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智”,顾名思义,是指智慧和能力。从感觉记忆到思考的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行为和语言,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统称为“智能”。也就是说,智力过程是指感觉、记忆、回忆、思考、语言、行为的全过程,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我们可以用“智商”和“能力商”来描述一个设备或系统的智能程度。
“制造”意味着以某种方式将原材料制成可用的东西。例如,食品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生产出直接销售的成品,供应给超市、商场等供我们采购;生产车间组装各种零件,如手机、汽车、飞机等大型商品制造。
各类工业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
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制造尚无准确定义,但工信部组织的专家给出了更全面、更具描述性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先进制造工艺、系统和模型的总称,具有信息深度自我感知、智能优化和自我决策、精确控制和自我执行等功能。 . 具有仅以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的特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传统制造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利器,包括以下几种:
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D(图纸设计)、CAE(工程施工)、CAPP(工艺设计)、CAM(模拟制造)、CAT(测试,如ICT信息测试、FCT功能测试)等;计算机模拟工具、物流模拟、物理模拟(包括各种分析:结构、声学、流体、热力学、运动、复合材料等物理场模拟)、过程模拟等。
智能装备,如数控机床、机械臂、3D打印等智能装备、传感与控制、检测与装配、物流仓储等。
新一代技术是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家居行业也在转型升级。例如,定制家具不再是木工来加工面板。目前主流厂商已经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实现智能化升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智能制造工厂,力争向“工业4.0”时代:
我们正在迈向工业4.0|
1、工业4.0智能车间
从存放原材料的仓库开始,每块柜板经过下料、磨边、钻孔、分拣、包装,全程机械化,无需人工参与。4.0智能车间打破了传统生产车间的孤岛,将整个生产过程链接成一条智能流水线,优化了各个生产环节的时间,加快了物流配送作业周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智能仓储系统
超级生产线必须配备完善的仓储系统,如自助导航结合夜间产品定位,配备热成像、温湿度传感、烟雾探测、拾音、无线传感、语音交互等技术,通过报警技术与人防系统联动,夜间 8 小时连续运行,协助和更换保安人员对仓库进行巡逻。
3.智能板分拣系统
配备最先进的多轴工业机械臂,依托Saas软件平台系统,可实现不间断的大规模智能按单配送。
4.智能包装系统
定制家具的面板尺寸不同智能工厂,每个订单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包装问题一直是厂商要解决的痛点。针对这一问题,智能工厂利用大数据采集和超强算力算法,对各种成品板材进行优化包装,自动分拣,并与机器人自动堆垛。
当然,还有更复杂的汽车制造,比如目前最火的特斯拉。从建厂到投产再到量产汽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需一年时间即可实现。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一直是其他厂商奋力追赶的目标,并以恐怖的发展速度建立了多家超级工厂。
2016年至2018年,我国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49个。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布局部署,从试水阶段逐步发展到深度配置;相关部门也陆续完成了4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使企业智能标准更加规范化。
《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初步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8个,覆盖10大领域、80个行业,初步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在全球 44 家灯塔工厂中,有 12 家位于中国,其中 7 家是端到端的灯塔工厂。到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渗透率超过20%。
工厂逐步实现自动化控制|
软件方面,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行业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0.7%。2019年,全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突破700亿元。
在硬件方面,多年来在智能制造的带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3D打印增材技术、工业无线传感器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多种典型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的推广应用,带动了产业升级的速度。
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强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具有超强制造实力的企业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行业标杆。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创新优势地区也在积极布局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赋能本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型新型制造业转型。
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五年将是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国家陆续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政策,智能制造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关键突破口。双循环发展格局。
参考:
[1] 夏锡品. 《2017-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J]. 当今制造与升级,2018(11):2。
[2] 王天苗,陶勇。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战略[J].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2014, 50(9):13.
[3] 李瑞峰.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10(9):6。
[4] 张树. 工业4.0与智能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4, 43(8):5.
[5] 胡静. 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与“两化”深度融合比较研究[J]. 学术交流,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