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发布!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正式发布!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

发表时间:2022-08-14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改高科[2016]1078号)《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解答“创新四个问题”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意见》(苏元工[2017]11号),加快发展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软硬件终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 e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一、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把握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等机遇,着力培育产业,加强应用、创新融合,布局以大数据为基础 以云计算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聚焦计算机视觉与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等重点领域、智能决策控制,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企业和行业优势项目,大力培育壮大本土企业,着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产业链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人工的聚焦智能制造、软硬件终端、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创新,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二)总体目标。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中心,布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建成超过5个人工智能相关中心 特色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和创新平台,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培育2-3亿级、1-2百亿级领先人工智能企业,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人工智能创新源头、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群。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高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瞄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全面引进领先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聚焦谷歌在计算机视觉与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基于人工智能软件、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的智能硬件制造、集成和应用,聚合政策资源,定制支持措施,力争在多个细分领域引进1-2家龙头企业. 充分依托龙头企业的坚实基础 数据、人才储备和资本积累ion,以及在产品应用方面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抢占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高点。充分发挥园区先进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综合优势,加大伺服电机、传感器、传动设备、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引进以通用电气、ABB、西门子为代表的智能工厂、关键零部件企业和软硬件供应商,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水平。一级(招商局、经发委、科技局负责)。加大对国外优质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和合作并购,在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中设立有针对性的境外产业并购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开展全球技术并购等多种形式并购入股,实现技术融合、协同创新(负责经发委、科技局、国资办、CBD招商中心、元和控股)。

(二)加快研发转化和应用。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新型人机交互。(负责科技局和科教创新区) 加大对以微软苏州工程院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和机器学习企业,以及工业物联网、智能以西门子苏州研究院为代表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企业,支持以博世苏州为代表的工业4.0试点应用企业,鼓励园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示范应用和推广(经发委)负责).加快引进国际领先研发资源,加大本土创业公司的培育,依托以为代表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公司,以华星智元为代表的机器视觉公司等,在中国形成了一批“小巨人”企业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科学与技术)。新闻局和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加强与军工央企、科研院所合作,助推园区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经发委、国家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

(三)加强公共平台建设。通过增加对外接口、协议链接等方式,推动国内外各类基础信息资源为园区相关企业使用。整合大数据资源,构建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框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加快建设海量培训资源库和文档等各类数据的标准测试数据集、语言、图像、视频、地图等;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服务系统、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服务平台、多重生物识别基础身份认证系统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资源平台,减少人工智能创新成本;整合政产学研等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平台、龙头企业、创新企业加强合作,汇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资源,提供相关研发工具、检验评估、数字安全、标准化、知识产权、情报咨询等专业创新创业服务(科技局、科教创新区负责)。

(四)完善终端智能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水平。支持并鼓励艾默生、丹丹在园区内发展一批国际知名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纳赫尔、霍尼韦尔、西门子、博世、施耐德、横河电机等,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或成立加快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新智能制造项目(招商局、经委负责) 扩大三星半导体智能工厂系统、德尔福电子工厂信息系统、AMD集成制造的示范效应系统翻译组建,广泛动员区内制造企业升级智能制造,加快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经发委、科信局负责)。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在软硬件终端应用,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园区,鼓励相关商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科技局、经发委、教育局、社会局、政法委负责)。

(五)汇聚行业高端人才。举办人工智能主题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入园创业(由科技局和在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评估中单独列入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引领作用,吸引高——对接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和项目,确保园区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领军人才和项目聚集方面的优势(科学和信息化局(科协)和组织部负责。) 鼓励企业创新离岸,实现产业化境外技术形成创新成果后在园区试行,将境外创新成果视为境内创新成果,扣除研发费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等支持。 -边境并购、项目资金、人才补贴等方面的支持(科学技术局(科协)、组织部、经发委负责)。

(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展会和论坛,积极争取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促进人工智能多种要素的融合与融合鼓励发展多元化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实体经济,改善产业融资环境,支持多渠道融资人工智能企业,鼓励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快速成长(财政局、国资办负责)全面改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服务体系产业研发、智力咨询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依托相关学会、行业协会开展应用示范、技术支持、人才订单培养等。(科技局科教创新区和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核心专利培育,努力形成一批优质核心专利。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探索建立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合作授权机制和专利风险防控机制,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成果加速转化,带动以国家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为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标准杆k、开展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不断完善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科信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国资办、财务局、政法委、教育局、社会事务局、规划建设委员会、CBD招商中心、科教创新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元和控股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推动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应用(组织部负责);组建专业投资团队,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定向投资(招商局、科技局、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尝试跟踪,建立人工智能行业统计系统(由科技局和经发委负责);依托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建立人工智能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行业联盟,跟踪国内外行业前沿趋势,建立月报人工智能产业信息,监测园区相关产业发展趋势苏州智慧园区,编制发布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为人工智能领导小组提供优质的信息报告和决策参考智能产业发展(科教创新区、科技局负责)。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促进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集聚、优化投融资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示范(由经发委、科技局、招商局、财政局、组织部负责)。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园区累计投资约15亿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龙头项目引进、重点企业发展、智能化转型制造技术、人才引进培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等智能产业基金,2017年募集规模不低于50亿元(国资办、财政局、元和控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四)优化产业布局。将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园区重点项目规划,优先保障土地和住房需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招商局)局、经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会、科学和信息化局、计划建设委员会、国土环保局、国资办、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开发公司,牵头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实施重大人工智能公共平台建设等(国资办、科技局、科技局)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e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在国际科技园、金光科技园等区域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平台(招商局、经发委、科技局、国资委、胜浦街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于2017年3月14日印发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