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青岛:为公交出行插上“互联网之翼”
记者张旭东青岛报道
害怕在公交车站等太久? 拿出手机看看公交车会停多少站。 高峰时段公交车站拥挤又疲惫? “互联网+公交快车”想停就停。 没有零钱也没有公交卡? 支付宝和微信可以扫描二维码上车。
近年来,青岛公交集团以“互联网+”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现已基本形成智能车辆、智能车站、智能服务、智能管理体系,为城市公共交通插上“互联网翅膀”。
市民可通过手机APP查询公交车位置及到站时间。资料照片
“云平台”管理城市公交系统
多年来,青岛公交集团积极探索企业智能化管理架构,规划推进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管理,先后实施了视频监控、IC卡收费、OA办公等30多个项目、ERP管理、公交通讯、智能出行APP。 建立了包含30个应用系统的庞大智能管理“云平台”。
目前,青岛公交集团互联网应用覆盖50多个站点、1000多台PC、5000多台车载设备、10000多部手机。 + 巴士”。
青岛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表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深刻影响着城市公共交通。 在“互联网+公交”时代,公交企业应在强调乘客出行安全、快捷的基础上,提升出行质量,提升出行的个性化体验和服务。
随时随地查看公交车位置
青岛公交集团于2010年实施智能调度系统改造升级,2011年在全国公交行业率先推出“公交线路智能出行免费查询”服务。 乘客可在公交门户网站查询智能调度线路。 2012年,青岛公交集团公司推出手机查询服务,成为全国使用频率最高、用户最多的公交智能查询系统之一。
记者打开“青岛公交查询”手机APP,输入“231”。 系统立即显示,下一班车231路距离记者所在的市政府站983米,下一班车距离市政府站2.5公里。
在青岛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李顺说,每天下班前,他都会通过手机APP查看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当公交车到达两站后,他就可以赶上时间刚刚好,省去了很多在公交车站等候的时间。 时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俄语外教伊娜告诉记者,这款手机APP太棒了! 她的母亲去年从俄罗斯来看望她。 她和妈妈一起去乘公共汽车。 当她打开手机查看公交车的实时位置时,妈妈惊呆了!
“互联网+公交快车”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上下班高峰期,不仅道路拥堵,公交车也非常拥挤。 有些车站几乎没有人上下车,但按照规定,公交车每站必停,浪费了很多时间。
青岛公交集团通过3D客流检测、IC卡系统等后台数据采集,以及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出行调查系统,准确快速掌握各公交线路定向、定量、定点客流数据, 和客户端。 青岛公交集团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出“互联网+公交快线”,即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定时定点发车的公交车只停靠乘客上车的站点和下车。
例如125路从中国海洋大学到台东,原本有44个车站,而“互联网+快车”只停靠上班族较集中的15个车站。 在青岛香港中路工作的小刘说:“以前没有快车要两个小时,现在坐快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目前,“互联网+公交快线”有直达、区间、跳转、组合、混合五种运营模式,满足不同线路乘客的出行需求。
青岛公交集团总经理王玲表示,公交快线既保留了常规公交的社会公益性和低成本特点,又具有快捷、直达、定制化、个性化出行的特点,为乘客提供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快速规范的管理。 ,全新的公交运营服务体验,有效缓解高峰出行矛盾。
目前,青岛市共有公交快线46条,占主城区公交线路的23%,已成为公共交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定期。 与公交车平均出行次数相比,快车运量增长27.68%,速度同比增长18.9%,利润率同比增长9%,节省时间15.24小时% 去年同期。
可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扫描二维码上车
今年4月底,青岛公交集团旗下所有公交车已完成打卡更换。 从此,乘客不再需要携带零钱或公交卡。 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宝搜索“金道通电子卡”,根据提示,用手机二维码扫描刷卡机对应部位即可完成支付,顺利上车。
此外,青岛公交集团正在建设车联网系统,通过车内客流统计系统实时统计车内人员情况,并利用“车来来”等软件进行公民查看。
“传统的统计制度是根据上车人数统计的,投币无法知道有多少人下车或上车。” 青岛公交集团公共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冠洲说。 上下车门分别安装网络统计系统,可准确统计公交车内人员情况,轻松掌握公交车内拥堵情况。 目前已有800多辆公交车具备该功能。 我们正在加快调试,预计年底前完成。 预计系统将得到全面调试。”
上海:首条无人驾驶APM线试运行
□记者游志新上海报道
无人驾驶室、全自动运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上海首条无人驾驶APM(自动客运系统)线路——浦江线于3月31日开通试运营。
APM浦江线全长约6.7公里。 全线设6座车站,均为高架车站。 他们主要服务上海浦江镇居民,缓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浦江线线路走向更加灵活,站距短,转弯半径小; 在轨道交通的选型上,采用了中等运量的胶轮式转向导轨系统,可谓“小身材”,更加灵活。 车辆前部配备超大景观窗,让您沿途美景一览无余。
浦江线是上海第一条胶轮轨道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线。 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集团合资成立的上海申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维护。
与传统地铁相比,APM线路显然更加智能化。 APM浦江线由中间导轨和两侧运行车道组成。 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 整列列车不配备司机和随行人员。 列车运行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控制。 确保安全; 沿线车站不设车辆控制室,对本站乘客的广播由控制中心集中远程广播; 为及时了解现场动态,浦江线在车站和车内均设有乘客对讲系统。 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可通过操作系统向工作人员求助; 配备先进的信号系统,减少车辆间隔,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等待时间。
不仅如此,APM浦江线的设计更加节能和人性化。 浦江线列车采用轻型车体、再生制动和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配备高可靠性“防爆钢圈轮胎”,确保行车安全; 旅客上下车速度快,从而减少停站时间。
此外,APM浦江线在全线率先引入“旅客自助服务”理念,在车站和车厢内安装了自动售检票系统、求助对讲系统、电梯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等。 同时,在站厅、月台和列车内设置了更多“求助按钮”,方便旅客寻求工作人员帮助,所有车站闸机均可“刷码过闸”进出车站。车站。
据了解,APM无人驾驶系统在全球应用广泛。 法国雷恩APM地铁线、伦敦轻轨、巴西圣保罗地铁15号线、国内北京机场快线、广州珠江新城APM均在使用该系统。 标准操作。
目前,上海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领域。 以上海10号线为例,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是国内第一条最高级别的全自动运营线路。 自2010年4月10日首段开通试运营以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已开通运营至今。 8年来,日均客流量达90万人次以上,系统稳定。
据专家介绍,上海10号线全自动化运营模式处于最高阶段。 除了自动管理列车的日常运行外,还可以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应用,具有初级的人工智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铁正在全面推广手机扫码进站,语音购票、人脸识别进站、智能客流监控等新技术也已完成实验室测试,进入样机研制阶段。 在不久的将来,一旦这些新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乘客可能甚至不需要拿出手机,直接“刷脸”即可进站。
深圳:智能公交加速进入现实
□ 深圳记者王锋
2017年12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专营巴士车辆100%纯电动化的同时,也开始迈向公交“智能时代”。 2017年12月2日,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在深圳福田保税区试运营; 2018年1月19日,深圳公交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支持; 2018年4月,深圳东部700辆公交车,多辆公交车搭载人脸识别系统,服务城市安控……深圳的智能公交开始加速走向现实。
智能驾驶多方发力
方向盘可以自行移动,遇到红绿灯、路障自动刹车,路口自动转弯,公交站自动变道停车……
在深圳福田保税区,在金葵路-石华路-香樟路-宏华路围成的1.2公里环路上,4辆名为“阿尔法巴”的智能驾驶公交车正不断往来奔跑。
据深圳公交集团负责“”线路试运营工作人员介绍,“”融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多项技术,能够实时响应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事件,目前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下的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避障、变道、按站自动停车等功能。
专家介绍,从自动化角度看,自动驾驶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全自动驾驶。 第四层次是汽车驾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最高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人驾驶。
“”目前还处于辅助驾驶阶段。 驾驶座上还有一名司机在观察车辆的运行情况,车上还有一名工程师负责采集车辆的行驶数据。
“‘’是智能驾驶公交车,不是无人驾驶公交车,试运行期间不搭载乘客。” 深圳市海亮科技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穆毅表示,“阿尔法巴士”的驱动体是一台机器。 司机作为一种监控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公交司机的劳动强度,增强公交运营的安全性,有效解决公交行业司机招工难的问题,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
据深圳公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自2017年12月2日起,4辆在福田保税区1.2公里的环路上行驶,累计试运行1.2万多公里。 试运行期间,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在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公交运营要求,在视觉感知、智能决策、规划执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经初步测试,‘阿尔法巴’已达到公交试运营要求。” 深圳公交集团董事长于刚介绍,“阿尔法巴”项目将拓展至深圳八光生物谷、南科大等地区,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公交驾驶示范城市。
在无人驾驶方面,深圳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发力。 5月14日,腾讯在深圳拿到了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这意味着腾讯的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可以在深圳指定路段进行公开测试。
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苏魁峰表示,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地图、数据平台、仿真系统四大核心模块相互支撑,稳定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已经建成。
“这离梦想成真并不遥远,”他说。
移动支付覆盖所有公交线路
不用担心忘记带公交卡。 2018年1月19日,深通二维码项目正式上线。 深圳市民乘坐公交车时可使用手机二维码完成支付,省去了携带公交卡的麻烦,也方便了外地游客。
据了解,早在2016年底,深圳通变就开始在B683路公交车上试点二维码乘车; 2017年7月,深圳通完成国家交通卡标准和二维码支付试点升级改造,共实现了3条地面公交线路(12路、17路、213路)70辆车辆的改造推广。安装终端。
1月19日起,深通完成地面终端全面升级,全市地面公交全部支持深通二维码支付。 使用步骤非常简单。 用户只需通过微信搜索“深通+”小程序,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登录,授权微信支付自动扣费并输入密码确认身份,即可激活。完全的。
5月8日上午,由深圳地铁、港铁、腾讯联合推出的手机扫码服务正式上线。 在实现公交公交移动支付出行的基础上,深圳地铁扫码支付出行也实现了。
“现在在深圳,一部手机就可以坐公交地铁,太方便了!” 市民张先生说。
随着所有公交线路和地铁二维码支付的开通,深圳通接入全国交通卡互联互通的流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目前只要符合国家交通运输部门标准的跨区域互联互通卡(有联合交通标志),即可在深圳最新的车载终端刷卡上车。
深圳还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全国交通一卡通,实现跨城市、跨交通消费的交通领域全覆盖、无缝衔接,让一张卡走遍全国。
人脸识别逐步应用到重点线路
2018年以来,一项新的“黑科技”——公交人脸识别系统逐步应用于重点线路(以下简称“东线公交”)。
据介绍,公交人脸识别系统属于“智慧城市安防布控系统”。 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完成图片、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上传,数据通过多级网络连接到各级公安部门。 通过智能比对平台,将抓取的信息与数据库中预设的重点人员库进行比对。 比对,自动分析侦破犯罪嫌疑人。
目前,东部公交已有700多辆公交车搭载了这套人脸识别系统,首批计划安装约1100台,预计5月完成。
为加强对司机日常安全的全程监管,东方客车还推出了“司机安全管理云平台”。
该平台以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结合公司一线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围绕日常各项工作如:驾驶员安全管理。 全面监督驾驶平台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人脸识别、在线查询通知、司机安全会议、司机档案管理等,实现司机安全全过程电子化、系统化管理。 可以规避代驾司机、司机酒后驾车等风险隐患,并可以通过后台直接向一线司机传达一些重要的安全提示。
“在系统后台,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智能公交,在一个平台上,对车队一线安全生产工作状态一览无遗,并可对工作项目和人员进行监控,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处理,大大提高了公司安全监管的效率。” 深圳东方公交副总经理贾涛说。
株洲:智能轨道列车“跑”在主干道上
□记者杨健株洲报道
湖南省株洲市发挥辖区研发优势,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株洲市城市公交系统中,推动株洲市城市公交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并在安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经济和社会效益。 转型正成为株洲公交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智能导航让列车“跑”在主干道上
30多米长的车体,与高铁一模一样的“样貌”; 没有特殊的轨道,它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灵活地在城市中穿行。 近日,随着株洲智轨A1线(一期)试运营启动,全球首条智轨快速系统(以下简称“智轨”)示范线正式进入为期三个月的试运营阶段。
与传统轨道交通车辆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城市适应性强等优势。
之所以称为“智慧轨道”,是因为利用智能系统进行导航,保证列车不偏离既定路线,让列车在主干道上“跑”,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识别路面上的虚拟轨道线,并将运行信息传送给列车中央控制单元。 根据后者的指令,在保证列车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运行的同时,精确控制列车以预定速度运行。 在“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化操作。
智能交通以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和利用为核心,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这一点也体现在智轨智能系统对虚拟轨迹的跟踪和控制上。 通过智能系统对虚拟轨迹的跟踪控制,30米长的列车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车相当,通道宽度小于普通公交车。 高度的灵活性确保了智能轨道列车可以通过大多数城市道路。
智能安防彰显高科技
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是整个系统的生命,也是株洲市交通领域努力的方向。
智慧轨道作为株洲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控方面展现了其成熟的一面。 一方面,智能轨道列车由虚拟轨道引导,沿着固定路线行驶。 同时,它采用视觉系统与信号系统的融合,采用无轨制导系统,保证车辆在虚拟轨道上行驶。 另一方面,如果车辆擅自偏离虚拟轨道,车辆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车辆运行,如阻断动力、紧急制动等。监控系统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报警提醒,同时采用技术手段避免事故发生。
此外,A1线经过的所有路口都对智能轨道列车进行了优先处理,即通过轨旁传感、控制等设备,实现列车位移与红绿灯控制系统的联动,确保智能化。轨道列车安全、优先、快速通过路口。 为科学调度车辆,该线路还设置了智慧轨道运营调度控制中心,可对上线车辆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实时掌握车辆状态。
智能乘车让乘客体验智慧便捷
据介绍,早在2015年,株洲市就推出了“掌上公交”APP,让公交车主“捏着手表出门”。 推行“掌上公交”是公交智能化服务的举措之一。 目前,市区1140辆公交车全部配备智能公交系统。 借助GPS调度系统,可实现车辆的实时智能定位和调度。
据介绍,下一步,株洲市还将根据客运高峰时段特点,对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再次升级,实现“智能”公交,实现公交自动调度,进一步提升乘客乘坐和候车体验。
在智慧乘车方面,智慧轨道自试运营以来就体现了“时代特征”。 手机扫描平台自助终端获取二维码电子票,在闸口扫描二维码进入平台候车区体验乘车。
智能轨道试运营、APP掌上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株洲市公交智能化体系日趋完善,智能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公交生活“朋友圈”不断扩大。
上次小编在《智能电子公交站牌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提到了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的功能和建设目标,今天意达小编就来聊聊智能公交站牌项目的推广和发展。
智能电子站牌
智能公交站牌项目是迎合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公交出行需求的产物。 电子公交站牌一方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 至于有人说智能公交站牌项目可以全国开花? 我的分析如下:
1、智能公交站牌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在政策实施和资金支持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支持,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实施。
电子公交车站牌
2、智能公交站牌项目的建设还应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智能公交,确定项目的进度和建设强度。 如果经济发展好,自然这个项目会推进得比较快,产品会采用比较大、高的双面55寸液晶屏,甚至65寸液晶屏。 如果经济不太好,就用单面液晶屏。
3、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角度来看,智能公交站牌项目是一个城市智能化程度的体现,地方政府会愿意投入财力配合集成商的建设。
4、智能公交站牌项目能够真正帮助市民提高日常出行需求,也能解决信息获取问题,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
智能公交电子站牌
综上所述,智能公交站牌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只是时间问题。 联合意达专注于智能公交站牌的研发和生产。 它还将有助于智能电子公交站牌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的建设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