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相册
近年来,广西农业大数据发展迅速,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广西田东县、荣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3个县荣获“2018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12个项目获得“2018年全国数字农业和县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创新”。项目”。
目前,大数据信息化已经渗透和覆盖广西农业农村的各个领域,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推动广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助推新农业发展
“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拍摄病叶或果实的照片,即可识别出30多种柑橘常见病虫害及营养缺乏,并能快速给出防治方案,在线与农业专家沟通种植问题原本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问题,几秒内就能准确解答,智慧农业云平台全面提升种植效率,减少意外损失。”广西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吴炳科说。
“我司研发的农业人工智能应用‘葡萄管家’已分布在广西多个葡萄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实现了从栽培技术到植物养护、水肥等全自动化决策,提高了葡萄种植效率。产值和亩利增长30%以上。”总经理助理龚俊义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智能监控、标准化生产、综合追溯、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全省1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提供服务,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联手智慧农业云平台,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合作模式。 2016年开始引进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引进种植新技术和新一代葡萄。信息技术带动都安农民开展葡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收致富。
广西东兰县五砖镇东里村建成东兰县第一座阳光玫瑰葡萄园。智慧农业云平台与五砖镇联合启动葡萄管家产业扶贫示范园。葡萄园归东兰县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提供土地,当地贫困户参与葡萄园种植工作。智慧农业云信息作为企业组织,率先使用“葡萄管家”标准化生产平台,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提供土壤改良、种植指导和销售对接服务。项目占地100亩,土地流转涉及东里村126户530人。项目红利覆盖全村59户贫困户223人。
广西蚕桑技术推广站是一家集蚕桑技术示范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蚕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蚕桑机构。养蚕终端摆脱了传统的养蚕模式,联手打造广西智能蚕种养殖物联网系统平台,使蚕种养殖系统化、标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和时间成本,综合生产风险最小化。广西建成了国内首个家蚕养殖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系统全面覆盖了从桑树种植到养蚕的全过程,支持年产蚕10万只以上的养殖能力。
互联网新模式延伸产业链
“智能点果功能让果农彻底告别人工点果方式农业大数据,3秒内快速识别果数,短时间内估算果园产量,数据准确性更高。”明明园长陆影说道。
明明果园是一家专注于柑橘产业链服务的现代农业企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预测,进行有机栽培和综合栽培的有益实践。从追踪、筛选、培育,到绿色保鲜技术的应用,培育优质产品,提供可体验、可追溯的服务。同时,公司深耕水果采后分拣、冷链、贸易,完善全产业链,打造广西柑橘全产业链服务商。
“农业大数据平台涵盖生产体系、追溯体系、监管体系、服务体系、信用体系,构建以农业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基础,提升农业大数据支撑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数据。可以提供服务,解决生产经营和‘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广西副主任谢东说。农业农村部。
广西重点对产业链各环节单一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划分产业结构、气象服务、预报预警、精品推介、进出口趋势等18个专题,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科学预测,运用经济模型对比分析广西国内外重点品种竞争力,打造“明明果园”、“益州蚕”等一批全产业链优质农产品,为各类用户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产品。 , 全面可靠的公共数字服务。
同时,广西按照“产前、产、后”三大环节,按照种苗、产业结构、气象服务、预报预警等18个专题、价格分析、相关认证、进出口趋势等。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预测输出和灾害预警;利用低空影像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生产的数字化监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大数据引领三农发展
广西农业大数据APP汇聚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一体化4大类37个数据项,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农业数据资源智能检索和农作物互联网应用物物识别,形成产业扶贫、农产品单一品种、东盟农产品6个专题数据库。采集农业专项数据5000万余条,其中105个县78个“5+2”、“3+1”扶贫特色产业大数据160万余条,农资信息1388条,农产品经营者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数据5.3万多人。新增23个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农业产业、粮食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等专题的“一屏”监测分析。同时,广西还开发了30多个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2016年,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被评为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100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加强农产品价格分析,在广西农业农村信息网等平台发布农产品价格行情,建立三大类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查询、分析机制广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2018年,广西农业采集灾情数据30万余条,苗情数据9万余条;广西111个县(区)14000个行政村6500万亩农村土地的数据、结果、质量检查和核查报告提供了基础支持。 2017年,广西农业信息中心等4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饶竹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