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5月19日,双龙空港经济区智慧文旅企业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正式上线。 仅一周时间,该平台的访问量就超过了40万。
依托双龙临空经济区多彩贵州景区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2019年3月,中国联通与腾讯共同成立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双龙临空经济区,以服务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智慧旅游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一步。” 刘哲宇总经理表示,看到“健康码”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萌生了“一个码游贵州”的想法。
随着疫情好转和国内旅游市场逐步恢复,4月19日,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建设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
据介绍,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集旅游资讯、个性化产品服务、切割服务于一体。 -通过二维码感知边缘技术。 多维度、立体化、精准传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旅游服务。
“在整个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在一个月内完成了系统建设。” 刘哲宇表示,在生态合作方面,省文旅厅积极组织协调,与携程、贵州文化云实现了数据互通。 在数据采集方面,贵州联通各市县分公司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完成了文旅数据的整理录入。
为尽快完成“一码游贵州”全球智慧旅游平台搭建工作,尽快更好地服务游客和旅游业,在“五一”假期期间,云景工作人员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加班加点。 最终,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成功上线。
“‘一码游贵州’是一款轻量级载体小程序,游客无需下载、安装、存储,只需‘扫码’即可轻松愉快地享受贵州之旅。” 云景文旅产品经理孙灿表示。
省文旅厅工作人员表示,作为贵州省推进大数据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广泛采集贵州文旅信息资源,涵盖千山万水,万种风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旅游服务,全面提升贵州游客的旅游体验,助力贵州文旅复苏,推动贵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开手机,游客用手机微信扫描“一码游贵州”二维码,即可登录“一码游贵州”全球智慧旅游平台。 进而为游客精准推送当地旅游的相关信息和服务,真正做到“方圆之间,触手可及”。
记者在平台页面看到,有热门景点推荐、酒店预订、交通指南、旅游咨询等服务。 全球智慧旅游平台“一码游贵州”的贴心服务,也体现在平台页面的每一个细节上。 周边的厕所、加油站、充电桩、道路救援等都可以一键搜索找到。
“平台上线首日,总访问量突破10万,订单量达到773笔。” 刘哲宇说道。
截至目前,“一码游贵州”全球智慧旅游平台已收录全省443个A级景区、2733家餐厅、1.32万家酒店、858家旅行社、1270家购物场所、5731家娱乐场所。 此外智慧旅游平台,还为游客推荐了136条精品旅游线路和296条乡村旅游线路。 (记者白雪)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加强智慧景区建设”。 智慧旅游如何提升游客体验? 未来,景区智能化发展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近日,记者在贵州安顺黄果树景区进行了采访。
录取——
分时预约,人脸识别,购票无需排长队
六月中旬,连日下雨。 眼看瀑布水量增加,黄果树景区迎来了传统的客流高峰期。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新城检票口。 虽然实时数据显示,当天入园人数接近万人,但景区门口并没有游客排队的情况。 在检票口,游客先刷身份证,然后进行人脸识别,闸机自动打开。 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 下了旅游大巴的数十名游客,分散穿过一字排开的20多个检票口,不到一分钟就完成检票进园。
“以前不是这样的!别看空间大,旺季游客排队买票根本不够用。” 黄果树旅游集团董事长助理张木指了指景区售票中心前的广场。
作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黄果树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尤其是旅游旺季,几乎每天游客都会达到3.5万人次上限,游客进园时间相对集中。 过去,80%的游客会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进园。 这样一来,景区容量有限与游客需求骤增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2018年旅游旺季的一天,黄果树景区售票中心早上6:00开始售票,但凌晨4:00,里外三层就挤满了排队购票的游客。 早上7点,景区售出近2万张门票。 到中午12:00,当天的门票已经售罄,仍有1万余名游客排队购票。
这么多游客挤在一起,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2018年旅游旺季,黄果树景区全体工作人员每天上阵维护检票口、检票口秩序。 许多工人吃完早饭上班后,一天下来连口水都不敢喝,生怕上厕所。
游客体验也很差。 为了顺利入园,游客不得不早起,花数小时排队买票,然后排队验票。
让游客再也不用排队买票,一定要在线! 2019年5月1日,黄果树景区开始试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售票; 6月6日,全天9个时段的分时预约售票系统在景区正式实施。
游客适应订票需要一个过程。 起初,一些游客刚到景区,被告知不能现场购票时,很疑惑。 商业平台“快漫游”等渠道提前告知游客如何来到景区、如何预约参观,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适应预约门票制度。
通过多方努力,黄果树景区购票入园体验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从“排长队接待1万人”到“接待3万人不排队”的转变。
骑 -
实时展示,智能调度,景区交通畅通有序
在黄果树智慧景区运营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后台终端,点击进入“智慧调度平台-观光车调度”,景区内的每辆观光车均可实时显示在智慧大屏上. 然后在大屏幕上点击车辆,可以查看车辆的车号、行驶状态、实时位置、今日行驶里程、载客量、司机状态等信息。
游客到达景区后,最理想的体验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核心景观。 景区要做的就是合理调动各种资源,帮助游客缩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在黄果树风景区,由于大瀑布、陡潭、天星桥等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游客必须乘坐观光车往返于各个景点的出入口。
记者在黄果树景区天星桥登车点看到,几辆观光大巴整齐地停在游客登车点。 游览完景区准备离开的游客,到达上车点后就可以上车赶往下一个景点,基本不用排队等候。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乘坐体验好了很多!” 上海游客李锦荣第二次到访黄果树风景区。 三年前的夏天,李锦荣对黄果树景区的印象并不好:买票排队要一个多小时,每个景点还要排队一个小时。 游览只能匆匆看看花。
游客体验不好,工作人员也辛苦。 旺季时,观光车上车点非常拥挤。 工作人员需要拿着喇叭大声喊叫引导游客排队。 喊到最后,他们的声音干涩得说不出一个字来。 经常忙到晚上10点,观光车才能把游客全部送出景区。
吃力不讨好,症结在于智能化程度不够。 以往,观光车调度中心都是靠对讲机采集车辆信息,然后用笔和笔记本记录,再通过对讲机将调度指令传递给上车点和司机。 由于不掌握景区整体实时信息,难以实现有效调度。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每个登车点都在报游客多,需要观光车,但没人搞清楚车在哪,应该发到哪里。
智能化改造后,观光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管理工具。 调度中心在掌握游客和观光车实时数据的基础上,高效调度观光车:当登车点游客集中时,可随时调度观光车疏散客流时间; 当一个方向的客流拥挤时,可立即调整观光车的运营路线,让游客先行游览相对人少的景点。
对讲机通讯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景区自主研发的“景区管家”手机APP安装在景区工作人员手机中。 进入景区后,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APP实现与指挥中心的实时视频连线,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通报信息、做出反应。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黄果树瀑布前的观景台上,往日的人群和脚步声消失了。 游客在瀑布前欣赏美景、拍照留念,参观秩序井然。
旅游 -
智能产品,多元服务,更丰富的出行体验
在黄果树景区各个景点的显眼位置,都可以看到“微信扫码,免费导览”的黄果树景区自助导览系统二维码。 手机扫码进入系统,即可收听景区语音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游客都会拿出手机使用这项服务。
小二维码是黄果树旅游产品智能化的一个缩影。 归根结底,智慧旅游是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而旅游产品的智能化是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旅游体验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到此一游,更要深入体验; 不仅要看风景,还要品味文化。 即使是像黄果树这样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也希望能多一些人文气息。
以往,在黄果树景区,游客要想听讲解只能找景区导游。 淡季还好,旺季导游人数有限,游客排队等候很常见。 现在,游客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收听语音解说。 他们不仅可以扫描和收听,还可以反复收听。
目前,黄果树景区还在探索旅游产品的智能化,即将推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对于景区来说,在线购票过程中积累的游客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调动资源,还能对旅游产品的提升起到更大的作用。
以前,数据从哪里来是一个难题。 比如,为了获取游客来源的数据,以往只能让工作人员守在高速出口,看车牌,画正字。 即使如此努力,也只能得到粗略的数据。
现在,在智慧景区运营管理指挥调度中心的系统中,点击“客源分析”,可以看到各省份游客人数的排名,以及总量、占比、年份同比增幅等数据一目了然。 基于这些数据,景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餐饮、住宿、旅游文创产品等配套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匹配不同来源游客的需求。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消费也是一系列消费行为的集合。 智慧景区建设要有“旅游目的地运营”的眼光,从“待客”到“引客”,从“玩好”到“全场景高质量消费”。 一路上看到好风景,心情也好。
黄果树景区实行分时预约后,很多预约下午的游客都会利用上午的时间游览周边景点。 为此,黄果树旅游集团整合调动周边资源,盘活优化住宿、餐饮、交通、乡村旅游等资源,着力通过智能化开发提升全链条消费体验。
目前,黄果树景区正在继续加快推进智慧化。 同时,景区正尝试与贵州省乃至全国多个景区开展合作,让智慧旅游的体验探索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利用大数据深化旅游当地生活服务宗旨。 “智能化是手段,高质量是目的”。 黄果树旅游集团董事长吴盛洪表示,集团将聚焦游客消费升级新趋势,持续深化智慧旅游探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从国家层面看,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乡村建设旅游业发展迅速。 在机票预订方面,在线旅游预订的普及度越来越高。 同时智慧景区建设,各地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模式,“一机游”“一码游”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 此外,不少景区、博物馆开发线上数字体验产品,借助数字技术让旅游资源“活”起来,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会展等新业态,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场景。 (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