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流通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和水平。食品工业是重要的民用生产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们消费升级需求,巩固和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前,2022“三货”全国巡回赛江苏站暨数字助力食品产业“三品”战略高峰论坛在淮安市举行,进一步聚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全省食品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 并通过数字化助力“增品种、提质、创品牌”。
01
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洗米、泡米、蒸、炒饭、速冻、包装等工序一次性完成;车间内,一个个机器人有序地自动将产品分箱,每件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质量安全二维码“身份证”,可以扫码溯源,保证质量......论坛上,沈苏燕京、金石园酒业、百世生鲜等骨干企业介绍了各自在数字化转型和实施“三品”战略方面积累的经验。
苏颜集团配备国内盐业首条自动装箱生产线和全自动罐装生产线,引进信息控制指挥系统,在全国盐业率先建立盐质安全二维码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此外,公司还开发利用“智慧苏彦”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公司生产流、物流、客流、商流进行控制,实时调整销售、库存、采购信息,实现产能和效率最大化,制盐生产效率提升近40%,综合能耗降低40%。
除了建设“智能工厂”和原料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发新产品,帮助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食品企业也在不断寻找创造品牌的新途径。金石元以“元”为中心,创造性策划“迎新年送国元”“这世界元帮你回家到群”等活动,通过转发分享、点赞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访问量达100万次,覆盖30个省份,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通过开盖扫码、渠道引流、商场引流、会员招募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新增服务群体1500万个,为宴会政策推广打造新颖的线上沟通渠道,逐步实现个性化宴会定制,进一步优化消费体验。
02
“三品”战略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物联网、大数据、前沿科学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传统食品制造技术与工艺的融合注入新动力,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本次论坛现场,相关专家解读了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化助力消费品行业“三货”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全省工信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以及重点食品企业、智能制造服务商代表也就发展经验进行了交流。 通过“三品”全国活动平台,深入探讨食品工业新技术和“三品”战略的实施,探讨食品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技术。不断加强数字化理念引导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省统筹政策,强化引导,不断推进食品产业“增品种、提质、创品牌”,将绿色食品集群列为全省培育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实施方案》。目前,全省食品行业规模企业2000余家,2021年营业收入将达到近60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集原料供应、加工制造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食品设备、冷链物流已初步形成。培育优秀品牌,淮安、扬州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宿迁被评为“中国白酒之都”,镇江香醋被认定为“区域品牌培育试点”,中国(淮安)食品博览会作为江苏省唯一的食品国际展览会已连续举办5届。加强示范建设,确定了7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54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立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共有17款产品荣获“江苏精品店”称号。
03
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推动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江苏食品产业,不仅要认真研究和把握食品消费需求升级趋势,跟踪了解“一老一小”、上班族等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还要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全省食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目前,我省食品行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日益增多。走进南京威港乳业,通过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产能规划,从而实现刚性生产、线性生产、柔性生产的有机结合,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调配不同的设备,完成不同品种的量产任务,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需求,增强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威钢还将智能制造的创新方法应用到数以万计的奶牛身上,每头奶牛都戴着“耳环”、“项链”和“脚环”,这些传感器会随时监测奶牛的体温、反刍等状态。
论坛发布了33个智能制造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从企业级向制造环节的转型升级,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的推动路径。记者了解到智能制造系统,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和机遇下,我省食品企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越来越多。随着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深入应用,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感知设备运行和生产状态,并对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中将更加精准高效,准确追溯相关数据来源,构建更加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基于消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可以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加工过程中的热量、动量等参数与食品外观等理化特征联系起来,开展数字化食品设计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