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人民网上海,10 月 24 日。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支持的“可持续智慧城市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论坛发布了《全球智慧城市报告2021——疫情中的智慧城市》中文版。
来自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调研密集的讨论。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全球主要大都市的共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震对论坛表示欢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女士和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洪玲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王震指出,当前的智慧城市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各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和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全球智慧城市报告2021》,发挥国家智库和一流大学的科研优势,编制全球智慧城市指数更科学、更准确。可靠性和影响力更加以基准为导向。上海社科院倡导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等理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个指标也将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希望通过对全球智慧资本的持续跟踪研究,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各大城市的智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女士。主旨演讲中提到,联合国成员国能否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取决于如何管理城市。 《2021全球智慧城市报告》从五个维度构建智慧城市指数,将激励全球更多城市推进智慧治理、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经济、智慧服务、智慧创新和智慧声誉建设。
凌洪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阶段更多依赖系统决策,相应的城市治理理论、治理体系、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式都需要发生深刻变革。
p>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富春解读《全球智慧城市报告2021》。本报告基于“5+1”模式,课题组最终将全球智慧城市划分为“领先”、“先进”和“跟随”智慧城市三种类型。报告显示,在智慧服务和智慧治理方面,上海和北京表现更好。
与会专家建议,对于未来的研究,智慧城市仍需将能源供应和交通等可持续问题作为关键问题。智慧城市建设仍如火如荼。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应用和虚拟与实体空间的融合,未来不同城市的排名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德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郑大庆副教授、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 数字化先生”和“智慧医疗赋能城市治理和就医便民”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