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智能手表、智能拐杖、智能轮椅等智能养老产品不断涌现。 然而,老年人在使用时却面临“门槛高”、“服务难”、“不好用”等问题——
智慧养老,好产品要懂老人的心
启杰老人希望在设计高科技产品时,能够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 张庆华 摄
□记者张庆华
今年春节前,省城居民陈先生为82岁的父亲买了一块智能手表。 它不仅可以监测心率、提醒服药,还可以准确定位并拨打紧急求助电话。 它还具有通话功能。 “父亲年纪大了,不能长期陪在他身边,希望通过智能手表实时了解他的健康状况。”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拐杖、智能轮椅……如今,智能养老产品层出不穷。 不过,记者在省城采访时发现,不少老年人认为这些产品“门槛高”、“服务难”、“不好用”。 智能养老产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真正让老年人用得上?
做好智慧养老产品,需要倾听老年人诉求
让陈先生没想到的是,刚给父亲买了一块智能手表,就起了不小的作用。 一天早上,陈先生的父亲外出散步时不慎摔倒。 老人拨通了智能手表上的紧急按钮。 接到父亲的求救电话后,陈先生第一时间拨打了120,父亲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养老产品应用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赢得好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视力不好,智能手表上显示的数字太小,每次都是让别人帮我看测试值。” 90多岁的齐杰告诉记者。 老人还说,智能手表防水性差,每次洗漱都要摘下来。 人老了记性不好,出门经常忘记带。
“我有点耳聋,每次都很难接电话。” 83岁的翁阿姨告诉记者,儿子给她买了一部老年智能手机,但音量设置和普通智能手机差不多。 手机的屏幕和字体也太小了。
“我们老年人渴望接受新鲜事物,融入社会,但有些产品的门槛太高了。” 齐杰抱怨说,现在很多产品的功能很多,但要学会上网、拍照,可能要花很长时间。 学习。
“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肯定不如年轻人。” 79岁的杨大爷认为,开发这些智能产品要考虑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尽可能简单易操作。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师姚东表示,在智能养老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目前很多智能产品在研发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这也是造成需求与生产脱节的原因。
姚东和她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智能养老产品的研发。 目前,他们研发设计的智能养老机器人可以监测异常行为,提供语音提醒等智能服务。
为让这款智能产品真正为老年人所用,春节前,学校智慧养老实践团队赴沧州市东捷敬老院、唐山市丰润区富源老年公寓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中,多位老人建议,机器人在监测老人的脉搏、血压等生理状况时,应具备发现异常及时报警的功能。
“我们的研发团队将结合这次调查的结果,设计和开发一款生命体征传感系统,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姚东表示,他们在后期的研发中,也会有针对性地征求老人的意见。 使设计的产品更加实用方便。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除了生活服务,老年人在文化学习、休闲娱乐等方面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然而,市场上满足老年人这些需求的智能产品相对较少。 电影院、收音机等老年人常用的电子产品大多功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此,专家建议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力度。
安全难保,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近日,省城市民田先生想给父亲买一个智能手环。 他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专为老年人开发设计的手环产品有上百种,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等待。 “同类产品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一款。”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要推动老年产品用品升级换代,支持企业开发为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用品智能养老,开发老年人乐于接受的产品。 以及简单易用的智能科技产品等。在政策的助力下,智能养老产品掀起了新一轮的市场热潮,但同时也凸显了行业标准的缺失。
“目前,养老产品行业标准覆盖面不全面,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尤其是智能养老产品,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进入市场,但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智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省老年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孙明改说。
省城市民马大爷曾经买过一块智能手表。 他很疑惑,通过手表测心率和在医院测心率有什么区别。
一位从事智能养老产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手环产品很难与手腕紧密贴合,所以获取的数据并不准确。 如果腕带要系紧,会降低用户的佩戴体验。 目前腕带开发者普遍采用算法来减少误差,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
“智慧养老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亟待开展,智慧养老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 孙明改表示,要对生产、销售、服务等进行分类规范,制定智能产品制造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全行业规范化发展。 他建议,要完善市场化价格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产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价格引导。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冠南通讯员/王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障和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据最新统计智能养老,广州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约有160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1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背景下,7月10日,广州世博会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26届广州世博会老年健康产业展暨2018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18广州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世博会)将于8月下旬在广州琶洲举行。
据介绍,本届展会以“健康中国新时代医养结合新发展”为主题,重点展示广州市医养结合新成果新举措,倡导医养结合新理念。促进老年健康养老和健康养老 先进企业和智慧产品将提升全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需求的关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健康养老体系建设中来。养老产业。
据悉,本届展会展出面积将达10000平方米,展位430个,规划公益宣传、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疗器械设备、老年健康生活辅助、老年之家陈设、食品药品企业形象及主题活动等八个展区。 据统计,近200家国内外养老企业将带来2000项养老相关产品、服务和技术。
“‘智慧养老’将成为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点彩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超介绍,智慧养老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陪伴、家庭机器人、远程看护、智慧健康管理等领域。
同时,展会除了展出近200家国内外企业最新、最智能的养老产品和技术外,还将举办“养老政策研究”、“养老政策研究”等多场高峰论坛。发展养老产业”。 据广州市合作办介绍,“2018广州老博会”将免费对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