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千亿”产业吸纳超千万人就业-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服务外包:“千亿”产业吸纳超千万人就业

发表时间:2023-01-07

本报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王俊玲)记者18日从商务部获悉,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就业岗位1091万人,其中704万人吸纳就业岗位。大专以上学历,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蓄水池”。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务部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减少了服务贸易逆差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上半年,我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800家,新增从业人员22.5万人。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7099.8亿元,执行金额4059.4亿元,同比增长29.3 % 和 11.5%。 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649.2亿元,执行额24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7.9%。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生产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40%以上。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重点市场继续扩大。 欧盟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20.2%。 “一带一路”市场深入推进,俄罗斯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56.9%,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

商务部指出,下一步,商务部将顺应当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升级全面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奥运会,更因为这一年,中国面临着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加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2008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机械工业、电子工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但中国制造企业也面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利润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购买力下降、环境改善等压力。保护要求,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 影响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效率。

在此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优胜劣汰。 一方面,制造企业将更加注重通过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抵消成本增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这两个因素一方面使得制造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化制造企业的产品、实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然会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之间的优胜劣汰。 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具体来说,2008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呈现十大热点:

1、关注成长型企业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圈,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 而我国正处于大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庞大的工程项目带动了钢铁、水泥等众多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 而这些因素将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机床、重型机械和工程机械行业。 因此,近年来,许多行业的制造企业都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一大批成长型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规模扩大了数倍。 这些企业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因此,成长型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中国超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大单越来越少。 所以ERP领域的SAP、PTC等巨头,PLM领域的达索、西门子PLM、PTC等巨头还在坚守。 在通过任何大订单的同时,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快速成长的制造企业; 以及一批专注于中端市场的国外专业厂商,如ERP领域的INFOR、QAD、SAGE、IFS等,逐渐从只专注于外企转向民营企业,甚至改制国有企业; 国内专业的制造业ERP厂商,如自控所、和嘉、西门、冰捷,以及国内专业的PLM厂商青软英科、艾科泰、凯木、天宇,在大项目上普遍竞争力有限,所以也偏重于成长型企业; 国内大型ERP厂商如用友、金蝶、DCMS、浪潮等,在立足稳固自身中小企业市场和集团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会聚焦快速成长的制造企业作为增长点。自己的发展。 因此,5亿到30亿规模的成长型制造企业成为各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2、产品创新,日积月累

2008年,用友推出了全新的基于SOA架构的U9ERP系统,能够支持多组织、多工厂管理。 无独有偶,具有深厚管理信息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软件中心也推出了集团企业管理的ERP软件。 而金蝶今年开始推荐SAAS友商网。 在PLM领域,继PTC通过并购提供独立于建模过程的直观建模功能后, PLM最近发布了基于特征的同步建模技术。 Asia-在CAE领域推出PERA精益研发解决方案并举行全国巡展。 本土厂商上海思普推出的模型驱动PLM,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在硬件领域,惠普推出的超静音多核图形工作站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据IDC统计,目前惠普工作站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第一。

三、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在当今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各厂商必须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不能再孤军奋战。 因此,不同领域的软件、软件厂商与硬件厂商、厂商与渠道合作伙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厂商都在进行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IBM与SAP、PTC等专业厂商广泛合作; 惠普在PLM领域重点与、 PLM等国际知名厂商合作。

谁得渠道,谁得天下。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实现规模化运营的厂商,都建立了良好的本地化渠道和合作伙伴体系,如PTC、用友、金蝶等。 因此,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渠道商开始受到专业软件厂商的青睐。 近期,安世亚太成为Ansys全线产品总代理,华天软件与 PLM深化合作,上海思普代理更是中外合作的典范。 作为国内PLM领域的主流厂商,也在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4.服务转型、咨询力度

中国制造企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面临着管理提升的巨大挑战。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改革需要有机结合,这也正是微观层面“两化融合”的意义所在。 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咨询服务。 正因为如此,不仅埃森哲、凯捷、毕博等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发展迅速,汉德、电讯盈科、清华紫光等一批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也稳步发展。 这些公司将管理咨询、业​​务流程优化、IT规划和信息化软件实施相结合,实现了国际先进管理软件在制造企业的实施。

正是因为管理咨询的重要性,金蝶最近宣布了服务转型战略,将咨询服务作为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软件中心一直强调管理咨询在先。 在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中心全面整合了管理咨询服务。

邯郸康业制造有限公司_制造业信息化_河北亿业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但是,对于信息化软件实施过程中的咨询服务,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咨询服务的成本。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实施SAP等软件的咨询和实施成本非常高,很多企业无法承受。 因此,一方面,SAP正在大力发展本地咨询服务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它也在通过一些预配置的版本来缩短实施周期。

第二个问题是咨询服务的结果将如何与管理软件交互。 例如,如果咨询服务的结果是企业有许多超出管理软件现有功能的需求,那么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的咨询服务部门如何在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管理软件的功能。

第三个问题是,真正懂企业业务、精通管理软件的咨询师少之又少,尤其是项目经理,其稀缺性远超当今流行的航空公司机长。

第四个问题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本身是动态发展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那么,管理咨询机构和管理软件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 SOA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但仅仅具备软件架构的先进性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真正掌握和应用。

因此,管理咨询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但是,要实现良好的整合还需要时间。

5、资本运作助力龙头厂商提速

当一个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龙头厂商。 在这些厂商的发展过程中,上市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对于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既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是股东的需要。

去年CAXA和安世亚太获得战略投资后,也在积极进行资本运作。 今年3月,中华网收购了华南ERP厂商吉鑫。 收购Agile后,PLM战略于4月正式发布。 用友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以实现加速发展,早日实现成为世界一流软件企业的理想。 而ERP领域的主要并购巨头INFOR,在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后,于2008年进入消化阶段。

资本运作将加速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格局的转变,使市场更加集中。 大而强的厂商将占据主导地位,定位准确的小而强的厂商将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保持稳定发展,而小而弱的厂商将成为并购目标,或加速衰落。

6、劳动力管理、企业资产管理等新兴管理技术受到企业关注

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往依靠劳保福利、榨取工人血汗的工厂将越来越难以生存。 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增加。 因此,过去对工人粗放式管理的企业,现在需要减少用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在此背景下,劳动力管理受到了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专注于劳动管理软件的公司,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 INFOR、SAP等公司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企业资产管理(EAM)开始受到集团公司的重视,仓储管理(WMS)、业务流程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制造企业的重视,成为大型企业信息化的中流砥柱。 热点。

七、中西部成为厂商热土

邯郸康业制造有限公司_河北亿业电缆制造有限公司_制造业信息化

2008年4月,知名ERP厂商QAD在重庆设立分公司,武汉分公司也即将开业。 5月,达索系统也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 4月,SAP在武汉召开了大型产品发布会,并表示在成都设立办事处和研发中心后,将尽快在武汉设立办事处。

这些知名厂商的举动表明,随着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关注的焦点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制造商。

八、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实现全面的信息集成

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建立了PLM、E​​RP等系统,并应用了CRM、OA、企业门户、BI等各种应用系统。 对于这些制造企业来说,建立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规范,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SOA架构的出现,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集成带来了新的曙光。 对于EDI/EAI厂商来说,实现企业整体信息集成,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收购BEA后,将在EAI和中间件领域与IBM竞争。 而今年,德国EDI/EAI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开始加强在中国市场的运营。 合并后,德国大型软件公司AG也将在SOA解决方案方面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集成解决方案。

9、CRM的第二春即将来临

2000年前后出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热潮,但由于IT泡沫的破灭以及CRM应用的个性化、行业化等特点,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应用,所以CRM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已经逐渐陷入低谷。 然而,以客户为中心是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客户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经过几年的沉寂,客户关系管理正逐渐走出低谷。

目前,一方面,微软、SAGE等国际知名厂商正在大力推广CRM应用; 另一方面,本土CRM厂商和MYCRM(利友信)也取得了稳步发展; 还有一批非常活跃的本土CRM小厂商。

在CRM的交付模式方面,除了传统的企业内部应用,SAAS模式开始受到厂商和企业的关注。 CRM的应用领域不仅是市场部的管理、客户跟踪的管理等传统方面,也开始被接受进入客户服务领域。 目前,医药、汽车、电子等行业已成为制造业应用CRM的热点行业。

10、制造企业对MES应用需求广泛

经过近几年的推广,MES已在烟草、钢铁、化工、汽车、电子组装等行业得到应用,主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 由于这些行业已经建立了车间底部的自动化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已经具备了应用MES的条件。 这些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将MES纳入下一步的IT规划。

国际MES厂商纷纷来到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厂商专注于MES领域,在电子组装、太阳能等行业拥有非常专业的MES解决方案。 此外,在2009年收购了全球最大的DNC供应商后,进一步拓展了MES功能。

对于MES应用的重点以及MES与ERP的关系,e-works认为,作为ERP与底层自动化系统的桥梁,MES应用需要实时采集并反馈到生产现场,以实现车间底层自动化。 数据制造公司更实际。 对于纯离散型制造企业,如果仍以通用机床为主要加工手段,需要人工收集车间反馈信息,则应应用ERP的车间管理模块,而不是有意在ERP的基础上应用MES . 作为应用的重点,应充分利用ERP的内部管理功能。

MES应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批次的可追溯性,以及批量和流水线生产模式下企业生产信息的实时反馈、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MES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正是劳动力管理的范畴。

总之,2008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出新概念、新产品、新解决方案。 制造企业将逐渐趋于理性,但在模式选择、实施、应用等方面仍将面临诸多复杂问题。 继续发展,继续前行!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