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近日,四川、海南、湖南、江苏等地相继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确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同时物流园区规划,细化实施路径和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根据相关规划,未来几年,一大批重大物流项目将陆续落地,大型物流枢纽集群和物流园区的形成有望加快。
多地敲定物流发展规划
近日,多地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
《四川省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四川基本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经济便捷、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着力将四川建设成为“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物流供应链中心和国家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江苏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枢纽引领、内外联动、集约高效、智能共享、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将江苏建设成为国家高端物流示范区。 ——物流质量发展,物流数字化先行区,物流体系。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验区。
海南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物流服务体系框架,形成通达世界、服务全国的海运、空运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和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国家仓库”。
浙江提出,到2025年,浙江成为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省份之一,综合物流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规划建设12个专业快递物流园区和11个快递配送中心;构建智能便捷的同城实时配送网络,实现城市建成区智能快递终端集投设施和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加快形成全国领先的邮政全省快递服务体系已突破300亿件,形成日峰值超过2亿件的处理能力,快递和邮政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小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每个地区都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展开了布局。亮点之一是物流业的网络化发展理念。例如,江苏提出构建“渠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营体系,湖南提出构建“渠道+枢纽+网络+平台”现代物流体系,四川提出构建“渠道+枢纽+网络”。 “现代物流运作体系。
王小平认为,只有加强物流网络的规划布局,才能保证各地物流业既集中又均衡。对于物流业而言,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货流畅通”。
“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十四五”的地方物流规划不尽相同,但有很多共同点。一是大局观,将区域物流发展定位于全局;二是立体布局,强调渠道三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一般强调数字化技术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四是融合发展,一般是指物流与物流一体化制造业,以及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五是普遍重视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物流行业专家杨大庆告诉“
重大项目有望加快落地
在提出总体目标的同时,各地“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重点实施,明确了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多地还建立了重大项目库。
湖南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优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商贸物流提质升级、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在提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加快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基地20个左右,建设2~3条冷链物流配送中药材基地,建设1-2个全国冷链物流基地。
江苏提出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省级物流枢纽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物流枢纽体系,新增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5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40个省级示范点。物流园区,建设28个省级物流枢纽。重大项目中,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工程、物流园区织网工程、两产融合创新工程、物流企业云工程、智能引擎升级工程、县域物流提升工程、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绿色快车示范工程。工程、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四川将通过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布局物流园区等方式,构建物流枢纽网络。此外,四川围绕扩大航空物流、发展高铁物流等具体物流建设项目已经敲定。其中,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项目包括空港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园、天府空铁公共多式联运物流港、资阳空港经济区国际航空物流配送中心、双流区顺丰四川配送中心产业公园。
海南将布局海口物流枢纽集群、洋浦物流枢纽集群、三亚物流枢纽集群、东方物流枢纽集群四大物流枢纽集群,以及新海鹭岛物流园、澄迈金马物流中心、三亚综合物流园、琼海现有综合物流园、儋州综合物流园、海南万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万宁五常港冷链物流园等7个物流园区。
浙江计划在全省城市建设一批重点快递基础设施项目。在杭州,建设国际快递云仓及跨境供应链项目;在温州,建设韵达浙江(温州)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项目;在嘉兴,建设总投资122亿元的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在绍兴建设;在金华,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顺丰速运浙江-中央供应链基地项目;在台州建设韵达快捷相关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660亩;在义乌,建设韵达镇韵达浙江总部项目。
因地制宜精准定位
受访专家表示,各地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
王小平认为,各地区要借鉴物流发达地区的经验,从更高的起点发展物流业,并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建设和发展与“外循环”相关的物流能力,形成“向海”发展的国际物流中心;西部地区可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潜力,发展相应物流实力,在增强“内循环”能力的同时,适度提升“外循环”能力,有序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地区要更好挖掘“内循环”潜力,实现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联通东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外循环”中获益。流通”的未来。
杨大庆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建设要贴近需求,围绕需求打造物流枢纽集群。
对于大型物流枢纽集群和物流园区建设,王小平建议,一是充分论证,突出前瞻性规划设计,立足实际开展建设;具有物流基础设施作用,结合新需求,构建高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三是重质重量,努力让每个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作用。四是要与当地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在做好物流规划的同时,做好当地产业布局的规划设计;五是提高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应急能力,满足应急物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