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近日,联宇创业营在上海张江开营。30多名企业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创业团队大多由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孵化,并获得国有资本投资。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始重塑全球创新格局时,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大趋势下,双创市场急需打造新的孵化模式。
硬科技创业
“能源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未来氢能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借助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世界领先的氢能生态系统。” 创业营二期学生蓝泽能源科技负责人陈慧超告诉第一财经。
作为低碳科技创新功能平台的孵化器和投资平台,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之一,蓝泽能源着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制氢、储氢和用氢”。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
从全球范围看,氢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预计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不断投入,未来10至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与锂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加油方便等优点。这一优势在重型和物流运输领域尤为明显。
兰泽能源项目负责人李海谦告诉记者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国内外纯电动重卡续航里程主要集中在200~300公里,充电时间较长;而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续航里程与柴油车相当,仅需10~15分钟。可加氢,与传统柴油重卡加氢时间相同。
优势显而易见,但与此同时,氢能领域也是我国急需突破核心技术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氢能在核心技术能力、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据了解,在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等领域,如电堆、催化剂、压缩机等核心设备和技术指标,国内外存在一定差距。“发展氢能的关键是提高全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和技术水平,”陈慧超说。
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是蓝泽能源当前的重点。依托中科院的技术背景支持,以及上海联合投资、陕煤集团等股东的产业资本和资源优势,蓝泽能源已与宝武轻能、上汽捷氢、宜兰能源等合作企业和山西煤炭集团在短短一年内。,青海与临港新区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科海总经理王梅同样来自科研机构。她工作的公司是上海联合投资与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共同成立的中外合资环保公司。公司核心技术典型膜系统工艺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及工艺水处理、市政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
膜技术是水处理的主要方向。目前,国产纳滤膜仍以进口为主,尤其是反渗透膜,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水处理行业的重要元素,反渗透膜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这一趋势,联合科海于2017年开始进行业务转型,整合技术优势,开发适合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膜应用技术和工艺。2019年公司承接山东某市政污水10万吨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系统,公司整体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王梅认为,随着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兴起,膜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企业孵化器需要企业创新
“国际国内形势再次表明,科技是大国的脊梁。” 联合投资副总工程师陈飞利指出。联宇孵化器是联合投资等多家国有股东与运营团队共同发起的硬科技赛道孵化器。疫情加速创新孵化业态优化洗牌,加之高精尖技术对产业转型的新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主体正在创新孵化模式。
科技创新时代,科研人员正在成为创业的先行者。与互联网创业相比,硬科技创业存在研发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企业家如何才能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的长远发展已成为企业家精神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
“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国内还是一个短板,很多大学都注重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很难转化为生产力。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人创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如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方面,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公司管理、商务谈判等方面需要加强。” 李海谦说。
接力基金主要投资于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其投资的数百家企业中,科技创业者占80%。接力基金管理合伙人齐宇伟发现,创业者普遍面临认知偏见,认为自己有好技术带来好产品。引进成熟的流程和制度,会事半功倍。科技创业需要科学家的精神,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创业的标准答案。从科研到产业化,必将出现“死亡谷”。需要弥合认知鸿沟。
基于这些需求,以联宇为代表的创业经营应运而生。据联宇孵化器董事长李怀宇介绍,创业营主要聚焦硬科技创业赛道。通过专业的创业营课程和新鲜的创业案例,帮助科技创业者实现成果转化,找到创业起点,进行产品匹配。逐步开放市场。同时,也将帮助有潜力的种子公司引进投资机构,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从创业营的课程设置来看,记者发现,其主要包括“创业第一课”、“产品与营销”、“管理与运营”、“资金与股权”四个模块。基本涵盖了创业公司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特别是在去年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财务知识、现金流管理、产品理念、创新思维等新的实践内容。
经过一年的运营,这种孵化创新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据悉,第一期创业营涵盖集成电路、智能穿戴、材料与工艺、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产业。过去一年,不少营员突破核心技术,逐步打开市场空间。慧激光、锐驰微电子等创业新秀。
相比之下,受疫情影响,不少孵化器面临运营困难。如何打造全方位创业服务、资本赋能的孵化新模式迫在眉睫。据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主任雷亚洲介绍,上海张江目前拥有孵化器90多家,丰富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入驻。其中,科技孵化器科研机构是创业服务体系合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有望探索科技学术成果转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