产生深远影响。全球综合管廊建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