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根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在临港区分别成立了专业投资团队。下游项目信息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链主”等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每个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临港区商务局副局长于兆良表示:“投资者在不断地学习,更深入地‘钻研’这个行业,让他们在招商方面更有优势。
临港区坚持深耕日韩,突破欧美,通过国际化、现代化、开放的营商环境,利用中欧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入驻。园区、中日(威海)合作产业园等” “金字招牌”将带动更多外商投资项目落户。
临港区将依托临港碳纤维产业园、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优势,加大园区配套设施投入,充分发挥园区产业比较优势。集聚、政策叠加和配套服务。 ,引导新引进项目集聚园区。同时,进一步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服务业招商专班,不断提高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上半年,临港区成功签约26个优质项目,总投资38亿元,其中包括马夸特开关二期。这背后是招商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先后赴北京、青岛等地开展了7场重要推介活动,约30场小型推介会,竭力向世界各地的客商展示临港的魅力。
对在研项目,临港区组织职能部门成立要素保障工作组,充分发挥“小二”精神,提前参与重点在研项目的谈判,组建储备银行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土地资源,建立工商业用地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项目“以地为先”。
112名“驻地职工”进公司解决问题
“公司员工核酸检测台账已导出,全部保存,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8月10日凌晨,临港区经发局工作人员董浩然抵达。
作为公司的“常驻”,董浩然每周都会跑几次公司,早已是公司的“老熟人”。此次,除了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他还给公司带来了新的讯息:“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申报了2022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计划(二期) Batch)《通知》下来了,如果有合适的项目需要申报,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作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每次收到新的政策和通知,董浩然都会按要求找到企业,认真研究,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驻地工作人员’真负责,不仅及时给我们发政策,还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销售经理宋继龙介绍,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公司有一批货物滞留在高速公路上,急需通行证才能过关。如果货物没有到达,生产就跟不上。公司很着急。 “工作人员”董浩然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经与交警等部门协商,通行证顺利交付给企业,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临港区共有董浩然等“常驻人员”112人,其中规管企业“常驻人员”66人。他们以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为目标,实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情况,及时收集和反馈企业问题,通过部门联动产业园区招商,细化到人,重点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帮助企业稳产增产。 (嗨威海客户端记者刘鹏学通讯员杨艳/文字记者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