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系统上线试运行将进一步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材料不明确、不规范、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调等难点和堵点,推动项目审批逐步实现“一站式办理” 、一站式管理、一站式查看”。
从传统的纸质审批到今天的数据共享; 从过去分散的流程到现在的业务协作; 从过去的规划不明确到现在的自动比对……四川工程建设立项审批即将迎来根本性变革。
1月20日,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上线试运行,着力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材料不清晰、不规范、信息不共享、和不协调的业务。 发挥“全省统一、兼顾差异、五区联动、联动共享”的思路工程管理系统,从六个方面推进项目审批,逐步实现“一张网办、一张网管” , 以及一个用于观看的网络”。
50天搭建新系统 4地17个部门同步试运行
“我们已于1月17日开展试运行相关培训,新版审批管理系统已经上线,改变了以往项目审批的传统方式,可以解决审批效率低的问题,以审稿为例,告别以往的纸质审稿方式,改为数字化审图,从出图到审图全程可追溯,可追究责任生活。”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面推广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部署。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经过200余人历时近50天的项目建设,该系统于1月20日正式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密切跟踪监控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不断优化新系统运行和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具有专用门户、综合窗口受理、综合审批、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中介服务、数字化审图等核心功能。水、电、通讯、安装。 模块。 试运行期间,攀枝花、绵阳、遂宁、眉山等4个试点城市,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等17个省级部门,选择进行同步测试。 试运行结束后,将于今年年中全面启动,覆盖全省各市(州)、各部门,全年承担全省建设项目审批约1.5万亿元.
缩短时间,减少环节,将房屋建设审批的运行时间缩短至仅 83 个工作日
据四川省大数据中心负责人介绍,新系统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审批事项的统一。 通过对17个省级部门、21个市(州)建设项目审批权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全面梳理,合并、调整、取消事项33项,时序优化5项,纳入四川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的业务项目125个(审批项目72个,中介服务项目45个,公共服务项目8个),实现“三级四同”,即三级审批省、市、县统一项目名称、代码、种类和依据。
审批流程也进行了统一。 根据项目类型、投资类别、投资规模,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分类细化流程,形成117套政府和社会投资住房建设省市标准审批流程和市政工程项目,有效减少时间、环节和延误搬家。 以一般社会投资的住房建设为例,过去平均需要202个工作日,而新流程最多只需要83个工作日。 同时,结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区域将基本一致。
同时,工作所需的材料也进行了统一。 对建设项目审批各阶段涉及的申请表和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整合,将原业务流程中各阶段多表整合为一张表,将多次向多个部门报送的材料整合为一张表。共享一套素材,形成“一种形式,一套素材”。 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为例,过去整个审批过程需要提交50多份表格、170多份材料。 现在只需要填写4张表格,共享后只需要提交90份材料。
“统一事项、统一流程、统一材料,最终体现在统一验收、统一审批上。”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系统还开发了工程建设立项专项门户、综合窗口受理、综合审批模块。 实现“一站申报、一窗口受理、智能配送、并行审批、一窗口发证”工程。 数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
此外,针对工程项目审批中规划图纸和施工图审查这两个核心环节耗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该系统还统一了“两图”审查。 通过开发多方案审核模块,将行政区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叠加“一张蓝图”,实现项目合规审核、智能辅助选址、部门意见征集. “一键办理”,提高审稿效率,避免“策划打架”; 开发数字化审图模块,将施工图审图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大大减少审图时间和图纸成本,有效避免偷改图纸、“阴阳图”。
针对中介服务和市政公共服务存在效率低、耗时长、收费乱、垄断强等问题,系统还统一“两类服务”,建设全省中介服务超市,整合中介事项和中介机构统一管理,实现中介服务在线交易、在线评价、在线监管; 将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市政公用事业申报安装纳入系统,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申报安装服务。 收费和履约实行统一监管,实现一次开挖、一次修复。 (记者刘文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6日电(通讯员彭耀政)为进一步深化“一管齐下”“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浏阳市数据资源中心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以数据供需为重要抓手,实现政务数据与业务处理深度协同,不断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和公众。
电子证书综合使用
今年以来,浏阳市数据资源中心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电子证照技术应用,实现了环卫等57项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发布公共场所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6个月来数据中心服务,平台电子证照总数已达2206张,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取得初步成效。
协同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中心积极向长沙市申请教育、公安、税务、住建、公积金等部门15类数据接口,并与浏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合作,实现相关数据接口与长沙市的对接。浏阳市政服务一体机,实现公积金、纳税证明、高考成绩、养老保险、户籍进度、商品房合同备案等10余项政务和公共服务查询。”自助服务”,实现了从“重复提交多种材料”到“只刷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件)”的转变。
增强用户体验改善
浏阳市数据资源中心依托浏阳市“好差评”测评系统,通过订阅相关接口,将窗口生成的测评数据推送至长沙市“好差评”系统,实现数据聚合。 截至目前,群众累计评价69401条。 通过对各类评价数据的分析反馈,为优化浏阳市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下一步,浏阳数据资源中心将继续秉承便民利企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创新和发挥数据赋能效应,推动更多“自助”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共建24小时数字政府,助力政务和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