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将数字化重建中轴线等历史景观-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北京西城区将数字化重建中轴线等历史景观

发表时间:2023-03-15

通过运用3D/AR实景导航、虚实场景交互等能力,数字化重建中轴线等重要历史景观;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科新区开展“二批”“马不停蹄”。 审批、电子证照等智慧场景应用试点。日前,西城区发布《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这是加快推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在此背景下,西城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勾勒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版图。

据了解,近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经济确定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西城区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多项举措,加快新基础设施、新场景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实施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持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方案》的出台,是西城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方案》着重抓好三个方面:聚焦西城区特色,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标杆引领; 聚焦场景展示,推动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金融街等重点区域建设

一批感知密度高的智慧园区

根据《方案》,将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建设安全感知的数据原生城区、打造原创创新的数字金融、弘扬多元融合的数字文化、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产业、激活品质——提升数字消费,打造治理良好的数字社会生态。

其中,明确建设安全感知数据原生城区的任务,强化绿色低碳赋能。 在金融街、金科新区、西单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感知密度高的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 率先改造建设一批原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照明系统,建设生态环境全要素智能监控系统。 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建设、交通、市政等各领域广泛融合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实现节能减排。生活和生产,并帮助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目标。

以推进数字文化多元融合为任务,支持老旧厂房、休憩空间改造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 挖掘系列文化IP,运用VR/AR等数字技术,穿越时空维度,复兴打磨西城传统文化IP,突破地域限制,塑造引进现代文化IP。 同时,支持古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天宁市第一文化科技创新园、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天桥之都演艺活力区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推动全市文化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公园。

推动5G+4K/8K超高清在演艺行业的应用,建设网络影院、数字影院,打造“互联网+演艺”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聚焦网络文化创作和生产能力,打造一批符合网络特点和规律、适合网络观看和传播的文化产品,造福海内外观众/听众。 推动老字号企业与数字文创企业合作,联合推出蕴含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数字文创产品。

开展“二批”、“无感审批”等工作。

智能场景应用试点

《方案》还将实施金融数字赋能、古都数字矿业、智慧商圈建设、城市强脑基础、数字生态提升、数字服务惠民工程等6个标杆工程。

在金融数字化赋能工程中,对金融街和金科新区进行数字化升级,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金融街和智慧金科新区。 为驻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和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建设一批示范引领的数据原生基础设施,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升级改造中推进智能楼宇建设。

探索利用光、波、磁等新型感知技术,统筹部署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基站等多模态、多源智能采集介质,推动静态、孤立的设施系统重构为智能化、互联化的城市生活形态。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园区开展“二次审批”、“无感审批”、“电子证照”等智能化场景应用试点。

在古都数字化挖掘项目中,通过运用3D/AR实景导航、虚实场景交互等能力,赋能古都魅力挖掘,提升西城特色文化体验和引导智慧文旅,带来可感知、可交互的虚实融合体验。 以中轴线应用为抓手,对中轴线等重要历史景观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展中轴线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和传播,讲好中轴线故事。

实施“行走北京计划”,通过数字场景复原技术,结合文化探路建设、景观观景廊道建设、历史遗迹保护等,打造展示印记的公共空间节点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让整个西城区域逐渐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博物馆,塑造城市印记的节点空间。

聚焦无人零售等新业态

打造数字消费标杆企业

《方案》明确设立四类标杆企业,包括在数字赋能、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数字消费等领域打造标杆企业。

争取央企衍生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企业落户西城,吸引全球科技龙头企业落户数字金融板块,推动形成百亿数字金融龙头和千亿综合数字金融集团。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细分领域积极孵化一批“单项冠军”和数字金融“独角兽”企业; 聚焦无人零售、智慧商圈等新业态,鼓励扶持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打造一批数字消费标杆企业,实现集群引领。

此外,《方案》还确立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源、数据资源在西城区先行先试; 争取在西城区率先实施“两区”建设; 引进、培养和服务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 引导数字经济就业新需求,完善数字经济就业扶持保障政策,在户籍、工作居留、医疗、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为合格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人才公租房。

据悉,根据《规划》,到2023年,西城将建成一批示范性领先的数据原生基础设施,数字金融中心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大幅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将培育出多种数字文化。 知名IP,央企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

到2030年,将西城建设成为数字产业驱动、产业数字赋能、数字场景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 建设全感知、高安全的数据原生城区,打造全球原创创新数字金融中心、彰显古都魅力的数字文化中心,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高地和数字新兴产业,数字消费的高地,既有特色又有活力,治理良好。 数字治理高地将构筑“一城两中心三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文/记者谢莉

通过运用3D/AR实景导航、虚实场景交互等能力,数字化重建中轴线等重要历史景观;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科新区开展“二批”“马不停蹄”。 审批、电子证照等智慧场景应用试点。日前,西城区发布《北京市西城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这是加快推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在此背景下,西城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勾勒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版图。

据了解,近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经济确定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西城区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多项举措,加快新基础设施、新场景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实施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持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方案》的出台,是西城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方案》着重抓好三个方面:聚焦西城区特色,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标杆引领; 聚焦场景展示,推动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金融街等重点区域建设

一批感知密度高的智慧园区

根据《方案》,将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建设安全感知的数据原生城区、打造原创创新的数字金融、弘扬多元融合的数字文化、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产业、激活品质——提升数字消费,打造治理良好的数字社会生态。

其中,明确建设安全感知数据原生城区的任务,强化绿色低碳赋能。 在金融街、金科新区、西单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感知密度高的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 率先改造建设一批原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照明系统,建设生态环境全要素智能监控系统。 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建设、交通、市政等各领域广泛融合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实现节能减排。生活和生产,并帮助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目标。

以推进数字文化多元融合为任务,支持老旧厂房、休憩空间改造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 挖掘系列文化IP,运用VR/AR等数字技术,穿越时空维度,复兴打磨西城传统文化IP,突破地域限制,塑造引进现代文化IP。 同时,支持古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天宁市第一文化科技创新园、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天桥之都演艺活力区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推动全市文化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公园。

推动5G+4K/8K超高清在演艺行业的应用,建设网络影院、数字影院,打造“互联网+演艺”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聚焦网络文化创作和生产能力,打造一批符合网络特点和规律、适合网络观看和传播的文化产品,造福海内外观众/听众。 推动老字号企业与数字文创企业合作,联合推出蕴含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数字文创产品。

开展“二批”、“无感审批”等工作。

智能场景应用试点

《方案》还将实施金融数字赋能、古都数字矿业、智慧商圈建设、城市强脑基础、数字生态提升、数字服务惠民工程等6个标杆工程。

在金融数字化赋能工程中,对金融街和金科新区进行数字化升级,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金融街和智慧金科新区。 为驻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和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建设一批示范引领的数据原生基础设施,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升级改造中推进智能楼宇建设。

探索利用光、波、磁等新型感知技术,统筹部署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基站等多模态、多源智能采集介质,推动静态、孤立的设施系统重构为智能化、互联化的城市生活形态。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园区开展“二次审批”、“无感审批”、“电子证照”等智能化场景应用试点。

在古都数字化挖掘项目中,通过运用3D/AR实景导航、虚实场景交互等能力,赋能古都魅力挖掘,提升西城特色文化体验和引导智慧文旅,带来可感知、可交互的虚实融合体验。 以中轴线应用为抓手,对中轴线等重要历史景观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展中轴线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和传播,讲好中轴线故事。

实施“行走北京计划”,通过数字场景复原技术,结合文化探路建设、景观观景廊道建设、历史遗迹保护等,打造展示印记的公共空间节点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北京智慧园区,让整个西城区域逐渐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博物馆,塑造城市印记的节点空间。

聚焦无人零售等新业态

打造数字消费标杆企业

《方案》明确设立四类标杆企业,包括在数字赋能、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数字消费等领域打造标杆企业。

争取央企衍生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企业落户西城,吸引全球科技龙头企业落户数字金融板块,推动形成百亿数字金融龙头和千亿综合数字金融集团。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细分领域积极孵化一批“单项冠军”和数字金融“独角兽”企业; 聚焦无人零售、智慧商圈等新业态,鼓励扶持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打造一批数字消费标杆企业,实现集群引领。

此外,《方案》还确立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源、数据资源在西城区先行先试; 争取在西城区率先实施“两区”建设; 引进、培养和服务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 引导数字经济就业新需求,完善数字经济就业扶持保障政策,在户籍、工作居留、医疗、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为合格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人才公租房。

据悉,根据《规划》,到2023年,西城将建成一批示范性领先的数据原生基础设施,数字金融中心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大幅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将培育出多种数字文化。 知名IP,央企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

到2030年,将西城建设成为数字产业驱动、产业数字赋能、数字场景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 建设全感知、高安全的数据原生城区,打造全球原创创新数字金融中心、彰显古都魅力的数字文化中心,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高地和数字新兴产业,数字消费的高地,既有特色又有活力,治理良好。 数字治理高地将构筑“一城两中心三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文/记者谢莉

作者丨简静

专案经理

图片丨1/6图片工作室

首钢是首都北京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缩影!

首钢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之一,是中国工业发展史和中国炼铁史的重要代表。

首钢园区规划沙盘

北京申奥成功后,为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2010年底,首钢北京石景山园区炼钢主要工序全面停产。 闲置的首钢北京园区没有拆除,而是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在原工业场地上进行规划改造,打造中国首个以钢铁工业文物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公园。

项目介绍

项目定位:以钢铁工业文物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园区面积:8.63平方公里

项目业主: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首钢国际工程公司筑景设计

合作设计:北京清华同恒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鑫工作室、同源(北京)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创作时间:2016.3-2016.10

竣工时间:2017.8

首钢北京园区因北京夏季奥运会关停搬迁,又因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冬奥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中心。 作为北京工业区改造改造中的明星项目,现已成为城市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那么,首钢北京园区是如何成功晋升为产业区转型之星的呢? 关注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1个

以设计为主导,强化厂区工业风格‍

1、空间结构:首钢片区整体形成“一轴、两带、五区”

轴线:长安街首都功能轴线

五区:冬奥广场区、国际交流展区、科技创新区、综合服务配套区、战略空白区

两条带: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

2.园区风貌:改造尊重原有产业结构机制和风貌,保留老工业的历史记忆

1)保留园区重要工业建筑——百米高的首钢三号高炉

在首钢百年历史中,3号高炉是首钢人创造的拥有200多项专利的“功勋高炉”。 塔顶78米处新增空中玻璃栈道,“十里钢城”、奥运冰雪大世界、新首钢大桥、永定河、石景山尽收眼底.

2)临城依山傍水的空间布局

三号高炉旁边的水池有个好听的名字——修池。 建于1940年,原为高炉工艺冷却水池。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其实水下暗流涌动。 设计师在原有水深约4.5米的水下空间植入了一个3.6米高的地下停车库,可容纳800多辆汽车。 此外,秀池下还隐藏着一座水下展厅,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3)最大限度保留极具工业风的【空中带廊】,强化园区独特氛围

走在空旷干净的旧址大道上,从穿过的空中带廊,到地面上带有独特文化符号的井盖,浓浓的工业气息将你包围。

3、建筑改造:在尊重原有工业肌理的基础上,注入多元文化展示与交流功能

1) 炼铁高炉 [No. 3高炉】过去现在是大展场

园区内高耸的2500立方米3号高炉是首钢老厂区冶炼系统中最典型的生产线。 在首钢近100年的炼铁发展史上,3号高炉是一座“功勋高炉”,是首钢企业形象的代表,是几代首钢人记忆中的依靠。

2)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

展厅位于首钢公园秀池中心,隐于水面之下,由水下展厅、回廊和功德柱组成。 水下展厅主体为圆形天井,与通透的中庭形成强烈的肌理对比。

3)【西十仓】,昔日用于储存和运输高炉炼铁原料,现改造为东奥组委办公场所

园区内大量与炼铁技术相关的工业遗迹,如原三号高炉、冷却塔、热电厂、精煤车间等工业结构,承载着大量的地方集体记忆,改造标志着原园区从工业性向城市性的彻底转变。

4) 工业原料的圆柱形仓库【北汽筒仓】也被改造成创意办公空间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西施筒仓。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京视察时称赞道:“首钢工业园的保护性改造,让人们记住了首钢、北京和中国的一段历史,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做法。”

5)改造后的【冬奥展馆】,展示首钢园区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技术

展区分为场馆规划、建设与改造、冬奥会筹备进展、群众体育与冰雪产业、奥运遗产与奥运藏品、互动体验等。 借助全景屏幕、模型、互动体验设备等展示冬奥会筹备情况。 工作进展体现了绿色、共享、开放的办奥理念。

6) 原先的【还焦还矿库】改造成了充满工业风的酒店餐厅和酒吧

别具一格的“钢景房”——首钢工舍精品酒店由首钢第一空压站等四栋工业建筑改造而成,是该市首家具有工业特色的新型酒店。

2个

把握冬奥会建设灵活专业场馆

1、冬奥会契机,场馆绿色化、专业化改造

为满足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需要,首钢公园将逐步建设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的训练场馆。 同时,还建设了网球场、酒店式运动员公寓等配套设施。 北京冬奥会首钢园区原有工业厂房和构筑物改造项目,以及奥运后的再利用考虑,充分体现了绿色主办的理念。 其场馆改造的专业性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专家的认可。

1)【国家冬训中心】由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馆组成,绰号“四冰”

冬训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是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运动员训练场馆。 是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的专业场馆。 冰球馆利用原首钢职工宿舍区改建而成,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 冰壶馆、花样滑冰馆、短道速滑馆由原首钢自备电厂精煤车间改造而成,长300米,宽67.5米,高16米,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 场馆配备一流的LED扩声、视频播放等运动专用设施,配备运动员休息室、医疗室、体能训练区等空间,满足专业化、赛事化、国际化标准。

2)【首钢跳台滑雪】不仅是一条灵活多用的滑雪道,更是一座巨型城市艺术地标

首钢跳台滑雪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市区唯一的雪上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永久保留使用的跳台滑雪台场馆。 设计方面,大跳台的灵感来自敦煌飞天壁画。 它犹如一条飘在空中的彩带,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与石景山、群明湖、电厂、高线公园、制氧机等构成永定河东岸壮丽的天际线。 . 首钢跳台滑雪台全长约160米,最高点约60米。 通过改变跑道的外形,也可以改造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跑道。 赛道和终点区既满足冬季雪地赛事的设计要求,又考虑了举办高空滑索、滑草等夏季极限运动和演艺活动的可能性。

3)【首钢极限公园】首家国际级专业极限运动比赛场地,北京最大的户外滑板、攀岩场地

首钢极限公园是中国轮滑协会、中国登山协会和首钢在首钢公园建设的首个极限运动主题户外运动场馆。 项目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由滑板运动区、攀岩运动区和休闲活动区组成。

滑板区:滑板区包括热身区、街道区、滚球区,可满足国际专业比赛,也可向轮滑、滑板爱好者开放,还有小轮车、平衡车等运动的。

攀岩运动区:攀岩区包括三组攀岩墙,分为抱石区、速度道、难度道。 攀岩设施达到国际标准,可承办国际攀岩赛事; 还有热身区和儿童攀岩区。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休闲活动区:休闲活动区内已建成小广场、绿地、公厕,将成为非专业运动人士休闲娱乐的场所。 未来,观众可以观看各种极限活动或比赛。

3个

亮灯点亮高炉旧记忆

1、三高炉灯光秀再现生产热火朝天

红色的外表,就如同炉中钢水的颜色。 三号高炉是首钢园区第一批改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第一座由大型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民用建筑。 入夜,3号高炉通体亮起红灯,仿佛炉内又灌满了铁水,再现了往日生产的热情。 高大宏伟的建筑,鲜红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将人们带回首钢昔日的记忆。

2.跳台滑雪台,北京西夜色魅力新地标

首钢公园跳台滑雪大平台与石景山游乐园、醴园公园共同打造夜间消费圈,成为京西夜经济新地标。 2019年底,首钢园区跳台滑雪大平台正式竣工交付。 结合周边建筑,打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灯光秀,包括“飞天冰雪”、“百年钢火”、“奥林匹克精神”三个场景,实现了大跳台的惊艳亮相。

3、网红星巴克,京西最酷的聚会场所,丰富京西夜生活

三号高炉对面,就是京西新晋的网红星巴克。 简约的建筑形态与工业风格完美融合,吸引着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4个

产业重构,打造时尚都市生活

1.发展创新产业,重点发展体育+、文化创意和数智产业

多种业务类型,更丰富、更集成的功能和布局

首钢搬迁调整后,原厂区以全新理念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围绕首都功能定位,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机会。 百年首钢似乎风头正劲,时尚、科技、跨界尽在其中。

2、体育产业:发展以智慧场馆为核心的体育赛事,带动体育融合及衍生产业

1)国际标准场馆运营

体育产业方面,首钢园区拥有国际标准训练馆3个、冰球馆1个。 还将建设冬奥会大跳台和极限运动训练场。 适用于以智慧场馆为核心的场馆和赛事的发展。 运营、带动体育融合及衍生产业,如体育科技研发、体育培训、体育经纪、体育传媒等。

2)发起冰雪产业基金,建立企业孵化器

此外,集团还拥有丰富的体育产业资源,包括首钢男篮和女篮,都可以嫁接到首钢园区。 2017年9月,首钢集团与国际数据集团(IDG)共同发起设立冰雪产业基金,成立冰雪产业企业孵化器,就是这一产业战略的具体体现。

拍摄于首钢公园

3、数智产业:结合体育+和文化产业,为数字新技术提供产业应用场景

智慧园区的建立需要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 在数字智能领域,首钢集团拥有较长的产业链,其转型升级离不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首先,引进百度、阿里成为自动驾驶示范区。 预计2022年冬奥会期间,园区无人车数量将达到100辆以上,覆盖首钢园区整个北部区域; 到2025年前后,无人车数量将扩大到1000辆以上,覆盖整个园区,服务范围将达到15万人。 二是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首钢园区打造成国内首个5G示范园区,在5G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规划设计推广、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最后,借助大数据优化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园区。 未来,首钢园区还可以利用园区实时数据资源北京智慧园区,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优化园区公共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园区。

4、文化创意产业:在园区举办商业、艺术活动,聚集人气,创收

现在的首钢已成为时装秀,三高炉一楼3100平方米和二楼2600平方米分别建成了“北京工业博物馆”和“首钢博物馆”。 在前高炉内,先后举办了梅赛德斯-奔驰新车发布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2019首钢公园环保舞蹈表演等活动。

1)【高炉时装秀】三座高炉变身新奇酷炫时装秀,百年再闪耀

通过独特的场地设计和别具一格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热爱时尚的年轻人。 首钢园区3号高炉作为活动场地的“首秀”是2018年11月的奔驰汽车发布会。发布会当晚,园区白红灯火通明三座高炉相互呼应,这座杰出的高炉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复活。 人们不禁感慨“走出首钢的钢又回来了”。 此次发布会别出心裁地设置在炼铁高炉,将首钢三高炉的工业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年轻、时尚、科技豪华的新车发布活动完美融合。 这种汽车、人和空间的混合搭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个性化,并成为创新的典范。

2)【实景舞蹈表演】带来形式新颖的环境舞蹈表演,提升园区艺术氛围的同时聚集人气

园内的户外表演场地也十分丰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首钢公园的表演场地比较集中,公园本身就具有后工业气息和独特的个性。 它是享誉世界的东方符号,更重要的是,它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结尾·

关于作者

简晶

文旅咨询部项目经理

2017年加入华高,在前沿产业、县域发展、城市更新等领域拥有丰富的顾问经验。 擅长会展经济的城市规划,对德国城市发展有深入研究。

参考

1.首钢园区官网

2.这个老厂区的重生,犹如宏大的科幻场景!

3、从老钢厂到冰雪乐园——首钢老工业区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