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海兆网、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2月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庄小山 实习生傅贺新)12月28日,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项目(第二批)开工在海口举行的建设和签订的合同。南海网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海口复兴市西海岸互联网总部基地将聚焦“互联网+”、跨境电商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化、智能化互联网典范科技园。
据了解,海口复兴城西海岸互联网总部基地位于市政府南岸片区,占地面积26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58万平方米。地上30万平方米,地下30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00亿元。
基地规划建设互联网科技基地、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商学院、会议中心、酒店等智慧型园区,打造“1中心、4平台”,即产业服务共享中心、成长型企业集聚平台、互联网科研技术转化平台、产业金融支持平台。
海口复兴市西海岸互联网总部基地作为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将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离岸基地和民族企业集聚地。和路”大力打造“互联网+”,跨境电商、物联网信息、智能制造、海洋科技、金融科技等六大产业集群是主攻方向。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政策引导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产、人、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科技园区典范。
“链条大师”引领、“跟进”延伸链补水工程,深耕“十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威海市临港区,一条线贯穿“装备制造-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制品-检测分析-回收”碳纤维全产业链强势崛起。
临港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十强”产业行动计划,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七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 ——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作为临港区三大产业集群之一,以碳纤维产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发展。2021年临港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27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5亿元;9月份,全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产值50.92亿元。金壳新材等18家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3家。新材料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潜在的。
“链主”为先,外延补链项目强势“入园”
碳纤维的厚度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比铝轻,但比钢硬,被称为“黑金”。11月8日,记者来到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膨体纤维生产车间,为大家揭开“黑金”的神秘面纱。
在生产车间,碳纤维在生产线上被拉直。“这个是T1100,另一个车间是高模量的M65J,都是碳纤维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可以和美国、日本抗衡。” Fiber总经理丛宗杰说。
二十年前,碳纤维原丝“卡壳”,遭到国外“明示涨价、奖补供应”的不公平对待。光威斥资7亿元存款,自主研发碳纤维,先后打破技术、装备、产品三重封锁,形成从前端研发、中端复合材料生产到后端的全产业链深入应用,改变碳纤维世界。该格局也为临港区碳纤维产业链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个行业能走多远,取决于产业链有多长。在光威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项目纷纷顺势寻找空白点进入产业链,不断拓展碳纤维应用领域,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延伸,探索更多可能。
“链达人”产品种类最齐全,“一站式”采购各类碳纤维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项目“前赴后继”;“链达人”下游应用广泛,应用经验丰富。乐成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制造等项目来此...
资金、项目、技术……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是常态。在光威复材董事长陆兆军看来,“只要你愿意做碳纤维,我们就可以合作。” 就这样,在“链主”力量的带动下,临港区先后吸引了20余个项目延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争夺产权在行业中发言。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战略引领。在碳纤维产业发展过程中,临港区系统谋划,围绕全省“十大产业”新材料产业2022行动计划,向百亿级产业集群冲刺,确定了“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和基于产业生态的理念,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为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产业综合体,明确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方向,系统精准推进扩链、补链、强链工作。
据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生介绍,仅去年以来,产业园已建成三个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生产区,吸引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碳纤维树脂项目、碳纤维高端复合材料磨具、1个园区配套绿色能源项目等15个高端产业链项目落户。同时,还建立了21个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的科研平台。
研发为王,政企合力推动新材料“换新”
临港区将“十大创新”、“十大产业”、“十大拓展需求”纳入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坚持创新驱动,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布局各类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临港区省级及以上平台总数达到3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31个。其中,碳纤维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占8席。
在临港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碳纤维企业所需的产品成分检测,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效率,缩短了科研周期。
除科研扶持外,临港区还加大对碳纤维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放优惠贷款,引导申报国家、省、市科研创新奖,吸纳资金投入,使企业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帮助。近年来,临港区共争取下达碳纤维产业企业扶持资金5.3亿元。今年新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梯队培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一步补贴支持碳纤维产业集群企业.
如果你遵循这条道路,你就会成功。多重加持,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无数专利在这里诞生,众多小微企业不断孵化,产业生态持续培育,打造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新材料产业簇。今年1-9月,临港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和利润增速均超过25%。
集团化发展,塑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
碳纤维是新材料中的“王者”。在这样的龙头产业引领下,临港区其他新材料企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晨源高分子是亚洲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树枝状高分子材料产业化的企业;金威化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和阻燃剂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产业在临港区落户开花。
目前,位于浩然特塑西北角的新厂区建设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这条投资1.4亿元的第五代3000吨聚砜生产线将大大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安全性。大多数设备是无人值守的。设备全部投产后,销售额可由原来的2亿元增加到6亿元。
聚砜系列树脂被誉为塑料行业的“金字塔顶端”,但聚砜树脂的制造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国内需求基本依赖进口。经过多年研发,公司终于建成了国内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聚砜系列树脂生产线。近期,公司正抓紧抓好500吨医用级聚醚砜原料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海水淡化膜用高性能聚砜树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持续深耕在聚砜领域。
经过12年的发展,浩然特塑已建立了从原材料生产到二次产品开发生产的产业链。未来,昊然特塑将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扩大特种工程塑料的应用范围,将研发领域拓展至高端电子、医疗等,深耕前沿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成为工程塑料产业链。塑料领域的“小巨人”。
经过多年发展,临港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一个包括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先进高分子产业、功能玻璃产业、高端合金产业5大板块的产业发展“综合体”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得到培育。如今,新材料市场越来越广,连锁发展也越来越强。一幅幅新材料产业的精彩画卷正在临港大地上徐徐展开。(嗨威海客户端通讯员郑树阳郭小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