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引领“生产节拍”——走进山河智能一探究竟-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智能工厂”引领“生产节拍”——走进山河智能一探究竟

发表时间:2023-05-23

新华社长沙9月23日电 题:“智能工厂”引领“生产节拍”——走进山河智能一探究竟

新华社记者 刘良衡 白甜甜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型挖掘机总装车间里,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 由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这个“智能车间”大约每30分钟就有一款产品下线。

在“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山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一款创新产品——液压静力桩机起家,现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和世界一流企业。 20家挖掘机企业。 产品远销国内外。

山河智能中型挖掘机总装车间于去年9月正式投产,其中蕴藏着诸多“黑科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挖掘机的总装要经过上车、底盘、车装等多条板链式装配线,共11个工位,33道工序。 由于采用了自动拧紧机、底盘翻转机、自动注油机等设备,许多关键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智慧工厂实训室_智慧工厂工业4.0_智慧工厂

固定、提升、翻转、落地……在底架流水线上,几千公斤重的中型挖掘机翻转底架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 短短两分钟,自动翻转机让底框平稳翻转180度。

“翻动笨重的挖掘机底盘,在过去是最费力的活儿。” 山河智能中挖总装车间主任刘挺表示,如果是人工完成,需要两个以上的工人翻底盘,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安全,而自动车床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底盘装配中,拧紧螺栓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 过去,至少需要两名装配工才能使用扭矩扳手。 山河智能中挖装配车间技术工人龚贤说,现在有了自动拧紧机,只需一个工人操作,就能轻松拧紧螺栓。

除了这些自动化制造设备,整个“智能车间”还有一个无形的“神经中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订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解到每个工位。 工人完成操作后,按下控制台上的“报告”按钮。 当所有绿灯闪烁时,半成品自动传送至下一工位。

智慧工厂实训室_智慧工厂_智慧工厂工业4.0

与传统制造方式相比,“智能车间”中挖掘机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过去,中大型挖掘机的“生产节拍”是每台7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70分钟就有一台下线。 今天,在不增加工人数量的情况下,“节拍时间”减少到每个单位约 30 分钟,这意味着生产能力翻了一番。

沿着流水线行走智慧工厂,在中挖总装车间的产品下线区,蓝色喷漆的挖掘机如钢铁巨人般直立而立。 刘婷自豪地告诉记者,山河智能挖掘机90%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关键控制器等零部件实现了自主研发。

目前,山河智能已在全系列挖掘机、现代凿岩装备、特种装备等10多个领域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200多个规格型号的高端装备产品。

随着“智能工厂”的高效生产,企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COVID-19疫情的一定影响,山河智能的表现依然不俗。 8月24日,山河智能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晒出半年度“成绩单”: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9亿元,一年同比增长26.07%,实现营业收入约43.8亿元,同比增长20.68%。

“我国挖掘机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支撑了国产装备制造业。这条通过自主创新谋求长远发展的道路,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坚定走下去。”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董事长何清华表示。

说起厂房,很多人的印象是阴暗、油腻、锤击声和焊接声。 事实上,随着贵州大数据和工业4.0带来的时代变迁,贵阳“千企改造”工程的深入推进,贵阳智慧工厂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

2014年以来,贵阳累计获得力源液压、贵阳海信等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4家航天电器、振华新韵电子等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 溧阳航空、亚光电子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

汉方药厂生产设备实现数据监控

生产智能,车间无人

说起厂房,很多人的印象是阴暗、油腻、锤击声和焊接声。 但走进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提取车间,干净整洁的车间让人印象深刻。 10多个提取药液的大罐子在车间里工作着,散发着浓浓的中草药味。 偌大的厂房里,几乎没有工人,偶尔会有一两个工人走进车里检查。

提取车间旁边的控制室内,两名操作员坐在电脑前,盯着墙上的显示器提取大罐的数据,不时敲击键盘进行控制。

“通过数据来控制大罐的温度和时间,既准确又容易。” 说起公司的智能化系统,提取车间的技术员杜瑞刚眼角挂着笑意。

汉方药厂生产设备实现数据监控

他告诉记者,提取车间负责将药材原料按比例放入设备,设定温度和时间,收集提取液。 他在提取车间工作了 5 年。 公司没有开发这套中药提取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一直都是由工人控制。 “两个人负责一个罐子,提取的温度和时间都是凭经验掌握的,有时候还得把大罐子打开看看好不好,否则三五年都无法运转”

“大数据的应用和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贵州汉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世林说。

药包车间内,4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 成品药送到这里后,所有的药都会被机器打包进盒子里。

“以往,包装环节是用工人最多的地方,熟练的工人一般都是左手折叠说明书,右手装药。” 张世林说,现在,工人只需要在最后取出包装好的成品即可。

汉方制药厂控制中心

“数据的收集、分析、再利用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张世林表示,通过这些智能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实现了中药制剂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生产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还可以追溯到生产数据的源头,轻松找出问题的原因。 同时,有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据,更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

张士林告诉记者,目前,大数据技术和自动化生产已经融入到汉方医药的生产、包装、物流、管理等各个环节。 接下来,他们会将智能化应用到销售、售后等部门,并推出相应的管理系统和APP。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向消费​​者发送一些福利活动。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表达对产品或公司诉求的渠道。”

大数据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

焊接机器人、装备生产线……构成了智能工厂的实体工厂。 如今,在贵阳,这样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

在贵阳吉利智能工厂,自动排产、自动跟踪预警、自动故障推送等智能制造,可满足五类车型的混线生产……各种机械臂已经完全取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吉利汽车生产线

智能工厂的背后,有一个“智能大脑”,对生产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转化,最终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

吉利汽车生产线

“大数据技术融入到汽车生产的方方面面。” 贵阳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陈浩表示,“从建立虚拟仿真工厂到提前规划定位生产流程和机器人工位,尽早实现对工厂生产核心的解决方案。量产阶段,90%以上的技术问题;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现场作业实时指导,扁平化管理模式;仓储系统和下游供应链紧密衔接,实现内外物流可视化、物料零时中转、减少库存积压,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构建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制造与管理体系。

“机器换人”提升企业生产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带来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让企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以前需要10个工人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完成。” 贵州汉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世林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充分发挥工业装备、技术和材料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汉方药业通过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转型升级后,从业人员减少50%,产能却增长10倍,药品质量控制达到100%。

“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提质增效,融合越深,效果越明显。” 贵阳市工信局吴迪说。 例如,贵阳海信投资5000万元建立以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智能车间,引进近30台智能机器人,升级改造6条生产线,工厂员工从1000人减少到500人,裁员比例高达50%,节约人工成本近5000万元。 同时,提质增效,运营成本下降26.78%,生产效率提升108.28%,产品次品率下降27.56%。

贵州航天电气建立了完善的综合办公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工程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生产数据趋势分析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麻花针车间产能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近100%。 加倍; SJ018产品流水线,工人人数从42人减少到28人,日产量从8000个提高到12000个; 电缆标签工人的数量从近60人减少到10人。

航宇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航空数字化智能工厂。 通过应用国内领先的航空产品锻造过程智能化和数字化过程控制技术,实现产品精细化,材料利用率由8%提高到35%。 企业产品设计已经实现。 周期缩短50%,制造周期缩短66%,备件减少50%,实验原材料节省25%。

让更多企业成为智能工厂

随着贵阳市“千企转型”工程的深入推进,智能工厂在贵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悉,2019年,贵州省两化融合水平处于全国第三梯队水平,在第三梯队中排名第二。 2019年全国工业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

2014年以来,贵阳累计获得力源液压、贵阳海信、盘江民爆、兴达建材、航天电器、航宇科技等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航天电器、振华新云电子同济堂、贵州同济堂、盘江民邦等4家企业荣获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 溧阳航空、亚光电子、贵州轮胎、奇瑞万达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

2018年,中国振华“振华集团级互联网工厂网络集成创新应用”项目、贵州开林集团“磷化工全流程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信息技术。

2019年航天风华、航空电机、西南工具、广州氧化铝、贵州贵航、安吉华源、中铝彩铝等7个企业项目入选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占全省70% ; 中国振华磷酸盐集团、宇蝶电气、亚光电子等18个企业项目获得2019年度“万企融合”省标杆项目,占全省的29.5%。 2019年,贵州航天电气有限公司高端电子元器件精益柔性协同制造应用荣获2019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未来,贵阳市工信局将以“千企融合”为引领,推动制造与网络平台深化融合、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贵阳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平台、贵阳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等,链接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国内优秀、强大的数据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规模在内的丰富智能应用。 为更多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服务。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