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不沿着边缘,不沿着海岸
贵州有“海”
是大数据的“蓝海”
在这片“蓝海”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获得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农业、服务业、民生、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的展示场景企业大数据,科技感十足。 这就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缩景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展示中心。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探索贵州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奥秘,厘清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感受大数据给贵州带来的变化。
2013年,朗玛借助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实现智慧医疗领域的拓展。 在省、市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目前已完成医疗信息化服务、互联网+专科建设、智能便携等领域的业务布局。健康检测设备、5G技术应用、药品流通。
2023年1月,公司实现产值9200万元,同比增长17.6%,预计一季度实现产值3.5亿元。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码贵州”正在成为一个满足网购、旅游、休闲等多种消费场景需求的平台。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一码贵州”已成为展示、销售、推介产品的新渠道。 不同主体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的需求,真正实现以技术和服务将贵州各个角落的小生产者与全国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核心目标。
截至目前,平台用户已突破1500万,入驻商户5.75万家,上线商品66.26万件,完成订单965.36万笔,实现交易额286.17亿元。
截至目前,“贵商易”平台累计注册用户96.27万户,其中市场主体74.37万户。 全省通过“归商易”平台累计上架政策文件1370件,申报企业3.4万家,通过企业2.13万家。 全省兑现资金8.69亿元(含减免),其中贵阳市通过“贵商易”平台实现市级资金政策性兑现约1.73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国内率先探索了数据流通交易的价值和模式。 2022年以来,进入优化升级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入驻数据商451家,其中省内数据商228家,占总数的50.55%; 省外数据商223家,占总数的49.45%。 共撮合交易157笔,交易金额3.82亿元。
文案:吴舒
设计:李菁菁
一审:曹毅
二审:林萌
三审:李贝
风力发电机助力冬奥场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应,自动驾驶让5G无人车传递火炬成为现实……2月9日,由主办方主办的“双奥城市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 2022新京报讯 35家国内外媒体56名记者探访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和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应用试验基地,感受创新北京的力量与活力。 令不少记者惊讶的是:“冬奥会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硬核技术!”
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风科技产业智慧园是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 可感知、可思考、可执行的绿色公园生态系统。
科技园内,3000多平方米的光伏智能大棚让记者有些好奇。 这是可再生能源在农业领域的一次尝试。 温室顶部铺设薄膜光伏板,供自用和剩余电力并网。 用于自动环境控制管理和物联网设备的电力大部分来自光伏发电。
“我很关注内地在碳中和方面的一些新技术,所以想来这个园区一探究竟!” 中国香港媒体记者采访金风科技园三个小时,走过中控室、展览馆、文体中心、温室大棚等场馆,仔细了解这个园区是如何率先实现“碳中和”。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费用是多少?” “其他园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实现‘碳中和’?” 上午行程结束,金风科技在新加坡亚洲新闻社、朝鲜中央通讯社等外媒记者举行了专题新闻发布会,积极提问,就新技术提出了很多专业问题。 发布会结束后,大家围着金风科技副总裁追加提问。
除了屋顶的光伏板,园区内还有巨大的风车,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能源。 这是金风科技的老字号。 “14年前,金风科技33台1.5MW风机在官厅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风电场是北京市首个规模化利用风能资源的项目。 奥运会期间,为北京奥运场馆20%的电力供应提供绿色保障,之后每年提供约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可满足1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2022年北京智慧园区,低碳绿色又将与北京冬奥会联系在一起。 金风科技参与建设的张北新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项目,将让张北之风“点亮”北京之灯,助力冬奥场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应。
2月2日,在首钢园区,一辆5G无人车化身特殊“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有5G无人车参与火炬传递。 这辆车“开”进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百度阿波罗科技园。 在2月9日下午的探访中,这款充满未来感的无人车吸引了大批记者的目光。
“‘汽车机器人’可以通过三重能力为人们服务。” 百度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首先,它具备L5级自动驾驶能力,不仅不需要人驾驶,而且比人驾驶更安全; 其次,它具有语音和人脸识别功能。 等多模式交互能力,分析用户潜在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此外,车载机器人还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升级的能力,服务于各种场景。
深入采访这些高科技高地,记者感叹:“北京冬奥会的背后,硬核科技支撑真多!” 而这只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缩影。 (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