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1)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拥有众多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机构,是中国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环渤海地区有23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旺盛。截至2012年底,环渤海地区共有17个园区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园区。有10个高新区和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内工业园区众多,智慧园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截至2012年底,长三角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44个;拟建或在建智慧园区的园区共有25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个,国家级经开区15个。个人。
(三)沿江城市群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沿江城市群在政策扶持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突出,使得智慧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滨江之都。领域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4)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珠三角地区有9个国家级高新区,其中4个提出建设智慧园区;国家级经开区6个,其中2个提出建设智慧园区。
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趋势分析
随着智慧园区的发展,智慧园区的建设将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分布两个维度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从空间上看,智慧园区建设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目前,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共有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8个,约占全国的76%。其中,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4个。24.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的智能化建设将进一步发展。智能产业的发展,智慧园区建设引发的便捷园区管理和高效城市管理,将吸引更多园区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在这种发展格局下,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园区建设也将迎来新的高峰。中西部一大批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将吸收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中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浪潮和中国西部地区。同时,随着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和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将开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从时间上看,智慧园区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建设重点。不同园区在“智慧化”道路上选择不同的建设重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仍是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建设初期,重点仍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向“宽带、融合、泛在、安全”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其次,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高度重视公共领域的管理和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加快教育、医疗、生产就业、交通等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家庭用户建设。社会信息服务网络智慧园区现状,建立人人受益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智慧园区建设将加强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考虑的重点将不仅仅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关注点将转移到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园区内智慧产业的互动发展上。一方面,智慧园区将朝着创新和生态方向发展。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融合低碳管理理念,将新技术、管理方式、管理平台与园区创新。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能产业,逐步形成从“智能制造”到“智能服务”的一站式产业格局。
三是智慧园区管理与城镇化管理进一步融合。通过核心及相关产业的聚集,产业园可实现产业规模效应、人才与知识聚集、生产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提升。未来,园区的功能将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管理功能向综合性的政府、产业和城市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建立园区内外主体的融合优势。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导向,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功能融入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