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数字化”-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医院的“数字化”

发表时间:2022-07-17

◆阅读提示,医院“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电子病历的实施,我省各级医院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高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准入标准,以及适当的规划和协调,医院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医院“数字化”,记者近日前往省会部分医院进行了调查。

□记者王凯

医疗卡“省”了很多

“去医院,要办卡,不然挂不了号……”2月20日,北京某大医院门诊楼大厅省会济南市天桥区的杨萍女士从包里走了出来。他拿出几张不同医院的就诊卡,一张一张翻着,找到了几天前在这家医院发的一张。

据杨女士介绍,这些年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不好。首先,她在去市立医院时就开具了一张医疗卡。不能用,只好再做一个;前几天牙疼,又去市口腔医院做了一个……前几天,女儿突然肚子疼,带着女儿赶紧去医院。她没带卡,医院挂号的人“按制度办事”,只好重新申请。

“除了老公和父母,这些年我们家在各个医院发了20多张就诊卡。”杨女士将手中的就诊卡摊开给记者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5张、山东大学第二医院3张、山东大学口腔医院2张、省立医院3张、6张省千佛山医院1人,济南市妇幼保健院1人,济南口腔医院3人……

“有家医院就是充值卡,最讨厌了。”据杨女士介绍,她是2004年怀孕的,去济南医院办卡时,先充了200元。 B超,我再也没去过,到现在孩子6岁多了,剩下的钱都没有提过。

据记者调查,“去医院、办一张卡、一人多卡、重复购卡”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个病人手里拿着三五张就诊卡是常事,一个家庭有十几张就诊卡。 ,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省会城市中只有少数省级A级医院每天需要开出1万多张就医卡。在几家大医院的挂号窗口,记者捡到了8张被患者丢弃的就诊卡,其中2张已经折成“V”字形。

“患者不用多次排队就可以刷卡支付,但排队的总数并没有减少多少。”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工作多年的王胜利先生谈及医院“数字化”后的过程显得很无奈。不久前,王先生刷信用卡存了500元就医卡。他本以为拿着这张卡就省事了,没想到在化验或者吃药的时候,还要排队打印条码,然后用条码采血取药。当我回到付款窗口排队打印发票并要求退款时,我被告知“你必须回到原来的信用卡窗口”来处理......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出院时,卡就没用了!”省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副主任张希宇认为,目前各医院“数字化”的主要问题在于医院间无法联网,无法相互共享。电子医疗卡只是一张挂号卡,只有姓名等简单信息。医院发生的所有医疗信息都存储在主服务器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一套。一旦患者离开发卡地医院,就医卡将丢失。效果。

医院的“数字化”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加强了医院内部管理。据省医院门诊朱孙介绍,事实证明,很多人连看病、吃药都不挂机,一张就医卡就能解决。此外,可以及时知道一些检查和测试结果。现在只要检查完成,医生就可以看到结果并跟踪查询;患者可在任何地点自行打印报告,省时省力。

值得吗?

“软件400万元,医学影像系统100万元,硬件服务器300万元……”在张希宇看来,医院的“数字化”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院数字影像信息系统、医院化验信息管理系统三部分。一个拥有500多张床位的县级医院,需要至少投资1000万元才能完成“数字化”(信息化)。投入这么多钱值得吗?什么目的?管理服务水平能否提升?这些都值得深思。至于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降低了多少成本,谁来衡量、评估和评估?

“一个医院一套系统,互不兼容,重复建设水平低,成本巨大”是很多医院“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张希宇分析认为,由于缺乏适当的统筹规划,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系统,其设备型号和应用软件也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营成本较高。 ,兼容性差。只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医院收费管理系统,设备来自多家厂商,缺乏统一的标准接口,改造升级困难,后续数据关联和互通成本高。

其次,利用率低。除了充电,整个系统的其他强大功能大部分都处于“休眠”状态。为便于内部结算和管理,各医院广泛使用的门诊就诊卡只有患者姓名,没有患者基本信息、病历等,既不能识别身份,也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信息。开药,收费。

“数字化”设备的关键在于使用水平。目前,很多可以直接使用的检测、检查、影像、治疗信息等功能在医院共享使用,但很少有医院使用。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高价引进的机器、设备、系统、软件等长期闲置,甚至从未使用过,就面临着急需的局面。更新、升级或淘汰,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此外,缺乏科学证据和盲目性。看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跟风,跟上潮流……当被问及“数字化”发展的原因时,要么是“上级要求”,要么是“上级要求”,或者“人人都有,我们必须有,否则跟不上”。时代潮流。”可惜有些医院只为“有”,不为用,几百万、几千万的国有资产就这样浪费了!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医院“数字化”是一种奢侈。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IT技术淘汰速度极快,内存容量和软件更新周期往往不超过5年。但投入巨资后,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发挥了多少效益?很难看到。

有些医院连基础项目都没有完成,供应商就“消失”了,接口、跟踪维护服务、网络建设等都无法持续。被遗弃和浪费。 1980年代,省直属大型医院开始委托省内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开发软件。先后投资400万余元,历时10余年,终于落空。

统一规划,积极推进

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没有监管、市场混乱、产品鱼龙混杂。在张希宇看来,由于主管部门只要求申请,所以从产品准入到信息模块的标准化都没有作为主要任务。没有标准,没有市场准入,以至于一些只有30多人的区域小公司敢在市场上标榜“所有系统都能做”“有自主开发能力”参与医疗软件的开发产品不精致也不专业;医疗软件涉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有些数字系统只能“连接”起来,处理工具和方法落后,功能太少,不能满足专业化、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京东方数字医院_甘肃数字医院_数字医院

信息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没有市场检验的盲目招标,只能被别人宰了。去年上半年,张希宇连续评标了3家县级医院,最后评价有点“无奈”:泸西一家医院,全部PACS和LES,中标3多万元;而同样的设备,如果省级的高级别医院买的话,最高也就100万元以上。这些系统的性能、市场价格、公司的服务能力,都是“一问三不知”,敢于中标。

张希宇认为数字医院,近年来,医院“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时尚,领导们认为可以捕捉政绩和亮点,因此非常有活力;价格活动空间太大,也带来很多问题。县级医院的信息系统一开始就花费数百万或数千万元,但质量难以保证,价格极高。一般价格比市级以上医院高出几百万元,选用的产品往往功能列表一、包罗万象,有的甚至接近淘汰产品。

政府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医院之间数据信息互不沟通。由于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系统和自己的一套,数据不能互相访问,很多检查、测试和影像数据不能共享;如果患者需要转诊,他们不能随身携带任何个人、健康、病史、治疗和其他信息。只能再次检查和测试,非常不方便。信息无法共享,很多医院的“数字化”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多次软件升级才能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健康档案系统也处于分离状态,无法与电子病历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区域化信息融合,因此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健康记录。电子数据的形式还处于“死档”状态,居民自己看不到,相关部门也调不出来。

“数字化”的目的是信息交流和共享,为实现区域医疗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供数据支撑。张希宇建议,在全省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统一平台。在充分考虑区域通用性和全系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联合招标,对辖区内,至少省内的医院进行联合招标。以三级、一级医院为先,再向地级、县级医院延伸,实现电子病历的交换与共享。

“只有管理者、患者和医生有兴趣并可以使用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医院的“数字化”也是有意义的!”张希宇认为,医院的“数字化”应该有助于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使得人工无法实现、电子技术无法实现的服务。医院治疗流程、治疗方法、临床路径的规范化运作,都应该通过“数字化”来解决。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