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世研究院: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世研究院: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

发表时间:2023-07-07

中国世界研究院项目组出品【中国数字化观察报告】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正在引领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数据和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分布式工业互联网在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数字农业:提高农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农业通过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 数据显示,数字农业市场预计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数千亿美元。数字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管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物联网:连接田地与智能农业系统

农业物联网融合传感器、无线通信、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连接农田和农业管理系统的智能网络。 农业物联网通过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指标,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决策支持。 例如,农业物联网可以帮助农民精确测量灌溉需求、优化施肥方案、提高作物生长效率。

数字农业及农业物联网典型案例

农业物联网_农业物联网网站_农业物联网云平台

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以荷兰为例。 该国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实现室内垂直农场的高效种植。 这种数字农业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土地占用。 此外,中国农业物联网平台“果小美”通过连接果农和市场,实现了果树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的销售预测农业物联网,帮助果农提高收入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高新技术投入、技术普及问题、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解决。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的前景依然光明。

国世研究院认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等,进而实现更加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发展。 但要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全面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加强合作,解决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共同开创智能制造新时代。分布式工业互联网。

【华世杰研究院】坚持专注于工业数字经济时代转型的研究,从企业数字化到产业数字化,从数字供应链到数字产业集群,我们致力于为各界朋友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关注数字化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更清晰、更准确地洞察世界,实现更好的创新创造。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重点建设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医疗健康七大应用项目。 邀请尤正院士、蒋壮德院士主导建设规划设计,明确“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本报记者 乔迪

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新品发布暨产销对接会上,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红军介绍,三坊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规划公里数将重​​点培育MEMS传感器、传统工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终端等全产业链。 目前,郑州高新区已聚集传感器领域相关企业3011家,诞生了一批以汉威科技、新天科技、光利科技、新开普、天脉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 技术和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域前列。

明确“一谷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早在2018世界传感器大会上,郑州高新区就首次披露规划了传感器产业发展先导区,同时规划布局3-5平方公里的中国智能传感谷打造一流的传感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

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上,郑州中国智能传感器谷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规划3-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和智能传感器。 终端“三大产业集群”,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大特色产业链”发展,推动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郑州智慧园区_初成雏形的意思_打造强力家用nas系统

郑州高新区把以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求创新、求实力,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排头产业。 2019年11月,郑州高新区出台《郑州高新区促进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办法》),包含10项配套政策。 《办法》围绕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特点和诉求,从产业集聚、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抛出“橄榄枝”向中外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发出倡议”,对于促进产业链协同,打造传感器高地郑州智慧园区,推动郑州·中国智能传感器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为支撑,以“关键人才引进、核心技术突破、园区载体建设、创新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聚焦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能家居、农业等七大应用项目气象、医疗卫生。 尤正院士、蒋壮德院士主导建设规划设计,明确了“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谷”是指郑州高新区规划的3平方公里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 “多点”是指其他市、区县,重点发展智能传感终端产业。

打造先进产城融合智慧园区

作为郑州·中国智传感谷首个落地项目,郑州·中国智传感谷创业区位于郑州高新区红松路与花花路交叉口东南角,总投资60亿元,面积约337亩。 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公司负责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引进先进园区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近百万平米产城融合的先进智慧园区。

初成雏形的意思_打造强力家用nas系统_郑州智慧园区

创业区主要业态包括众创基地、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企业总部基地、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相关业态。行业。 行业领先区、创新技术转化与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分享体验区。

在运营方面,启动区大力打造“三个平台、三个中心”。 三大平台以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企业管理服务入手,满足企业技术、财务、业务运营等需求; 三个中心以产品测试为主,从应用场景、产品发布、体验等方面入手,夯实服务内容和质量,助力行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启动区建成后,将入驻约300-500家传感器相关企业,员工人数将达到2万-3万人。 力争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6亿元。 启动区将打造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智能传感物联网高地,实现产业升级,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赋能,助力郑州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目前,启动区已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行业优质资源达成产业合作。科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启动区与郑州大学联合建立的中试基地也于近日获得省级许可,将进一步提升传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