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都”贵阳,“产城融合”助力城市发展丨楼市地理学-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大数据之都”贵阳,“产城融合”助力城市发展丨楼市地理学

发表时间:2023-05-05

“天不晴三日,地不平三尺”。 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贵州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三分银子”的尴尬处境。

然而,今天与过去不同。 截至目前,贵州已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全省桥梁达2万多座。 在世界桥梁中,贵州拥有40多座桥梁,TOP10桥梁中贵州拥有一半。 道路完全打开。 同时,近十年来,贵州化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企业齐聚贵阳,为贵州经济注入新动力。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贵州的城镇化率也在快速上升,从2012年的36.4%上升到2022年的54.81%。作为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一直是全省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 近十年来,随着碧桂园、保利、万科、美的等品牌房企的入驻,贵阳的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完成了“老城”向“新城”的转变。

宜居之城“甜蜜贵阳”

外省人提起贵州,“茅台”、“黄果树瀑布”、“酸汤鱼”是常被提及的话题,但鲜为人知的是,每当酷暑袭来,贵州就是避暑胜地。 贵州六盘水素有“中国凉都”之称的贵州省省会贵阳,素有“夏都”之称。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加上森林覆盖率高,贵阳每年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25度左右,体感十分凉爽。 ,晚上睡觉不需要开空调,甚至还需要自己盖被子。 “酷贵阳”已成为贵阳的金字招牌。

但从产业发展来看,作为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山地覆盖,90%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 土地贫瘠,交通不通,经济自古不发达。

1960年代在“三线建设”的带动下,一批颇具规模的军工企业迁往贵州,也为贵阳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改革开放后,贵阳因地理位置、山地地形等因素,经济增速逐渐拉大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贵阳凭借地质稳定、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土地价格低等优势,有利于大数据服务器的布局,2013年以来,贵阳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有扭转经济落后态势的趋势。 2015年,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落地贵阳; 2016年,贵州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18年,贵阳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中国联通、华为、腾讯、苹果等企业的数据库已落地贵安新区。

借助“大数据”产业和“强省省会”战略的推动,近10年来贵阳的经济增长也提速。 数据显示,2022年贵阳市生产总值将增至4921亿元,是2012年1634亿元的3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贵阳的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2021年,贵阳常住人口将增加到610万,比户籍人口445万多出165万。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产业”与“新城”相得益彰

近十年来,贵阳的经济发展迅速。 其中,除了“大数据”行业的支撑,房地产行业也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明显改善贵阳市面貌。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_产城融合_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时间回到十年前,2012年的贵阳,全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花果园”和“未来方舟”两大刚需超市如鲶鱼般搅动了整个贵阳楼市。 价格战、营销战之下,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之际,贵阳楼市成交均价跌至4670元/平方米。 从产品需求来看,当时贵阳的商品房市场以刚性需求为主。 与此同时,保利、美的等品牌房企承建的洋房也进入市场并大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刚性需求的垄断。

2012年的贵阳房地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竞争激烈,但仍有房地产企业迎难而上,首次进入贵阳房地产市场。 品牌地产公司碧桂园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碧桂园首次在贵阳拿地,拟在贵阳市花溪区打造生态大型项目,涵盖休闲区、旅游区、养生区、度假区、娱乐区、商业区——花溪碧桂园。

花溪碧桂园

碧桂园首次进驻贵阳,质疑声此起彼伏:“这面民族地产的大旗能否在贵阳房地产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销售额达17亿元,以扎实的成绩证明了品牌实力。

“城镇化不是让居民安家买房,而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在当地安居乐业。”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曾表示。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碧桂园除了打造住宅产品外,还加入了与贵阳产业共成长的行列,收购并运营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西南国际商贸城,打造碧桂园贵安绿色金融港将抓住2021年“强省省会”发展机遇,推出标志性超级综合体——碧桂园贵阳中心。

以观山湖区西南国际商贸城为例。 观山湖区,因区内观山湖公园而得名,位于2000年开工建设的新城区。2012年,贵阳市观山湖区正式成立,被贵阳市定位为中心城区。全市“双核多组团”“双核”之一,贵阳市行政中心、贵阳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展中心、贵州金融城、贵州西南国际商贸城、贵州省博物馆、贵阳高铁北站等省市重大功能设施落户于此。

2011年11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去旧城、建新城”的决策部署,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金阳新区(现观山湖区)大型综合商业批发市场——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9月,碧桂园与西南国际商贸城强强联手打造中央生活区观山湖区。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载体之一,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相当于1400个标准足球场。 一时间,商户超过10000家,业态达60多种。 少一些“商业神话”。 然而,近年来产城融合,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零售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商业流通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 作为专业市场,西南商贸城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2019年,碧桂园集团首次在贵州试点“地产+商贸城”双主营业务模式,进驻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打造贵州商品交易中心和现代物流港。 在碧桂园集团的带动下,西南国际商贸城的发展模式逐步向商务体系、产业整合、物流信息化、新零售孵化与加速器、会展与渠道建设等方向延伸,发展成为智慧会展与物流产业新城。

西南国际商贸城

至此,西南国际商贸城已形成“三园六馆”的建筑格局。 “三园”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仓储园区。 床品亲子馆、酒店用品、五金、机电收藏馆、跨境电商品牌馆、灯饰布艺软装家居馆。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一站式采购模式的“大而全”但缺乏特色,已不再是西南国际商贸城的运营思路。 该模式已成为西南商贸城运营的新目标。 据公众号“碧桂园商贸”发布的数据显示,经过多方调整升级,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人气飙升,成为区域商户进货批发的首选。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_产城融合发展模式_产城融合

有工业就会有人,住房的需求也会随之而来。 践行“以产立市、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理念,碧桂园不仅为西南国际商贸城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还打造了一个住宅项目项目位于西南国际商贸城商圈——碧桂园·西南上城,周边教育、商场、医院、交通等配套齐全。 对于在西南国际商贸城商圈工作的业主来说,居住在西南上城,通勤距离大大缩短,产城融合的模式让业主住得方便。

“深耕贵阳”是战略目标

秉承“与城市共成长”的理念,碧桂园也在与众多品牌地产企业的竞争中,在贵阳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碧桂园连续两年位居贵州房地产市场份额第一。 近年来,碧桂园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始终位居贵阳销量前列。 对此,碧桂园贵州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碧桂园对城市的选择,对城市的深耕,与城市的政策落地有关。 此外,碧桂园定位于满足自住需求,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快速发展赢得市场。

碧桂园集团贵州大区

据悉,近10年来,碧桂园在贵州30多个市县建设了70多个项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园集团贵州区域累计在贵州省投资超过1265亿元,上缴税金超过50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约1.9万个。 目前,碧桂园集团依托丰富的产业集群,在贵州投资了房地产、商业、建筑、教育、绿色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并非一成不变。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见顶的时候,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贵阳房地产市场的去售也受到影响,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据58安居客研究院统计,2022年贵阳房地产市场受市场环境和疫情影响,新房市场成交482.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价格方面,2020年以来,贵阳房价持续走低。 2021年单价跌破万元,整体价格以“9”开头。

2022年贵阳新建住宅年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21%。

进入2023年,贵阳楼市整体回暖。 据贵州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的《贵阳·贵安楼市月度报告》显示,2月份,贵阳市销售商品房7460套,销售面积69.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6.68%,环比增长65.55%; 销售额65.86亿元,同比增长249.02%,环比增长72.95%。

碧桂园贵州区域相关人士表示,市场将继续小幅回暖,下半年量价齐升的可能性较大,但涨幅不会特别明显。 此外,预计2023年贵阳新房整体销量在500万平方米左右,整个市场很难回到之前年销量800万平方米甚至10套的水平。万平方米。

此外,据上述碧桂园相关人士分析,近十年来,贵阳商品房市场以投资和刚性需求为主,包括地市、城市进城的客户。地市、老城拆迁客户,改造客户较少。 近年来,客户占比持续提升,因此集团有望成为未来潜在的主要客户。 此外,由于贵阳的不断发展和省会实力的增强,外地客户也将成为贵阳未来市场的一大客户群。

“一二线城市将是碧桂园未来的重要市场,同时,深耕贵阳也是碧桂园在贵州的战略目标。” 碧桂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23年是碧桂园进入贵州的第十个年头,同样充满挑战和机遇。 一年里,碧桂园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信誉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谋划发展,谋变赢未来”为核心,统筹谋划区域新发展,努力开拓创新,谋求更多新机遇。

坚持制度理念,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处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叠加期,湖州当前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十四届八中全会精神。党委、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系统的观念认识和把握大局湖州智慧园区,以系统的方式统筹推进,高质量建设现代滨湖花园城市。

在科学分析“十四五”规划和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环境后,湖州认为,随着生态、区位、交通、商业成本的叠加优势更加突出,湖州正在迎来战略地位不断凸显、生态红利加速释放的时期,是高质量赶超发展时期科学规划建设现代滨湖园林城市的大好时机。

建设现代滨湖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提升城市能级、突出城市特色。 湖州将加强绿色赋能、创新赋能、改革赋能、开放赋能、数字赋能,打造更具领先的生态示范城市、更具竞争力的绿色智造城市、更具吸引力的湖滨旅游之城、更具爆发力的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更加凝聚的枢纽门户城市,更加向心的美丽宜居之城。

近日,高318米的南太湖CBD主地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建成后,这座湖笔形高层建筑将成为“美丽繁华新江南”的新地标。 南太湖新区是湖州提升城市能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 南太湖CBD是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 据悉,湖州正以全新的视角和新的视角,全力打造长三角东西部、南北联通的重要枢纽、上海都市圈的西翼门户。发展愿景,从而提升城市能级,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承载力。 、辐射力,着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内外循环有效的市场枢纽、培育新消费新业态的商业转型枢纽。

生态是湖州最大的特色。 在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的过程中,绿色的特色无处不在。 湖州经信局最新数据亮眼:全市90%的规上工业企业建成绿色工厂。 湖州围绕建设国家绿色智慧城市,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 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在经济生态化的同时,生态经济也在持续。 当前,湖州正在共同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建设。 全包旅游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建设长三角中心园林,将为富春山居在新时代的图景增光添彩。

创业关键在人。 湖州明确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运用系统理念和方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探索完善创新执行体制机制和争先创优机制,加大对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考核保障力度,激励党员干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并发挥以实际为先,做好事的团队文化。 在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省排头兵、争创“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新征程中,决胜前行、再创佳绩、展现新面貌。 (杨新丽、罗彤、丁侃)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