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图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展示“互联网+养老”设备。资料图
8月27日上午9时20分,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神店社区志愿者孙明霞手机收到一条信息。小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给她一个指示:80岁去社区,张启荣老人独居,照顾生活。
“家里配备了紧急呼叫系统、红外探测器、监控摄像头和各种报警器,老人的安全不用担心,这次主要是来给老人打扫卫生,提供精神关怀。”在张启荣老人家中,孙明霞一边帮老人晒被子,一边对老人说:“这几天天气不错,我帮你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再过几天,节气就白了,想凉快就用。”一旁的张启荣老者满脸都是。微笑,继续说,好的,好的。
“老我的老和男人的老”。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张启荣这样的60岁以上老人有48423人。很多老人存在行动不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等问题,在生命安全上面临困难和隐患。
如何解决城镇养老问题?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民生考验。去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区内养老服务资源,试点“互联网+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养老帮扶”、“代购服务”等模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高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高度便捷的服务,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满足多层次、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智慧+”养老服务“搬”家
“床头的红色按钮是报警用的,感觉不舒服就按一下,服务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桌子上的摄像头,不要动起来,我能看到你,还能和你视频通话。”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神店社区88岁老人刘冠荣刚刚装修完“家庭养老床”,儿子刘胜军每天都来教妈妈如何使用这些互联网+养老设备。
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监控摄像头、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门磁感应器、生命体征监测床垫、烟雾报警器……智能养老设备让刘冠荣的床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家门口的红外人体感应器,可以捕捉老人的运动轨迹。即使老人在睡觉,生命体征设备也能实时监测数据。我们在后台有监控记录。如果超出安全数据范围,传感器会立即报警。”孟中华董事长表示,利用互联网+,通过自动化数据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并同步进行将风险信息推送给老年人亲属和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为了测试效果,老人刘冠荣按下按钮呼叫设备,屋内的喇叭立即响起报警。老年服务人员和刘胜军的手机同时接到了语音求救。与此同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老人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也第一时间弹出了老人刘冠荣的报警信息。
“家里老人的安全和健康一直像一块大石头一样悬在我的脑海里,‘家庭养老床’改造后,石头掉在了地上。”刘胜军坦言,孩子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老人。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通过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开手机就可以和老人进行视频通话,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真的很棒。
“我们深度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建立数据库。全区48423名60岁以上老年人实现‘一人一码’全覆盖。”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民政科科长李少玲表示,辖区5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系统互联互通,智慧养老已成为老人的“贴身护卫”。
“除了设施设备的改造安装,‘家庭养老床’最大的特点就是后期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辉表示,政府的目标是残疾和痴呆症。半失能老人每月分别补贴320元和300元,让这些老人在家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享受老年生活。和平。
“时间银行”为未来存储现在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神店社区志愿者孙明霞的手机软件中,有一张专门的“银行卡”,存储着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时间”关怀志愿服务。 8月27日,做完家务和张启荣聊天后,孙明霞又收到一条消息:她获得了120个“时间银行”时间币。
“我们正在探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健康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将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将存储在‘时间银行’中。 “时间银行”。不同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互助。孟中华说,“时间银行”采用“721”兑换模式,志愿服务定期存款的70%可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兑换日常用品,10%可兑换兑换现金补助。
如果不想兑换服务,可以在养老中心的超市兑换等值的物品,比如米饭、面条、鸡蛋等生活用品。也可兑换现金,每小时服务时间相当于7.5元。 “交换物品和现金既是象征性的,也是补偿性的。我们提倡的主要思想是节省时间来换取爱。”孟中华说。
“我为所有人,所有人为我。”谈及“时间银行”,志愿者孙明霞赞不绝口,“我以前做义工是满怀爱心和热情,现在做义工,心满意足,能得到同样的服务回报,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币”,孙明霞主动提出为社区两名残疾老人提供一对一的保障服务。
“志愿服务一分钟可获得1个时间币,1000个时间币后可兑换或转让给其他有需要的老人。”神电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璇说。志愿者由各个社区注册和组织。经筛选后,按照不同的服务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 “‘时间银行’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一个多月来,已有200多名志愿者加入社区,极大缓解了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
“区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框架设置进行顶层设计,通过签约配对、接单模式和组织模式,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确保。”张辉表示,经开区“时间银行”将遵循“1+6+N”模式:设立1个区级总行、6个街道镇级分行、N个社区分行,为全区提供更有效的养老服务。是降低政府养老金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的社会补充。
政策支持,晚年幸福来敲门
“我要一份红烧章鱼,一份皮肚鱼丸,一份洋葱薯片和凉粉,两份米饭,我和老婆吃。”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中央厨房,小区老人正在排队用餐。
“这里的菜品特别适合我们老人家的口味,菜色清淡不油腻,荤素搭配,米饭软糯糯糯,营养又好吃,真的很方便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居民孟兆华说,我和老婆都快80岁了,孩子不在身边,有了中央厨房,买菜做饭再也不愁了,我们的孩子不用担心我们的饭菜。大问题。
“下周菜单出炉,红烧肉、蒸茄子、南瓜汤……每天不重复,荤素搭配巧妙,软糯糯糯,老人家放心……”记者眼看每到周末,金山桥街中心厨房都会贴上温馨的美食告示,下周的“口福”老人们都来围观了。
“60岁以上老人每餐5元,符合相关标准的五类老人只需4.5元。”石桥社区党委书记彭福建表示,街道上的联营养老企业为辖区。 60岁以上老人赠送600元“助餐福利卡”,总赠200万元。
孟中华董事长表示,“除了提供相应的餐费补贴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将养老公益与市场相结合。面对市场,每餐通常收费15元,以确保养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餐饮服务项目。”
从2018年开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养老服务企业率先试点“街道中央厨房+社区餐店”三级网格化养老餐饮服务模式+ 送货上门”在徐州。 “每个中心的厨房覆盖3公里方格,通过入户调查和系统评估,为残疾、半残疾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李少玲科长表示,老人代餐服务覆盖全区5条街道。建成投入使用的街道级中央厨房6座、助餐站22座,基本解决了该地区老人在家吃饭困难的问题。
墨道桑晚,天满霞。
“我们每年花费2000万元购买政府服务,补贴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为家庭困难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基本护理,提供近7000名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60元的养老服务标准,将实现中央厨房建设全覆盖,确保辖区老人吃得好、吃得好。”惠说,目前,该区正在制定到2035年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将全面认真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对老年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弘扬“老二”精神,积极引进培育养老机构智慧养老,v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个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