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顾大爷
“看脸就可以进出,方便!”
每天,88岁的顾先生都开着他的老年代步车进出高井新园小区。 他不需要下车或拿门禁卡。 “刷脸”,小区大门自动打开。
谷老波所说的神奇设备,就是安装在小区出入口的“尔图开门”智能门禁系统。
除了“刷脸”功能,居民还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中的“尔图开门”应用使用手机开门。 住户也可以用手机打开楼道里的单元门。
“
“一个手机就能搞定小区所有的开门,这种免接触的方式更安全。” 居民张宇说。
在高井一村,居民们也有同样的安全感。 作为沿街社区,高井一村共有三栋高层住宅。 楼道单元门设置在小区大门外,正对马路。 一些快递员因为为了方便进出,经常在门口放置一些障碍物,导致大门一直开着,居民安全感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两只兔子开门”进行了扩展开发,增加了访客功能。 访客只需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扫描单元门上的二维码,小程序会自动从支付宝和微信信息中导入访客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访客提交信息后,即可获得临时开门权限。
“
居民张左告诉记者:“采用这项技术后,访客进出会很方便,访客进楼后也会有记录,出现问题可追溯。”
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出入问题得到了轻而易举的解决。
这套“开门器”由宝山区一家专注于社区智能服务的科技公司桑田智能研发。 今年以来,桑天智能凭借云门控产品“尔图开门”业务量增长10倍,成为行业“新星”。
桑田智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社区智能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一直致力于智慧社区及各类通道入口安防物联网云平台的开发、实施和服务。 核心产品“尔图开门”云门控系统支持刷卡、扫码、刷脸、蓝牙等多种开门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8年,桑天智能落户宝山发展。 就在公司完成产品研发,进入市场推广和稳步发展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两只兔子开门”的发展节奏。 为此,高井镇向企业伸出橄榄枝智能门禁系统,帮助企业参与高井镇社区智能防控。
大年初三晚上,桑天智能创始人何敏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回到上海,并迅速召集在家休假的公司研发人员。 中村用过。
随后,这一密码陆续在高井镇居民区、公园、商务楼等场所实施使用。
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深入,社区综合治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在高井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桑田智能团队在高井社区深入调研,依托“两只兔子开门”,陆续开发上线刷脸等新应用场景预约口罩、支付宝扫码预约口罩、返乡人员健康登记。 ,用户数量与日俱增。
“
桑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敏表示:“我们产品的很多新功能都是在高井镇率先落地的,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真实需求,光靠技术是做不到的。”去完成事情。”
一个又一个因社区需求而涌现的应用场景,不断赋予“尔图开门”新的功能,也将公司产品的影响力从高井、宝山扩大到上海乃至全国。 疫情发生近半个月后,每天有超过80个社区加入“尔图”云平台,用户增速增长约10倍。
目前,“尔图开门”云门禁系统已从部分城区的200多个居民小区迅速推广到上海市16个区县的1000多个居民小区。 服务对象也从住宅区扩展到商厦、公园、学校等。 仅上海一地,日使用频次就超过200万次。
然而,业务的高速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疫情期间,公司被列入首批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多家银行前来撮合。
银行贷款的及时雨,解了企业的“近渴”,但面对上海、长三角等全国各地不断增加的订单和需求,资金需求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高井镇急需企业,继续当好“店员”,为企业推荐融资渠道,及时对接有意向的投资者。 目前,桑田智能正在洽谈约5000万元的意向融资,将助力公司未来快速发展。
未来,宝山将继续完善营商环境,提供各项科创孵化政策和孵化器、加速器平台,加快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有业务增长。
记者:孙子英、顾国荣、魏珏
如何缓解停车难?
控江路街道设计了一套
智能停车系统
共同开发停车引导小程序
为居民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控江路街道辖区内共有60个住宅小区,其中6个为老旧小区。 高密度的居住人口和有限的空间资源使停车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难题。 但随着“城市智慧道路停车”小程序的试点应用和推广智慧停车系统,停车管理正逐步走向智能化和精细化。 这不仅减少了车主到处寻找停车位的时间,也显着改善了小区内的停车秩序。
沧州路180弄1000多户。 小区停车位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此次,沧州路180弄被选为智慧停车系统试点区,目前的停车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有小区居民表示,打开“城市智慧路泊”小程序,就能第一时间知道小区是否有车位。 如果小区车位已满,也可跟随导航到周边免费路边停车区或商业停车场停车。 此外,在小程序中,车主还可以点击搜索栏自行输入目的地。 距离、剩余车位、收费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
方便居民找车位的背后,是社区数字化设备和管理模式的“升级”。 到达控江路街道城市交通中心,中央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各种数据,包括车位占用率、各时段车位使用情况等。
据悉,去年以来,该街道通过部署微卡口传感器、监控探头等一批硬件设备,畅通了小区、公共停车场、道路公共停车位的数据传输通道。 路边、庭院、公园停车为辅的“双向停车”管理模式。 随后,通过对出行需求、停车时间、停车场使用情况等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控江路街道已完成辖区内25个社区、13个院子、8个路边、3个公园的停车数据接入,使社区资源向社会开放,让社会资源与社区共享,形成良性循环。
控江路街道城市交通中心负责人李义华表示,到今年年底,数据覆盖率将达到98%,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停车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形成。 同时,控江路街道将继续以智慧社区平台为核心,推进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更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