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全”背景下的千亿级“国有云”投资机会(附股)-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大安全”背景下的千亿级“国有云”投资机会(附股)

发表时间:2023-02-14

“大安全”背景下的千亿级“国有云”投资机会(附股)

同花顺 02.06 09:40

风口事件:近日,国资委召开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专题汇报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部署。 会议提出,要以“智慧监管”为重点,进一步与中央企业信息系统对接,进一步实现实时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继续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其他,继续完善国有资产。 监管能力水平。

风口解读:数据安全是数据发挥生产要素作用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的数据是国有资产,其数据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加快国资云建设,有利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有效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本文将分析“国资云”的投资机会。

国有云建设图

什么是国资云? 国资云是由国有企业建设运营企业私有云,致力于服务国有企业的云平台。 都是为了保障国有数据资产安全,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可提供国资监管、国企管理、数字化运营等服务,涵盖IaaS/PaaS/DaaS、SaaS等综合云服务。 国有云的本质是从由第三方(国有或民营)托管的公有云转变为国有行业云,其主要建设者和运营者通常是地方国有企业。

国资云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1)具有更强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满足信息化集约化的需要; 3)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数据价值; 4)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国资云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数据安全保障基地。 国资云是指由地方国资委牵头投资、设立和运营,通过建设具有高安全防护水平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基地,建立以国资委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体系和云平台。国有企业数据采集。 其实质是从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转变为国有资产专用的行业云。 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央企上云的指导意见》,国资云整体建设格局有望以“1+N+M”快速推进》云计算架构:构建一个中央企业基础公有云、N个行业领域公有云和M个企业特色私有云共存的混合云。

国资云提供的部分云服务

政策提速。 2023年底前,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系统建设指南》。 目标是到2023年底,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体系。 到2025年,政府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 纳入的数据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件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

千亿市场广阔。 由于国有云对自主可控性要求高,预计其未来市场主要集中在私有云和混合云领域。 如果只计算私有云市场,据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根据2022-2028年全球私有云市场CAGR为18.8%,而中国市场瞬息万变。 按照2021-2025年约20%的CAGR计算,到2025年私有云市场空间将达到2173亿元。据华景资讯网了解,私有云下游以政府、金融、制造等重点行业为主,和医疗,2020年约占84%,2025年国有云市场空间可达1825亿元。

国有云概念股梳理

太极:国内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重点行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党政、公安、国防、军工等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服务、能源、交通等行业,太极政务云承载了近200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定制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数据中心服务,以批发数据中心服务为主,零售数据中心服务和数据中心增值服务为辅,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静安区国资委。

深桑达A:通过中国电子云公司间接持有蓝鑫35.5%的股权(截至2022年11月9日)。 目前,蓝信正在帮助8000多家党政军、央企等大型机构实现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转型,用户超过1000万,涵盖政府、部委、军队、公安、政法等领域、交通、水利、金融、应急、能源、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国资委云计算/IDC:

国务院:易华录、美亚柏科、美丽云、太极、宝信软件、点科数码等。

中科院:中科软件、中科曙光等

北京:铜牛信息等

上海:、云赛智联等

天津:卓朗科技等

山东省: 、浪潮软件、荣联科技等。

广东省:广电快报、天威视讯、粤粤集团、富能东方等。

江苏省:等

河北省:常山北冥等

陕西省:广播电视网等

云服务

OA:泛微网络、致远互联、金山办公等。

ERP:用友软件、金蝶国际等

上网行为管理:深信服(天津参与)等。

云服务

数据运营/治理:易华录等

数据安全:、安恒信息、奇安信、绿盟科技、信安世纪

集成IDC:科华数据、奥飞数据等

私有云:深信服(天津参与)、清云科技(领势)、浪潮信息(重庆参与)、清华紫光、神州长城、神州数码等。

钙钛矿出口临近了吗? 稳态效率再创纪录! GW级产线启动,资本密集涌入! (有股份)

人工智能太火了! 微软砸了100亿美元? 哪些A股有潜在的投资机会? (有股份)

华金证券出品

如果学生计划举办除夕晚会,他们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对于海淀科学院未来实验小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难。 在学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他们可以通过编程平台,用编程语言“指挥”虚拟角色表演,各种节目轮番载歌载舞,一场具有未来科技特色的“虚拟元旦晚会”可以上演。 学生的编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悄然提升。

作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的“标杆”,海淀区一直注重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趋势的研究,以及新技术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从教育光缆建设到智慧教室升级改造,从北京市首个区级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线到人工智能实验室测试,海淀区做出了一系列积极和十年来的有益探索。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英辉看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评价的变革,但对于教育系统来说,教育信息化永远只是辅助性是一种性行为的手段,其未来的发展必须与教育的规律相一致。

海淀科学院院长吴英辉 受访者供图

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说起

“十年前,教师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音视频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吴英辉回忆说,从教育信息化出现之初,很多老师还习惯用U盘或光盘拷贝教学课件,有的老师甚至将自己专门收集的资料刻录成光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2012年3月,教育部制定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方案》在发展任务中提到,要让全校师生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同年,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教育管理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这比过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代要好得多。” 吴英辉解释说,以前老师要找教学资源。 去图书馆阅览室,现在可以上网了。 互联网的出现,确实让教学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吴英辉举了一个例子。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解苏轼的诗《鼎风博》时想扩展一些知识,比如苏轼生活在哪个朝代,有什么爱好,同时代的诗人有哪些等等,这可以在网上快速学习。 搜索了这些相关知识后,“互联网+教育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大便利。”

同时,互联网的加入不仅影响课堂教学,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变革。

“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无纸化办公,海淀区也是全国率先推行无纸化办公的地方。” 吴英辉说,目前,全区所有通报信息均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全校每个学生都有一张One卡,有了这张卡,学生可以在食堂买菜,在学校商店购物,同时,学生的作业、考勤等信息都可以保存在卡片中”

在吴英辉看来,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节省了教育时间。 “整个教学过程,从备课到查找教学资源,再到上课、老师批改作业反馈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 “要抢修光缆、光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10年来,海淀区教育系统着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了三个统一建设项目。” “ 吴英辉说,“三统”建设项目是指在海淀区实施的教育光缆专网、无线班级通信、视频平台建设项目。

其中,教育光缆二期工程已于2018年12月竣工,两期工程共建设校级节点单元342个,试验网节点93个。 兆骨干千兆桌面四级联通联动,统一增加教育网出口带宽和学校接入带宽,更新增加必要网络设备,基本消除“网络孤岛”现象,实现全区教育网络。 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网络安全提前统一管理。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设备进入教育领域。受访者供图

升级改造近万间“智慧教室”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海量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涌入。但对于教师来说,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资源? 什么资源最有用? COVID-19 爆发后,教师和学生对在线资源的需求达到顶峰。

根据学科教学发展需要和师生实际需求,2020年2月5日,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正式上线,为师生提供优质在线资源服务。全区,引导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 这是北京市首个区级中小学资源平台。

面向中小学的幼儿园美育微课、七年级数学试卷解析、海淀区优秀非遗作品视频……记者看到,网上不仅有区级资源平台,还有校本资源和教育讲座。 该平台是一个拓展性的资源管理平台,属于主题学习资源。 成立之初,涵盖人文、科学、信息、学科、综合资源五大资源库。 资源库拥有三国演义解析、论语、中国古诗词经典朗诵、编程、科学探索、物理三科虚拟实验等拓展性、探索性资源子库、初高中生化、游学、职业规划、童话世界等综合课程资源。

吴英辉介绍,中小学资源平台共有三个课程来源。 一是海淀教师开发的课程,“其中有我们教科院和学校联合开发的”; 院校各类精品课程; 三是来自国家资源平台或其他专业资源平台的课程。

“我们还有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系统云课堂直播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入教师的视野,教师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各种资源。” 吴英辉说道。

为了让教育信息化真正触及师生,海淀在建设智慧教室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 近两年,海淀区完成了近万间智慧教室的升级改造。 升级后的智慧教室拥有互动触控一体机、推拉式绿板主体、双师课堂教学系统等,具备录音、扫码、互动、分享等功能,作为在线课堂和空中课堂的功能。

“现在海淀90%的中小学教室都变成了‘智慧教室’,都配备了触控一体机。” 吴英辉告诉记者,海淀在对学校教室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安装了触控一体机。 机,同时增加了录播系统,“在智慧教室里,触控一体机、录播系统、中小学资源平台都打通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资源平台上的内容。同时,老师也可以直接开启录课模式,不再需要找专门的教室录课,然后带着学生去录音专用教室,课堂教学越来越智能。

教师在培训中使用各种智能设备。受访者提供

学校“试水”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

“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应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022年3月,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能力;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吴英辉看来,海淀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让很多技术和设备设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吴英辉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例。 学生们在课堂上唱京剧。 借助虚拟技术,只需采集学生头像信息,即可生成穿着京剧服饰唱京剧的形象; 同学们在美术课上看到的东西 大部分图片都是平面的,但是现在借助虚拟技术,可以生成可以360度观察的三维物体。 “学生可以多角度观察,画出来的图也比较逼真,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变得特别生动。”

但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呢?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待探索。

碎片化信息有多少有用信息_旅游信息化_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

吴英辉介绍,建设各类实验室是海淀的一次尝试。 “比如,我们在教科院建设了一个人机交互实验室,主要用于教师培训。但我们也在努力向学校推广。” 吴英辉透露,目前海淀多所学校正在探索建设虚拟技术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海淀科学院未来实验小学还将建设国内首个集展示与教学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实验室2021年底。

作为展示与教学一体化的AI实验室,除了具备人工智能与编程学习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外,还展出了多款集展示与教学为一体的AI展品。 例如,通过围棋AI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能力; 通过AI ,学生可以将中文快速实时翻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语言,见证智能语音识别的速度; 而换脸装扮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展现了人脸关键识别追踪的神奇魔力……

“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而这样的新技术也应该被学生感知和理解。” 吴英辉透露,教科院目前也在编写人工智能教材,建设人工智能团队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在认为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编程素养,学生逐渐意识到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人工智能实验室,教师培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同时,海淀也在利用设在教科院的实验室,升级师资培养模式。

“我们教科院有8个实验室旅游信息化,包括虚拟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未来学校实验室。” 吴英辉介绍,它不同于传统的“一人讲,大家听”的培训模式。 实验室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变得更加活跃,“比如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培训一边查阅资料,随时与培训专家进行互动,同时老师自身的信息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还有虚拟实验室,老师可以体验到虚拟实验是什么样的。过滤器、如何使用大数据、大数据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在吴英辉看来,现在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与信息素养培训相结合。

互联网研究院成立、邀请海淀区知名教育科技企业入校、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进校……海淀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前行审判后。

谈及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吴英辉坦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的变革,但对于教育系统而言,教育信息化永远是一种辅助手段。 , “我认为教育信息化不能替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因为教育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以及态度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在这些方面,教育信息化还有性的限制。”

吴英辉还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教育精准化、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是无限的,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 并且去做。”

【同一问题的问答】

新京报:未来,您希望在哪些方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吴英辉:未来教育信息化仍需在优质教育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上下足功夫,确保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教与学全过程,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新京报:展望未来五年,您认为教育领域会发生哪些新变化?

吴英辉:展望下一个五年,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教育改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京报记者杨飞飞

苗晨霞编辑,李明校对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