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如果说过去数据中心、园区的更新发展主要遵循摩尔定律,那么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生产资料。世界,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因此,数据中心和园区的使命也转变为如何高效处理数据,支持基于数据的数字化创新。
那么,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和园区才能满足未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呢?
在华为看来,智能化、极致性能、超低TCO将是未来数据中心和园区最重要的三大需求。 用户的数据中心和园区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环境,从数据连接、访问到处理和应用的过程需要更快; 数据中心和园区将在设备层和运维层融合越来越多的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越发展,就越智能。 此外,用户希望通过一系列技术来降低数据中心和园区的整体TCO。
正如华为企业BG全球总裁邱恒所言:“华为希望数据中心和园区领域的每一款产品都智能化、极致性能、超低TCO,并重视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带来智能、极致性能和超低 TCO。”
智能数据中心:从全球到单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域”。
与业界普遍关注数据中心的某一领域相比,华为从更加全球化的角度来建设数据中心。 这种全局观体现在对数据中心各个环节数据处理的全面洞察,以及数据中心架构层面的全面产品。 “华为希望基于核心能力打造端到端的智能数据中心。” 邱恒说道。
邱恒,华为企业BG全球总裁
目前,华为已经拥有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智能模块化机房等系列产品。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核心芯片覆盖了数据中心的所有关键领域,这不仅给产品带来了突破,也提升了数据中心整体的性能。 例如,华为AI芯片 310覆盖了网络、存储、服务器、互联等数据中心全产品,以全球视角将人工智能能力融入数据中心。 邱恒表示:“人工智能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它正在改变各种产品,数据中心也不例外。华为在设计数据中心产品时,充分融入了‘智能可以帮助用户做所想的事’”帐户。”
全局视角、全面产品,带来了数据中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利用AI算法可以进行分钟级的故障定位。 IaaS服务发放失败场景从6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30种典型网络故障诊断时间不到30分钟。 存储故障由手动预测改为自动提前预测。 ;与传统数据中心产品相比,华为数据中心产品也能带来极致的性能。 在AI训练场景下,算力可提升2倍,在核心网可提供5倍单时隙带宽华为 智慧园区,实现零丢包。 ; 在成本方面,华为数据中心产品可以带来更低的整体TCO。 以拥有100个机柜、1500台服务器、10PB可用存储规模的数据中心为例,PUE可以达到1.2,每年可节省电力454万千瓦时。 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大幅下降43%。
“华为自己的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中心,华为的数据中心产品首先是用来解决自己的业务问题,成熟后会发布到市场供用户使用。” 邱恒补充道,强调产品之间的协作除了带来更好的整体效果外,华为明确表示其综合产品并不是捆绑用户。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数据中心的升级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不同级别通常有不同的更换周期。华为数据中心产品一直坚持松耦合的设计理念,首先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产品之间的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整体效果。”
数据中心的核“核心”能力
华为数据中心诸多产品的突破,都离不开华为的核心芯片能力。 除了 310 AI芯片外,华为数据中心产品还包括鲲鹏920处理器芯片、SSD控制芯片、智能融合网络芯片、智能管理芯片、BMC管理芯片、智能多协议接口芯片、oDSP等核心芯片。
以华为服务器为例,包括鲲鹏920服务器处理器、 310AI芯片、Atlas 300AI加速卡、智能融合网络芯片、智能管理芯片、智能SSD控制芯片等。 核心芯片贯穿整个数据传输、计算、存储和管理。 过程。 邱恒表示,该服务器是华为系列芯片打造的产品,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高性能计算。 “在HPC高性能计算场景中,服务器全液冷后,PUT可以低于1.05。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大数据、数据库、分布式存储、HPC等应用的性能。”
华为全闪存产品作为业界最快的智能全闪存产品,同样受益于其核心芯片的加持。 除了 310芯片之外,华为的SSD控制芯片、BMC管理芯片、多协议接口芯片对华为整个产品组合至关重要。 闪存的性能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此外,华为智能模块化机房还融入了 310 AI芯片,利用深度神经网络AI算法实现智能管理和超低TCO。 “华为智能模块化机房可以实现智能供电、智能制冷、智能管理。在100KW数据中心场景下,华为智能模块化机房相比其他解决方案每年可节省13万千瓦时。”
同时,华为还强调了数据中心生态链的巨大价值。 邱恒直言,华为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不会拒绝一些友商的芯片产品。 华为在核心芯片领域深耕多年,其核心逻辑是能够从业务角度和创新角度掌控创新节奏。”
:单点突破的最佳范例
在华为众多数据中心产品中,数据中心交换机系列是单点突破的最好例子。
众所周知,近年来用户数据中心的应用负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中心的应用负载主要是视频/音频和网络应用,其流量更多是南北向的。 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分析、微服务架构、分布式存储等应用带来更多东西向流量。 这种转变带来了高带宽、低延迟和低丢包的要求。 例如,人工智能等深度学习训练通常从10万个数据样本开始,这对高效数据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分布式处理架构也容易带来动态延迟,对网络性能影响很大。 ,通常一次丢包会直接影响深度学习训练的效果。
作为业界首款面向AI时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华为16800系列交换机专为AI时代的数据传统和交换而设计。 他们利用基于以太网的RDMA技术、AI芯片和算法来大幅提升网络性能。 实现了零丢包,降低了动态时延。 邱恒表示:“它可以将AI训练效率提升27%,高性能计算时间缩短30%,分布式存储性能提升30%。”
以华为16800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为例,其单槽位可提供业界最高密度的48端口400GE线卡,单机提供业界最大的768端口400GE交换容量,交换容量可达5路行业平均水平的倍; 采用RDMA通信技术,内嵌 310芯片,利用智能无损切换算法,实现流量模型自适应自优化,在零丢包的基础上获得更低时延、更高吞吐的网络性能,从而满足AI时代的网络流量需求。
“16800突破了信号传输、散热、供电等诸多技术难题,与竞争对手相比,其满配置一年可节省32万千瓦时,真正让用户拥有超低的TCO。” 邱恒说道。
智慧校园:端到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相比,大多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陷入同质化的困境。 作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在面临技术、模式、场景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时,园区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趋势,自身发展普遍“滞后”。陷入“完成之后就落后”的恶性循环。
在邱恒看来,正是因为园区的落后,未来智慧园区才会有巨大的市场,而华为希望通过端到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园区市场的需求。 据悉,华为智慧园区已形成7大通用应用场景+4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其核心数字化平台是业内唯一横向融合云、AI、物联网、大数据、融合通信等ICT新技术的平台。 、视频和地理信息系统。 ,垂直打通终端、边缘、网络、云的平台。
“华为以自己的园区为试验场,跳上自己的降落伞,然后将成熟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邱恒透露。 事实上,华为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园区,拥有办公、工厂、酒店、学校、物流等丰富的园区形态。 其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办公地点多达900个,管理对象超过600万。 复杂且难以管理。
从两年前开始,华为开始建设自己的智慧园区,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在自己的园区项目中进行测试,进而走向成熟。 邱恒表示,目前,华为园区实现了能耗降低8%、安全误报减少90%、事件响应事件减少73%。
邱恒介绍,华为园区的很多产品都是融合创新。 由于华为在通信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当园区在技术层面开始融合时,华为的融合创新产品就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价值。 “以此为例,它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延迟,这源于华为的5G WiFi,包括5G蜂窝技术,这是市场上一般WiFi产品无法比拟的。” 邱恒介绍,“另外华为新一代摄像头是智能的、5G的,融入了5G微波技术,可以用于视频回传,而且还采用了升腾310 AI芯片,大大提升了图像处理能力。”
写在最后
“趁风吹雨打,坐渔船。”
邱恒透露,今年下半年,华为将推出多款数据中心产品,包括全闪存、光互连等。 “两年后,华为的数据中心和园区产品线将会更加强大。” 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华为在数据中心领域构建了端到端的核心能力,从单点突破到全球协同效应。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和应用的深入,数据中心和园区无疑将加速转型,用户对智能、性能、TCO的追求将更加凸显。 华为作为业界为数不多的具备从芯片、设备到整体运维管理能力的公司之一,其数据中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必将取得不俗的成绩。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化工园区合诺生物有限公司。
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工业园区(化工区),首个从生产到管理全5G连接的“5G+智慧化工”平台正式上线。
据了解,为满足当地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智慧管理、低碳环保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帮助湖北禾诺生物打造“5G+智慧化工”平台,实现生产园区全方位安全保障、智能指挥调度、精细化能源管控,让化工企业拥有“智慧化工”中心”进行生产经营。
恩施化学工业园区应急中心。
“编织”一张安全网,构筑园区立体安全。 根据企业不同职能分工,基于3D数字孪生平台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满足园区基本情况、风险分区、重大危险源、专项行动等环节的可视化预警。 通过移动优质5G网络,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平台移动终端进行隐患排查和在线调度,与应急、公安、环保等部门打通数据通信通道,形成三级联动。立体、全方位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化工园区。 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
“以前,安检工作主要是人工完成,无法实时监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通过移动5G专网,电子围栏、智能排队、实时监控等智能化手段-利用时间定位,实现园区24小时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有效提升化工园区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 湖北合诺生物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北移动为禾诺生物打造“5G+智慧化工”平台。
“立”运维大屏,推进园区智能调度。 为加快园区河诺生物数字化转型升级,湖北移动打造“1+1+1+N”智慧化工平台,借助1个网络、1个数字化平台、1个智慧运营中心和N个智能应用程序。 结合园区视频监控、高空观测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将现场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并利用A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 、精细化管理、智能调度。
“绘制”环境地图,助力园区低碳发展。 为推进绿色低碳化工园区建设,湖北移动创新应用智慧环保系统。 通过分布在园区内的前端采集设备,基于GIS地图,对化工园区内的大气环境、水质、土壤、废弃物等进行动态监管。 化工园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湖北移动已实现禾诺生物5G独立专网全覆盖,建设2个专用5G基站,接入32台5G终端应用设备。 未来,在园区易燃易爆区域,将以防爆轮式和固定式机器人为核心,设置5G机器人智能一体化巡检,实现危险作业无人化和远程运维协助,持续为化工企业提供安全保障。 生产保驾护航智慧园区监控,生产制造赋能。 (文王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