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突破30亿 电子商务与通关系统实现联网对接-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突破30亿 电子商务与通关系统实现联网对接

发表时间:2023-02-02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顾洋)从海关总署获悉,截至去年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规模已超过30亿元。

出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北京、苏州、青岛、金华、东莞、西安、南京、葫芦岛、银川等16个城市已启动出口业务陆续开展。 出口验放单3823.5万份,出口181个国家和地区,货值约20.4亿元。 进口方面,截至12月底,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等地陆续开展进口业务,累计验放411万余件包裹,其中价值约10.1亿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智表示,为避免地方重复建设跨境电商系统,海关总署去年制定了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版跨境电商出口通关管理系统。 7月1日率先在东莞上线。依托电子口岸平台,系统实现与电商、物流、支付企业和平台的高效对接,掌握跨境精准数据和状态。跨境电商全流程。

张广智表示,电子商务企业与统一系统的对接正在加速推进。 目前,大龙网、亿赞普、奥吉等50多家企业已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完成联网,实现数据互通。 张光智表示,统一版本系统正在积极推进中。 目前,广州、南京、沉阳、西安、银川等海关已完成系统统一版部署,开展相关出口业务。 大连、拱北、厦门、合肥、长沙、哈尔滨等海关正在部署统一版系统。

阅读和思考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需要多能互补、耦合发展,“智慧能源系统”已覆盖源、网、荷、储的每一个环节,将不同能源类型协调规划,最终实现1+1> 2效果最好。

张彤编辑部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2年12月号第52期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已经有目共睹。 然而,我们真的会告别火电时代吗?

清洁低碳虽然是新能源的绝对优势,但也具有先天的随机性和间歇性。 其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峻挑战。 尤其是去年以来,极端天气频发,全球能源供需紧张、矛盾激化,我国多地多次出现缺电现象,火电作为“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著名的。 全球气候因素和停电频率增加导致各国重新评估火电的价值。 火电不仅要发挥安全供电作用,还要为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

梅许白不如雪三分,雪不如梅香。

那么,在从稳定的化石能源向波动的新能源过渡的过程中,如何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碳减排目标? 这有赖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多能互补、耦合发展。 新旧能量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非此即彼。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能量类型将齐头并进。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光伏、风电装机比重大幅提升,煤电比重下降至半壁江山,核电重回活跃轨道稳步发展,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电力碳减排过程中,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不同特性、不同主体的电源、负荷、储能的协调与配合非常重要。

“源网荷载储氢”多点布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时代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和综合电源——网载储工程,促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支持和引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消纳新能源,促进电力快速发展新能源储存。

其中所说的“源网荷储”,是指包括供电、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在内的运行模式。 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等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促进能源领域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能源趋势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模式,连接好能源用户和服务商,构建新生态,高效、经济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实现多种异构能源资源 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互助成为能源企业探索的方向。

智慧能源_智慧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_智慧能源系统

作为全球能源装备行业最完整的集团之一,上海电气优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装备组合,在清洁高效煤电、安全先进核电、高效灵活的燃气发电监管。 ,创造了发电煤耗的新世界纪录。

上海电气在“窗、水、火、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氢”一体化业务上多点布局。 其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新能源储能系统、高压电力电子转换装置、高效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大型氢能装备等一批核心技术正在立项或立项研究与开发。

同时,针对大电网、离网等不同环境,上海电气在区域内整合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以及储能、氢能生产和蓄热。 多种储能方式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在满足系统多样化能源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上海电气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玉成告诉记者,依托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上海电气“一站式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能源的方方面面。源、网络、负载和存储。 ——

在洁净煤发电领域,上海电气作为火电技术的全球领先者,研发了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技术,发电效率大幅提升。 最新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煤耗已达到249.6克/千瓦时。

在风电技术领域,上海电气针对高风速和中低风速海域制定了不同的机组解决方案,发布了“海燕”和“海神”两款海上风电平台机组。 高风速区“海燕”平台EW11.0-208直驱机组覆盖普通海域和台风海域,在保证高协同、低故障率的同时,显着提高发电效率。 “海神”EW8.X-230半直驱机组在中低风速区上市。 同时开发了高升阻比、低粗糙度敏感度的翼型族,提高了叶片的发电效率,平衡了机组的载荷和发电量,使设计的整机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上海电气推出的“寻明”风电场数字化设计平台能够集成完整的风资源评估工作流程,具体解决了传统风资源评估缺乏精细化全过程标准方法体系和统一管理平台的问题。

在光热技术领域,作为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迪拜950MW光热光伏复合项目的总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上海电气提供了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的稳压电源案例展示。 项目占地4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162个足球场,拥有全球最大的熔盐储热。 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槽式光热机组储能可满足长达13.5小时的持续发电,塔式光热机组储能可满足长达15小时的持续发电.

在液流储能领域,上海电气具备系统级储能电站综合设计能力。 集装箱式钒电池系统产品从5kW电堆到25kW电堆,再到技术先进的50kW大功率电堆。 申报为上海电气独家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在锂电储能领域,面向能源终端的锂电储能产品和面向工业终端的锂电生产线设备,初步形成了协同、独立、卓越的锂电装备产业链生态圈。 上海电气在南通建成年产能5GWh的工厂,产品应用于国内首个电网侧共享储能——青海格尔木32MW/64MWh项目、12.5MW/20MWh项目西藏太阳能储能侧等

在氢能技术领域,上海电气聚焦大型低成本制氢装备和“绿色氢+碳捕集”合成甲醇,以及加氢合成氨等大型用氢装备,以帮助快速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捕集绿色化工”的规模化、低成本的氢能产业发展闭环。

在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领域,上海电气正在实施的浙江嘉化大型碳捕集与综合利用项目,二氧化碳捕集能力为20万吨/年,将配备加氢装置园区内合成13万吨/年甲醇示范项目为原料能源利用绿色化和“深度减碳”进程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在核电领域,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核岛、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设备、仪器仪表和控制仪表、大型铸锻件的核能设备集成供应商,上海电气直接受益于加快发展核电。 当前,国内能源电力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核电是能源自主供应和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 根据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智慧能源,到2035年核电装机和发电量将占10%左右,在目前基础上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除了发电,核能综合利用市场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唐玉成介绍,上海电气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基地能力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能源设备互联互通。 围绕自身的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和数据,构建智能能源设备的数字孪生体。 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

智慧能源_智慧能源系统_智慧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智慧能源“新标杆”

驶过汕头疏港大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大风车”。 为海燕平台EW11.0-208机组,轮毂中心高115米,叶轮直径208米。 单刃长102米,清扫面积相当于4.7个标准足球场。 年发电量可达404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2万户家庭每年的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4万。 吨。 2022年8月10日,该机组将并网发电,成为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并网风电机组之一。

这是位于广东汕头的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的“电力风电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作为未来零碳园区乃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示范,上海电气汕头智慧能源项目已成为广东省最大、上海电气首个风、光、储一体化产业园区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项目包括一台8MW风力发电机和一台4MW风力发电机、2.42MW屋顶光伏、1MW/1MWh锂电池储能和1MW/1MWh钒液流储能、充电桩设备、智能楼宇监控、“5G+”工厂物联网系统、微网控制系统、智能能源调度管理平台等。项目通过“源-网-荷-储”动态控制管理技术,在严格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优质电能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汕头丰富的资源优势。风景和自然资源实现能量的自组织、自平衡、自优化。

风电汕头基地包括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储能等综合能源系统,遵循“工业4.0”的标准和流程,对标世界一流工厂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先进技术精湛,质量可靠,拥有高效的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是上海电气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智能化生产基地。

该项目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支撑,面向中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方向,打造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决策的智能制造体系,构建一体化风电、光伏、储能、充电桩。 智能微电网。

同时,这个广东省最大的智慧能源项目,提供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到应用层的一站式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赋能现代工业园区能源管理,成为国内首批绿色智慧能源项目作为5G工业互联网智慧风电应用标杆示范项目,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条件下的优质能源供应模式,具有巨大的商业推广条件。

“双碳”政策出台以来,风电、光伏等各类新能源开辟了技术和场景应用加速创新的新时代——新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物联网融合。新能源应用及场景模型。 产生了不同层次创新的“双融合”。

上海电气风电汕头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就是这种“双融合”的典型案例。 该项目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加入了各种新思想、新方法、新产品,并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叠加,构建了一个集智慧新能源、数字风电场、数字交互、智慧储能、智慧配电网、数字工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综合应用于一体的示范项目,让相对传统的电力设备产品焕然一新。

汕头智慧能源项目70%以上的设备由上海电气自主设计、制造、集成。 大约 36% 的发电量是自给自足的。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吨,实现近100%的绿色能源利用。

不仅如此,借助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优质电能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能源自产自用,富余电能接入到网格。 据了解,EW11.0-208机组年发电量加上园区年光伏发电量为310万度。 除满足园区用电需求外,预计可直接并网发电3540万度。 按照目前广东省燃煤发电标杆电价0.453元/千瓦时计算,仅直接并网部分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1600万元/年。

“汕头基地的案例在行业内具有可复制性,为产业园区提供了一条低碳甚至零碳的解决路径。目前,我国工业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较低,有清洁能源升级空间巨大,在这样的国家背景下,该项目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方案支撑。” 唐玉成说道。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