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城市”昆山加快织就城市智慧网络-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打造“数字城市”昆山加快织就城市智慧网络

发表时间:2022-12-27

开场白

我们记住你的愿望

今年以来,全市按照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岁末将至,既要盘点群众关心的紧迫困难和后顾之忧是如何化解的,更要发表评论。 市政府办公厅监察办、市财经传媒中心开展“政府工作看成果,邀您评议”专题活动。 以此为契机,我们将用文字、相机和麦克风进行复制,我们在工作中着重于执行的细节和力度,用策划者、建设者、受益者的“旁白”来展现作品中的锚点。全生命周期民生实事工程。 我们以十一个关键词为主题,穿出大民生从相继到相继,力求记录追梦人追梦的故事。

关键词是:路、屋、馆、地、城、医、智、链、教、业、安。

智慧

智慧城市足迹

似乎无处不在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

我们的城市似乎诞生了

“大脑”、“神经”和“感觉”

恢复活力

但智慧城市的本质

不冷算法和海量数据

它隐藏在衣食住行中

人文关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智慧”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用好数字化治理,建设大数据公司,支撑公共智慧基地智慧停车,推进‘一张网通用’、‘一张网综合管理’和‘ “一网统管”,推出一批零跑、智快办项目,树立“温暖+1℃”工作导向,谋划实施一系列民生“微实事”,让群众通过每一个“微变化”感受到更多的“小幸福”。

近年来,昆山加速

智慧城市与城市大脑建设

数字技术

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

●分批分区域开展数字城市孪生空间建设,已完成全城1/3的高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跨部门政务服务互联互通,让“人少跑腿、信息多走”,城市管理效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打造“路路通”APP作为便民服务总入口。 目前,实名认证人数已达571万人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市智能手机用户。 借助信息技术,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数字赋能

12月7日下午,在庆阳派出所办公大厅,市民小孙来办理过期的身份证补办。 临走之前,她已经在“路路通”APP上进行了预约,进门要出示预约码,排队取号,拍照,最后还要指纹。 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小孙子

这次旅行真的做到了少排队,不白跑,甚至不用去柜台办理。 我坐公共汽车来这里。 在“路路通”上,我可以提前规划好行程,上车扫码,到站提醒。 可以说,我今天的旅行,没有离开过这个APP。

从交通通勤到政务服务,从医疗咨询到休闲娱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悄然融入昆山市民的诸多生活场景,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今天,人们在享受数字科技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看到昆山这座先行城市在生活变化中建设智慧城市的无限想象。

继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政府“一网通用”“一网办事”“一网统管”综合能力,率先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切实落实“观民情、暖民心、惠民生”。

01

“坤如意”数字化服务主入口

昆山市行政审批局和交发集团牵头打造了“昆如意”数字化服务主入口,汇集了“昆如意”旗舰店网页、“路路通”APP移动端、“12345”热线“三个终端”,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面对面、钥匙对钥匙”的365全天候政务服务,实现“一键、一指、一条线”的可达性。 精准采集企业咨询和诉求,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服务,推行认证达标等政策“免费申请、即享”新模式,实现“降本增效”。 ” 为企业的烦恼和提高生产效率做“加法”。

0 2

“路路通”APP

作为我市便民服务的总入口,“路路通”始终致力于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助力城市发展,在便民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 “路路通”以统一的接入标准打通部委办局之间的数据壁垒,为27个部门单位、73个应用开发了39个共享数据接口。 今年5月以来,累计采集数据约6000万条,实现了数据“该共享的共享”。

0 3

昆山“12345”智能化建设

昆山“12345”热线构建了全流程智能化应用场景,包括受理端智能代理协助、转运端智能配送系统、回访端智能回访评估、审计端智能质检评估端、管理端智能现场调度、分析端智能统计判断等,面对疫情等突发需求大量涌入,平台可启动“1+N”应急作战模式,“扩展套餐”式可分区启用呼叫分中心和远程坐席,确保热线有效接通,保障民生底线。

04

“第一昆山”APP

昆山融媒体中心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求,自主开发运营了“第一昆山”客户端。 今年,全新推出2.0版,全力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官方网络媒体宣传阵地。 “第一昆山”聚焦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合各部门,整合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会治理三大类183项服务,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加系统化、便捷化、定制化的服务掌上服务应用场景,以数字化全面赋能“一站式服务”建设。 目前已实现本地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内容在手机端同步收看; 城市各类重大事件和民生内容的网络直播、点播、互动、投放等功能。 此外,“第一昆山”还运用元界、5G、VR、H5、短视频等形式,通过直播授课、在线答疑、未成年人在线教育引导活动等形式,进一步丰富网络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等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将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第一昆山”APP

05

“畅游昆山”系统

昆山市交通局开发应用“畅行昆山”智慧平台,推动交通管理数字化转型。 实现全市高速公路、地面道路、水路、客运站前端智能感知全覆盖; 统筹全国高速公路ETC数据采集,连同“畅行昆山”平台采集的所有数据,实现数据通道全覆盖; 依托海量数据的采集,可以准确预测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时间,实现数字化执法全链条的完善。

06

“牡丹驿站”智慧停车平台

“牡丹驿站”智慧停车平台高效集成停车场查询、泊位查询、停车诱导、无感缴费等功能。 截至目前,“牡丹停”平台已接入365个停车场、8.4万个泊位,为市民停车提供便利,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运营整体效率,实现停车“一张网”。整个城市。

07

“平安微雕”项目

昆山公安聚焦全市大脑安全管控指挥系统建设,以深化大数据“蓝海战略”为抓手,将智慧警务技术付诸实践。 通过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升级装备,为开展交通监管、打击犯罪、安全防范、执法检查、精准管理、隐患排查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持续推进我市公安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08

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昆山市民政局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耦合应用。 昆山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汇集全市养老信息大数据,实时监控辖区养老服务工作状态,了解各类老人的运营、床位使用、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养老机构,为养老资源科学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发现、智能监管,打造养老服务“未来模式”。

昆山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主任

王乃贤

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最坚实的“地基”。

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牵头开发的数字昆山公共智慧基地,具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计算、协同、共享能力,相当于智慧城市的“地基”。

目前,已初步建成数据湖、人工智能、物联网感知、CIM、视频集成、坤链、统一应用七大能力平台,打通全市55家单位的数据交换通道,超过汇聚50亿条数据,21种模型算法,连接超过21万个传感设备,超过24万个视频通道,实现领先的基础设施,加速释放数据潜力,升级通用平台性能。

公共智慧基地旨在实现“路路通”便民服务、“坤如意”企业服务、“畅行昆山”系统、“牡丹驿站”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功能,乃至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一网通”的数字基地。

邱晓静

关于“路路通”,我们统一了数据访问、存储、共享等多项标准。 三年来,我们打通了200多个各类信息资源,打通了部委办局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了信息共享。 二是借鉴全国优秀城市通APP的经验,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根据用户习惯不断优化“路路通”; 技术组进行攻防演练。

《牡丹驿站》项目负责人

陈峰

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牡丹驿站”功能升级,打造“P+nR”便捷智慧出行,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站、候车亭、公共自行车等互联互通,辐射动态交通配合静态交通,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等城市顽疾。 深挖停车资源,打通终端停车,实现智能动态共享。

巴士乘客

以前出门坐公交需要带现金或者公交卡,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畅行无阻,放在口袋里感觉轻便多了。 而且乘车扫码、路线查询、换乘、到站提醒都在一个APP上完成,感觉非常方便。

私家车司机

以前开车办事总是担心找不到车位,有时进出停车场还需要人工确认。 现在有了“牡丹停”,打开手机APP即可使用车位查询、反向寻车等功能。 车位配备地磁车位探测器,随时停走,无感缴费。 停车过程就方便多了,省时、省事、省力。

基层警察

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数字化应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也减轻了基层工作的负担。 办公室每天发放固定名额,市民上班前在APP上预约取号,外出时准备好相应的证件和材料。 市民现场排队少了,白跑一趟的情况少之又少。 我们的工作更灵活、更高效。

从“小切口”看“大智慧”

古语云:“独丝不成丝,独木不成林”。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某个部门独立完成的任务目标,而是全市的长远规划。

所以这次采访不同于以往。 记者需要从多方面、多部门的角度,呈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 记者选取了交通、政务、养老、公安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相对较小的“切口”,在小切口中看到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格局。 从“路路通”APP、“坤如意”数字服务、“平安微雕”项目、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支点”入手,我市点成线成网,再编织惠及百姓生活的“智慧网络”,勾勒出现代化“数字城市”的宏伟蓝图。

中国藏网讯 6月22日上午,城南青海国际会展中心B馆数字城市展区内,24台机器人在展台上随着音乐整齐地舞动。 展台周围围满了围观的人,纷纷拿起相机拍照。 DeT中国西藏网通

作为本届青交会主题城市馆的三大主题活动之一,数字城市展区通过多种场景、多种方式感知体验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了解。和经验。 DeT中国西藏网通

“前两天听身边的朋友说青博会上有机器人表演,这周末就带儿子去看了,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现在可以现场看这些可爱的机器人跳舞了.而刚才我还体验了一部手机走遍全城的智能移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住在城里的孙瑞泽说。 DeT中国西藏网通

以“AI时代的数字城市”为主题,分为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两大区域。 总体而言,B馆多功能舞台区(“7+1 》模块)全面展示西宁市数字城市建设成效,以及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蓝图。 DeT中国西藏网通

西宁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马艳丽向记者介绍:“此次展示形式主要以大屏展示、模型操作、现场演示、人机交互为主,突出数字城市板块的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感数字城市,尤其是围绕人工智能、5G体验、VR技术等,都是之前没有展示过的内容,展会效果要现代、新颖,有亮点,尤其是机器人表演和机器人互动,很多人都特地来看。” DeT中国西藏网通

展区的另一个亮点是挂在墙上的“城市大脑”。 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滚动,主要包括大数据基础平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城市运行状态全景、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全面展示城市数据的好管家,城市运行的金算盘,城市安全的防火墙。 DeT中国西藏网通

“刚刚在5G体验区体验了5G网络的高速传输,结合VR技术,观看海盐草原的美景,观察黄鱼的迁徙,犹如身临其境。而且,我还了解到, 5G网络支持高速下载、多路视频直播、体感教学等应用,真是不可思议。” 刚高中毕业的闫卫华说。 DeT中国西藏网通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