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部门多、手续冗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历来较为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难点。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改革措施,明确改革任务和目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改革和审批全覆盖。
一是落实改革全过程、全覆盖,确保改革不走死角
近年来,各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对某一环节、某一类型的项目进行了多次局部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往往造成对外宣传的结果与企业和群众的感受不符。本次改革强调“全过程、全覆盖”,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彻底扫除改革盲区,全面统筹推进。“全流程”是指审批流程,涵盖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的全过程。“全覆盖”是指在工程项目类别中,涵盖住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除交通、水利、能源领域的专项和重大项目外,必须纳入改革范围,既包括政府投资项目,也包括社会投资项目;在办理事项方面,不仅涵盖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还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供水、供热、供气、中介服务、市政公共服务、备案等各类事项。
2、统一审批流程,有效简化审批流程
一是简化审批事项。通过“减少(简化审批事项和条件)、放权(下放审批权限)、合并(合并审批事项)、转移(变更管理方式)、调整(调整审批时间)”等措施,简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事项,统一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二是按类别制定审批流程,实行平行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主要分为项目审批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相关审批事项分入相应阶段或与相关阶段并行推进。每个审批阶段实施一个潜在顾客、并行审批和限时完成。三是开展图纸联合审查和联合验收。将消防设计评审、人防设计评审等技术评审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评审。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实行限时联合验收,实现由单一部门审批向跨部门综合审批转变。四是落实区域评估和通报承诺制度。对于各类考核评价事项,政府将统一实施区域考核,减少对企业的考核评价。对通过事后监督纠正不符合审批要求、不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落实审批事项通知承诺制度,有效转变政府管理模式。
三、统一信息数据平台,规范审批操作管理
按照“横向到边缘,纵向到末端”的原则,整合构建覆盖各地相关部门、区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市、省(自治区)审批管理系统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互联互通,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地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要具备“多方案整合”业务协同、在线并行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在“一个蓝图”的基础上进行审批,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在线办理工程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受理、并行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监管。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运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条信息共享,提高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加快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一个蓝图”,统筹项目实施。统筹整合各类规划,构筑“多方案一体化”的“蓝图”,协调各部门提出建设条件和要求,为加快后期审批打下基础。二是“一窗”提供综合服务。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服务管理。鼓励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和代理服务。三是将申报材料整合为“一个形式”。各审批阶段实行“一指引、一表申报、申报材料一套、多审批”的清单管理运作模式,每个审批阶段的申请人只需根据清单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四是“一套机制”规范审批操作。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加快推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
五、统一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一处失信、处处限制”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中介机构和市政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标准和程序,规范服务收费,切实加强对中介机构和市政公共服务的监管。
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所有
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制定出台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将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压缩到120个工作日以内, 并在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制度、统一监管方式等方面细化落实改革任务和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总体来看,虽然这项改革仍在推进中,但改革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效果明显。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改革推动政府从过去的“重审批、轻服务、轻监督”向更好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从项目导向向规划型转变,从政府碎片化管理向全面系统化管理转变,打破利益壁垒,提高效率,改进工作。 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收益感,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改革减少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内需潜力,而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