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朱家洼佳园社区垃圾分类密封翼房。 (来源:金家岭街道办事处)
新网7月15日电(通讯员 王金丽)垃圾分类是千家万户关注的问题。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垃圾处理体系的重要牵引力,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近年来,金家岭街道以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为切入点,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
朱家洼嘉园作为金家岭街道朱家洼社区的搬迁小区,2018年开工建设,2021年交付使用,小区总户数1356户,已入住1307户。小区共有7栋楼,5个封闭式垃圾分类房。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知晓率100%,餐厨垃圾分类率达到80%以上。它是如何从一个未改造的农村社区转变为现代化的优质住宅社区,成为金家岭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高层宣传+社区联动,垃圾分类搬迁同步推进
小区建设之初,街道多次组织小区和开发商对小区环境和场地情况进行调查,并到外地设备厂检查硬件设施设备。最后根据建筑数量和小区布局,结合各方意见,讨论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布局、选址要求、卫生收集路线等,规划垃圾分类设施的安装设备与小区建设同步,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设施安装的“邻避效应”。小区内的5个智能翼房按积木合理分配,可一步到位,充分满足便民利民的要求。每间厢房可满足270户左右的需求。
在建立完善的分类设施的基础上,街道“内外修”,开展“上楼学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朱家洼社区委员、物业从业人员、组织驻地代表和清洁人员。 ,到李沧区和青岛康恒环境的上流家庭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崂山区垃圾分类作业模式和工作方法,从源头观察垃圾分类运送、收集、运输、转运、处置,学习工作方法,借鉴经验;邀请专业教师为从业人员现场授课,提升物业垃圾分类知识水平,走专业化道路,把垃圾分类作为“上楼前”的必修课,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家。社区全面参与社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上传发布,并在配合街道具体工作的基础上,与第三方频繁沟通,多次召开垃圾分类调度会,讨论属于朱家洼的垃圾。分类精准运营模式,指导物业工作落实,协助物业与居民沟通。街道的高水平推进和社区的具体落实,使朱家洼佳园成为辖区内垃圾分类的佼佼者。
具体实施+精准服务,完善垃圾分类日常管理
虽然社区和业主已经掌握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专业、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为解决这一问题,金家岭街道继续发挥高层推动作用,探索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以朱家洼家园为试点社区,定制突破性改善方案。培训、发信、积分交流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物业形成工作联动,将朱家洼佳园垃圾分类工作推向高潮。
目前,在第三方公司“3+4+5”模式的推动下,朱家洼佳园垃圾分类氛围浓厚,居民源头分类意识提高,餐厨垃圾投放入破袋,居民参与率达到95%。 %。
多措并举+多方参与走出佳园绿色“新路”
并肩加入“党建红”,引领“环境绿”。 “万事开头难”,前期工作是党委分类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工作的“亮点”。围绕垃圾分类实施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积极构建“党委-支部-党员”三级结构体系,将新时期主题党日、道德讲堂、文明实践相结合时代等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大会,动员党员参与,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在综合分类培训基础上,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为党员,开创“一对一”党员管理模式,1个党员联系1栋楼,管理1个翼房配送点,争做国内的践行者、传道者、推动者、监督者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内容保障 朱家洼佳园片区7栋1307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社区高度重视“奖惩”智能小区,解决“持续困难”。社区制定了垃圾分类管理公约,垃圾分类工作不松懈,奖惩适当。规定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可以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获得积分和兑换奖品。
两委、党员、楼管、监理每天都会对每户的分类进行统计和监督,同时也会限制其他社区福利,解决“持续困难”的问题。
环境优化“新面貌”,改进“脏乱差”。 “环境改善了很多,之前7、有8个桶露在外面,夏天蚊子满地,臭气熏天,更别提有多难受了。”家住朱家洼佳园5号楼的王女士由衷地感叹,现在垃圾分类有了智能房,旁边还有主管指导。不仅大家开始分拣,环境也干净整洁,没有异味。
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如今的垃圾房已成为小区文明时尚的“打卡点”。翼房外观漂亮,无异味,内部无蚊蝇,内部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垃圾房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垃圾房的细节从里到外都用心周到,不仅为居民处理垃圾带来了便利,也为工作人员带来了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现场指导“零距离”解决“分类难”。朱家洼佳园智能翼楼运营期间,朱女士提着一桶一袋厨余在6号楼走出家门。每天在翼房里分拣、扔生活垃圾已成为她的习惯。 朱家洼佳园有1307户,现在像朱女士一样熟悉垃圾处理操作流程的有近1000户。
试点实施初期,党员突击队带头在朱家洼佳园社区5个厢房派送点,物业全体人员分派到斗地,带领督导员开展投放点垃圾分类示范指导。垃圾分类第三方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主管进行岗前培训,“动手”向主管示范如何指导居民分类,考核合格后上岗。
每天早上6:00开始,主管负责现场垃圾分类指导,指导居民对投入的生活垃圾进行开袋分拣,立即指导垃圾分类的二次分类。没有正确分类。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发货准确率基本在80%以上。由党员组成的宣传员引导居民就近到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分类投放,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两个委员会组成的督察员对各交割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管人员夜间下岗后,社区治安将继续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解决“分拣难、时效难”。
解决居民的“小事”,分离“幸福”。试用期内,物业将站在住户的角度,充分考虑住户的意愿和需求。对于未参加的住户,物业一一进行电话沟通,得知这些住户为租户,定期固定送达时间与利息法不符。住宿和第三方决定将其中一个配送点的配送时间延长至晚上 10 点。
试运行近一个月以来,社区居民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5%。越来越多的分类习惯,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也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可谓“双赢”。
主管负责现场指导垃圾分类。 (来源:金家岭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