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 观园
4月7日智慧园区意义,德国奥尔登堡城市展在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举行。青岛奥尔登堡市代表处签约揭牌。通过涵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科技、体育、文化休闲等方面的40张图片,向青岛市民充分展示奥尔登堡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全过程
借鉴德国莱茵模式、DGNB评价体系和节能环保技术政策体系,以运营和实现能力为基础,立志可复制推广,合理设定各项指标和标准,动态评价和调整,中德生态园设立了园区控制指标31项,指导指标9项,生态指标体系共40项,从经济优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划定“中德生态园建设生态红线”,充当中德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领航者”。作为指导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和碳排放主题的纲领性文件贯穿各项工作控制。获得T? V NORD公司认证形成了三个最终成果,包括能够指导定居项目规划设计的生态设计手册、政府行政审批的部门操作指南、调整完善指标体系的统计监测方案。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和控制措施。 .
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中德生态园自规划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治理问题。
为有效解决规划内容相互矛盾、缺乏凝聚力和协调性等突出问题,实现蓝图到底,加强规划协调,通过概念规划引导、指标体体系引领、专项规划深化,实现各项计划之间的协调无缝衔接、深度融合,14项指标已纳入法定控制的控制法规。
新技术和低能耗建筑广泛推广
2014年9月26日,全国建筑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观摩会在园区召开。 2015年11月6日,全国被动房大会施工现场观摩会在园区召开。园区4个项目通过“青岛标准化建设工地”验收。
这是中德生态园实施绿色建设的成果。公园确立了100%绿色建设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保护原地貌肌理不低于60%的目标,要求新建道路5年内不得开挖。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估,分区域划定碳控制标准,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地貌、植被、水系和机制,在项目区实施临时覆土、洒水、扬尘,并按照“工期、质量、环境、投资、安全、创新、绿色建设”七位一体的模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噪声和光污染治理等措施,开发建设。
编制了园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了100%绿色建筑(含工业厂房)的建设目标。计划2018年底再开工建设270万平方米。其中体验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志;德国中心获得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金奖预认证,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志双认证;弗莱社区安置房荣获绿色建筑二星级。参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的制定,计划2016年在青岛形成技术标准。园区被动房体验中心已经建成,正在建设中计划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促进了国内被动房门窗系统等建材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水平提升。
独特的低碳城市环境正在形成
中德生态园按照“全面落实、务实推进;德国元素、弯道超车;产业孵化、标准固化”的总体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沟渠和河流得到保护,以减少能源消耗、保护水源并改善碳封存。 2018年底前,计划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园区内的抚远2号线、9号线和市民休闲广场有入渗井、入渗管蓄水、蓄水池、蓄水带蓄水、渗水、下沉绿篱、透水路面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体现生态环保理念。
中德生态园推进园区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100%智能化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信息高地,实现全面透彻感知,泛在宽带互联、智能融合,打造智慧科技高度融合、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捷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未来五年,将重点在公共信息平台、智慧感知与环保工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8个领域打造智慧园区。
探索实施PPP混合投资方式,引进经验丰富的智慧社区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建设,建立管理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弱电智能系统、三网融合通信电视系统,让人们体验到更多的便利和舒适。目前,智慧政务、e生活管家、平台硬件已全部完成,智慧社区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