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引导基金:燎原之势 引领创投市场回暖-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2023年政府引导基金:燎原之势 引领创投市场回暖

发表时间:2023-01-13

炒股可以看看金麒麟分析师的研究报告。 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在商机!

◎邓真记者 宋卫平

找项目,找市场…… 新年伊始,创投们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次出差。 多位受访者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2023年投资步伐将加快,投资力度将加大。

拥抱2023,创投人发力:在募资端,以funds of funds为首的各类投资方加大投资布局; 投资端,投资节奏逐步恢复; 在退出端,新模式不断涌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相信价值是可以走周期的。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创投市场的重要力量,去年继续火爆。 地方政府引导资金主动出击,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火热”的政府引导基金

进入2023年,政府引导基金依然活跃。

1月1日,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更好发展,上海市普陀区出资设立“斑马素河科技创新基金”。 基金总目标规模为50亿元,首期10亿元。 科创基金将通过“母基金+产业直投”的方式,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普陀科创企业集聚,为优质科技注入“资金流”普陀区创新型企业。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宣布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初始规模为10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有潜力的领域。符合园区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

在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与清科集团于1月3日共同发起设立数字产业基金——长江清科数字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投资领域涵盖数字经济领域七大重点行业,重点关注芯片屏终端网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轻型企业或子基金。

整个2022年,政府引导基金的“火爆”表现,给创投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财政投入超过1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将超过40个,涉及至少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引导基金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最重要的投资群体。

清科研究中心私募数据梳理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6日,我国共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56只,目标基金总规模11.6万亿元,到位资金规模42834.01亿元。 其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1118只,基金总目标规模62783.47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外,四川、江西、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明显增多。 同时,除了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在积极布局政府引导资金。

以江西为例,2022年底,江西萍乡将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 当时,江西景德镇国控产业基金、江西九江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相继成立。 新年伊始,江西省九江市再启动100亿产业引导基金:九江市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完成注册,总规模100亿元。

“曾经被视为创投沙漠的江西,将在2022年火起来。”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会去江西考察有前景的项目。

“政府引导基金的下沉发展也是当今市场的一大趋势。” 首钢基金研究所所长钱彦文表示,从区域发展布局看,正在从中心城市向区县、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区域向纵深延伸。

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成为不少规划产业转型的路径。

日前,阿里云创新中心镇江园正式开园。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作用。

“2022年,我们的政府引导基金初见成效,目前总规模1亿元,项目实际投资1900万元,近期发挥了引导基金招商引资的作用,引入阿里巴巴云,希望能起到带动作用,助力润州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招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安徽合肥近年来被业内人士誉为“黑马城市”。 合肥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至2021年,合肥GDP用时11年从1000亿攀升至1万亿,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 市前十。

“合肥通过招商引资新模式,引进培育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了十年‘弯道超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

2022年政府信息化,多地政府引导基金纷纷效仿合肥,通过定制化的基金形式,“投资引领”,助力地方产业更新升级。

“在布局上,2022年政府引导基金仍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数字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 FOF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爽告诉记者。

作为市场化基金中的基金,长三角协同领跑行业基金首只封闭规模,封闭规模71.03亿元。 上海国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方资本”)为基金管理人。 据国方资本管理合伙人孙伟介绍,截至目前,国方资本布局了53支子基金和58个直投项目,共覆盖989个底层项目,形成了亮、深、厚的科技资产生态圈。

另据了解,目前国家挂牌的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有113家来自长三角基金首期项目。

2023年创投市场回暖

展望2023年的创投市场,受访业内人士普遍向记者表达了乐观预期。

“2022年后,整个创投市场大概率会在2023年复苏反弹。” 上海科技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徐扬告诉记者。

孙敏告诉记者,展望2023年,长三角基金二期将“接棒”一期进入投资期,将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资布局。 在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下,未来一年的投资步伐有望比2022年更快,重点布局的三大产业为半导体产业、数字智能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023年,随着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传导,一级市场很多项目的估值将逐步回归理性水平。” 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更看好今年下半年的市场。

从区域来看,除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外,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中西部、东北等地有望出现新的投资热点。事实上,去年以来,政府引导资金在中西部地区动作频频,各城市开始“争夺”GP(普通合伙人)。 对于全科医生来说,中西部地区也将是寻求筹款的直接机会。

开户炒股享福利,入金188元抽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016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逆势增长继续保持良好的弹性,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亮点。

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2016年1-12月,我国企业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额1472.3亿美元,执行额1064.6亿美元,分别增长12.45%和10.11%。 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52.6亿美元,执行额70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14%和8.94%; 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19.7亿美元,执行额36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07%和12.46%。 ,增速超过同期全国外贸增速,成为外贸和服务贸易的亮点。

高端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从“成本套利”到“智能服务”,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撑已经从传统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转向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云交付也被传统服务外包企业广泛采用。 SaaS(软件即服务)和On-(现收现付)已经成为主流的交付和定价模式。

2016年,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涌现,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从具体业务结构看,2016年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额分别为563.5亿美元、173亿美元和335.6亿美元美元分别。 年的49:14.2:36.8调整为53:16:31。 基于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提升和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发展,ITO占比大幅提升,KPO占比略有下降。 但得益于知识产权研究、数据分析与挖掘、医药生物技术研发与检测的超高速增长,KPO同比增长31.65%,超过ITO24.76%的增速同期BPO28.98%。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特征更加明显。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全国有130多个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共有39277家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

2016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506家。 企业经营成本的持续上升,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通过国内外并购重组、与承包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服务技术研发创新投资等方式,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中软国际、浙大浙大、浪潮、软通动力、文思海辉等5家企业入选全球服务外包企业100强。

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服务外包一直是高层次人才就业的高地。 2016年,全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856.1万人,同比增加121.4万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同比增加79.72万人,达到551.28万人。 大学生比重为65.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

在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制定了适合地方特色的人才计划和重点人才项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 部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高校增设了基于产业发展最新技术和业态的课程。 、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储备工作。

示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增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通知》,确定沉阳等1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集聚发展。 2016年,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离岸服务外包657.88亿美元,增长8.58%,占全国的93.4%。 其中,新晋示范城市完成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02.1亿美元,占31个示范城市执行总额的5.1%。

首批示范城市中的领头城市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广州等在业务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新增示范城市中的部分城市,青岛、宁波等在产业规模等方面保持领先,已经超过部分示范城市,东莞、佛山等中东地区应用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 不同地区服务外包发展差距拉大,长江经济带服务外包集聚能力和产业辐射示范效应更加明显。 2016年1-12月,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1.4亿美元和673.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规模的62.6%和63.2%。分别。

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传统外包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外包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欧盟是主要外包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 国际市场由美国、欧洲、日本逐步拓展到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非洲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我国主动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执行额121.29亿美元,占全国规模的11.39%。 其中,中东欧16个国家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26.30%。 合同执行额65.7亿美元,成为增速最快、规模最大的两个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东帝汶、阿富汗、波黑、罗马尼亚、巴林、也门共和国等国家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增长。

同时,2016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加速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包括信息服务商和生物医药研发公司。 向发达国家承包和购买研发服务,共同致力于研发创新,成为国际合作新趋势。 传统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承包的固定格局被打破。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