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作 者:陈金玲
【作者为通信世界网今日评论专栏作者】
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电信的持续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不缺钱、现金流充裕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根本不在乎什么时候他将回归A股,重组电信,但对移动增值业务感兴趣。 “大而不强”的发展势头敌不过固网现状,却深感忧虑。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日益融合,互联网的移动化和移动通信的互联网化给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 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大量内容可以直接使用 web 浏览器访问。 于是,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中使用的WAP浏览器开始被冷落,移动通信运营商有成为管道的一种危险,一些终端设备厂商开始进军增值业务,这也让运营商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压力。
虽然中国移动目前以飞信为代表的增值服务用户数已达数千万,但根据易观国际的分析数据,80%以上的注册用户都是沉默用户,活跃度有待提高。 中国移动2007年财报显示,中国移动目前的非语音业务即增值业务仅占业务收入的25%,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的非语音业务运营商移动化,占总利润的38%。 对语音业务的过度依赖,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近年来,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资费套餐设计、跨区通话资费、手机漫游资费等问题,中国移动不断出台新资费政策,在语音业务资费持续下降、“减后不增”的规定下,语音业务收入难以增加。 虽然语音业务贬值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显然仅靠语音业务的竞争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基于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市场空间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从四大运营商近期公布的2007年财报来看,中国移动仍然是“一家大公司”,但其目前的竞争优势来自移动基础网络的垄断运营,但从移动基础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欧美电信市场,基础网络开通是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左右逐步推出,让更多的小运营商通过基础网络租赁的形式进入通信市场,从而加剧竞争并降低通信资费,尤其是语音服务。 随着LTE/4G及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网络的开放性加强,带宽呈几何级数扩展。 VOIP将在这种环境下盛行,语音及相关服务将变得更加低价值。
目前运营商的通用语音业务收入占比过高,占据了收入的绝大部分。 其中,中国移动的语音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5%。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和以语音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下,中国移动虽然至少还能保持5年以上的相对高速外延增长,但如果5年后盈利模式不改变,必然陷入滞胀甚至衰退。 但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竞争的加剧,市场空间可能提前释放,话音贬值的趋势正在加剧。
中国移动依赖短信服务,占运营商总收入的10%,占非语音收入的50%以上。 但短信业务在业务性质上较为相似,运营商难以区分。 在软交换环境下,其可变成本接近于零,因此,与语音业务类似,未来仍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提出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业务,实现移动通信互联网化。 主要战略是以即时通信(IM)为战略发展方向,推出飞信系统,构建以飞信为载体的移动通信。 与互联网结合的真实和虚拟互联网社区创造了互联网业态。
此前,有传言称中国移动即将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子公司,新公司名称暂定为“移动互联网”。 该子公司将隶属于,运营中国移动四大移动互联网产品,包括即时通信产品飞信、实名社区、有线和无线广告、139邮箱。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负责人叶冰也将担任公司CEO。
虽然这是空穴来风,也没有得到中国移动的证实,但这说明这家中国运营商的老大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潜力,并决定涉足其中,因为中国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还多次强调移动通信需要与互联网结合,并透露正在与微软合作开发移动操作系统。
中国移动并未拆分数据和增值业务部门的部分职能,重新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子公司,以规避高风险投资。 毕竟不是经营的主营业务,虽然前景和前景不错。 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方便地开发和尝试一些新的增值业务,而不影响其他增值业务的开展。 与其他子公司的合作也适应了增值业务不适合单打独斗、闭门造车,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成功的特点。
未来1-2年,随着3G移动牌照的发放,中国移动也将获得固网运营牌照,实现全业务运营和竞争。 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宽带骨干网建设。 一旦获得全业务运营牌照,必将在宽带市场展开竞争,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宽带网络平均接入费,并利用其在移动增值业务方面的运营经验,开发互联网价值- 附加服务。
中国移动倡导的基于互联网的移动通信战略虽然刚刚起步,但也不容小觑,因为它手握大笔资金。 一旦全面介入,将加剧宽带市场的竞争。 ,主要依靠宽带网络接入收入的固网运营商面临着新的增长压力和麻烦。
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任艳 马璐)6月14日,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作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在有效打破信息传输壁垒、支撑工业互联网更大、更深、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华 人民网记者 任艳 摄
在内需和外需共同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推动我国园区数字化转型、引导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工业互联网园区为代表的创新载体,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推动园区经济向上发展。
“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单元,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平台,是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 李海华指出,我国的公园很大。 据最新统计,我国各类公园数量已达8万多个。 结合国家数字经济、碳峰碳中和等政策的出台,园区迎来了数字绿色转型的浪潮。
产业园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地方政府发展和培育产业的重要工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赋能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各地园区竞争和转型的新赛道。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园区? 李海华表示,工业互联网园区不是新建工业园区,而是新园区建设和现有园区的改造升级。 核心是运用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引入新技术来指导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李海华表示,工业互联网融入园区包括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七个方面。 ,是对工业互联网园区进行星级评定,帮助园区开展成效评估工作。
“工业互联网标识是园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海华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5+2”国家顶级节点体系已全面建立,共有305个二级节点接入国家顶级节点,覆盖42个行业,有累计标识注册量超3000亿,累计连接企业节点数26万个,全国顶级节点日分析量超过1.8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