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全省数字化改革启动以来,湖州紧扣“工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应用,聚焦改革痛点难点问题,以数字化手段引导行业碳效码,一指减负 项目钉钉、五企培育等重大场景深度应用到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推动全行业提质增效产业,带动全市调控产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赶超去年前三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数字化优化产业结构积聚区域经济新动能
湖州充分发挥“万物智联”的稀缺效应,优化全区产业结构,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未来产业加速集聚,以数字化转型催化和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塑产业布局“稳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健康时尚、休闲旅游四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6.4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在2021年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考核中,湖州市被评为优秀,位列浙江省区市首位。
依托重点平台“扩容”。为加快主平台培育发展,湖州还全力支持德清县、长兴县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七个省级数字经济“飞地”作用数字产业(杭州)创新基地等平台解决人才问题。引进、创新落地难、产业协同难等瓶颈问题。目前,南浔区依托台嘉光电超薄玻璃基板等百亿级项目,正在规划打造“光电湾”,形成基站天线全产业链,
锻造实力优势产业。湖州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和完善总体布局,狠抓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数字服务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一批“筹码”,如集麦、新启元、新景昌。启动“设计”工程,全年争取23个数字经济系统试点项目、11个省级“公开清单”项目。目前,“五企”标杆培育、“科技政策快车”等场景应用 分别成为浙江企业培育和浙江企业创新的主要应用。省级推广。
转变发展方式 数字化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湖州充分发挥数字产业集聚作用,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形成“数字产业+数字场景”的智能制造新体系。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筑牢智能“基地”。着力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工厂物联网体系,培育行业级、区域级、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物联网、数字互联、智能互联三位一体,赋能高端产业基础和产业建设现代化。湖州旨在建设万物智能的国家强市。2022年,工业领域实施“千企智能化”工程,推进纺织、电梯、座椅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着力培育6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未来工厂”,植入智能“基因”。围绕物流装备、新型纺织、金属新材料等制造业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龙头,开展“50-50”标杆试点计划,培育建设5个“未来工厂”、5个智能工厂和10个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例如,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已实现智能工厂全覆盖。通过智能工厂的数字化应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次品率降低20%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
打造行业大脑,注入智慧“思维”。以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构建新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开放平台,成功带动企业全面数字化升级。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集约采购、设计协同、制造协同、人才招聘、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已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全国988家加工企业产能跨区域配置,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20%以上湖州智慧园区,
湖州将聚焦制造业龙头,以龙头企业为龙头,构建“工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梯度培育体系,分层次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覆盖面扩大,以行业推动典型案例应用,分层次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制度培育转型赋能生态,抓住数字化变革红利,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