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近日,“电梯窒息”事件发生后,齐鲁晚报、齐鲁一点点连续报道了济南部分住宅区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何保障“家门口的安全”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 要让家门口更安全,人力防御和物质防御固然重要,但技术防御也必不可少。 在济南,一些社区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区安防中,不仅让居民感受到更加便捷、安全,也解放了大量安保力量。 这种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生活环境的“智慧社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落地,解决居民的安全困难。
文/影片 齐鲁晚报 齐鲁一点
记者 于月 齐云雷
只要社区居民
自动开门
与传统的刷卡+人工出入的门禁方式相比,济南部分社区已率先实现智能化管理,社区安全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
8月21日,在环山路大众家园小区门口,记者看到了这一幕。 居民张女士拎着满满一袋蔬菜回家。 她才走到离门口四五米远的地方。 手动刷卡,门会自动打开,张女士进入后,门会自动关闭。
“真方便智慧门禁,以前有门禁,但如果忘记带卡,就得叫保安开门。现在,只要小区居民进出,门就可以自动打开,快速、安全。” 张女士说。
这种便利来自于今年该小区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 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收集了人脸信息。 只要靠近大门,门前的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 。 每栋单元楼也都安装了这种智能门禁。 人脸识别后,无需拉门即可自动开关门,彻底解放双手。
如果有外地访客,只需在大门右侧的智能设备上输入楼号、单元、房间号,业主即可在移动端APP上收到访客通知和视频。 无论主人在家与否,如果同意进入,点击“开门”,访客即可进入。
许多社区在应对刷卡追尾现象的门禁管理上仍存在漏洞。 而大众佳园的人脸识别系统,只要识别到小区非居民尾随,保安手机就会收到提醒信息,可以及时处理。
“使用这套智能安防系统后,我们的安保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大众佳园物业管理人员表示,但原来的安保工作仍在进行,比如日常巡更系统、增加外来人员防范、人工管理和智能管理等都缺一不可。 未来,它们还将接入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 如果有可疑分子来到小区,系统会自动报警。
“对于我们公安部门来说,我们肯定希望这种安防技术能够应用到更多的社区。” 科苑路派出所民警严世峰表示,人脸识别可以有效控制人员进出,也可以减少安保力量的投入。 “随着新社区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多,人员复杂程度不好识别,比如发小广告的人就很难控制,用这个技术基本上就能消灭他们。”
物理社区变成数字社区
智慧社区需要政策引导
智慧社区作为社区管理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 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智能生活环境。
一直致力于提供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的深圳市灵易移动互联网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韩贤波介绍,智慧社区的本质是将实体社区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化社区,整合物理、碎片化、线下的现实世界,通过数据采集和实时感知,将数据汇聚在一起。
“基于数字聚合的深度应用需要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具体来说,对于社区来说,比如公共环境中的物联网,包括监控、消防、等等,水、电、气、对讲门禁等。比如人行通道,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门柱的安全力度。传统监控需要人盯着屏幕,但通过植入AI算法可以自动感知环境和行为。”
韩贤波认为,建设智慧社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社区都是一个有自己大脑的生命体。 在安全领域,智慧社区从被动防范变为主动防范,从验证取证变为预测干预。 更强的威慑能力。”
目前,济南也在建设“智慧泉城”。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板块,建设智慧社区,必须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比如物业管理成熟的社区,一定要向这个标准靠拢。”老旧社区需要政府投资改造,然后引入市场化运作手段,这样才能可持续。”
相关链接
智慧小区建设考核指标61项
智慧社区是智慧住宅小区的一部分,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网络资源,涵盖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视频监控、医疗保健、物业管理、数字生活、能源管理等诸多领域。其他领域。 构建社区的人文、生活、经济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处理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形态。 2016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山东省绿色智慧居住区建设指南(试行)》,成为全国首个指导绿色智慧居住区建设的技术文件。和智慧住宅区。
智慧社区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等。 只有具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监控系统等功能才能称为智慧社区。 绿色智慧住宅区评选标准更加严格,从建筑及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物业管理与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列出了61项考核指标。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节能技术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智慧小区和智慧社区是有区别的。 智慧住宅区主要以物业服务和设备运维为主,由住建部门负责,而智慧社区则以民政部门为主。 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具有一定基层政权的服务。
据了解,山东省已建成省级示范项目61个,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绿色智慧小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智慧小区标准体系建设。 未来,智慧小区还将建立居民评价机制,将居民满意度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齐鲁晚报 齐鲁一点
记者 于月 齐云雷
他山之石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
这些社区治安经验值得借鉴
只需刷脸,单位门就会打开,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钥匙了。
文/影片 齐鲁晚报 齐鲁一点
记者 于月 齐云雷
据介绍,利用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社区得到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很多社区管理的首选。
在上海老小区何家寨,为保障居民安全,防止灾害事故发生,利用物联网进行安防建设。 比如,小区四个主要出入口都配备了高清探头,可以清晰地进行人脸识别、车牌识别; 楼道入口处的防盗门上还安装了门磁系统,可以监控防盗门的关闭情况; 各层楼道均安装烟雾报警器,监控楼道内烟雾情况; 消防出口处还安装了地磁系统。 如果有车辆非法占用道路并停放在消防通道内,会及时报警,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目前,何家寨社区已投入使用两个智能停车库,采用刷卡门禁系统,并安装可接受硬币、扫码支付、自动切断电源的充电装置。 为进一步确保安全,街道还在车库内安装了电弧灭火保护器、24小时监控和烟雾报警设备,并增设自动喷水灭火设施,确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知晓风险并介入干预。处理。
北京丰台区第一个引入“人脸识别”的小区,在安装智能门禁前,入室盗窃发生率较高,社区治安满意度较低,居民意见较大。 安装后的四个月内,已有7800多名居民登记了肖像,社区入室盗窃发生率也降至零。 在监控后台还可以看到每天小区门禁通行数对比、高峰人流量等数据,以及小区入口的实时监控。 这些数据还与街道指挥中心和当地派出所共享,三方共同监控社区。
近日,闵行万源城尚君居民发现,小区停车位被“共享”!
原来,自从社区安装了一套“轻松停车”智能停车系统后,车位信息就一直显示在同名App上。 该系统及App均由北京“停简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该公司官网显示,致力于“提高停车位利用率,推动城市共享停车”。 居民因此担心大量外地车辆会被APP分流到小区,通过自动识别车牌无障碍进入小区。 “小区不是成了公共停车场了吗?谁允许‘简单停车’这么做的?” 居民们赶紧拨打“12345”公民热线表达抗议。
万源市商君为何在简单的APP上变成了共享停车场? 小区停车位可以共用吗? 解放日报上官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在应用上搜索附近停车场智能小区,“上海尚骏”位于最上面
1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万源市上郡。 小区西、北两侧均设有车辆出入口。 两个入口处安装了全新的蓝白色道闸门,设备上标有“易停”字样。 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门口的护栏之前就被打破了,这套新设备一周前刚刚更换。
△小区西、北两侧各有车辆出入口。 两个入口处安装了全新的蓝白色道闸门,设备上标有“易停”字样。
记者打开站简易APP,在旁边搜索关键词“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果然,App立刻列出了附近的停车场,“上海尚君”排在第一位。 点击查看停车场详情。 白天和夜间不同时段的收费标准。 但“上海尚君”的停车收费标准并未显示。
△搜索关键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App立即列出附近停车场,“上海尚君”排名第一,并显示停车场的详细信息。
居民的担忧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App公开了小区停车位的详细信息,相当于起到了导流作用。 社区停车费普遍较低,更容易吸引有车一族来这里。 “小区里小孩、老人这么多,停的车也很多,万一发生碰撞怎么办?” 居民黄女士对此感到担忧。 另一方面,如果外来车辆不通过小区门卫,而是使用App自动提杆,不明身份的闲人可以自由进出。 在居民李先生看来,这给安全带来了隐患。
有居民认为,这种做法侵占了业主的停车资源,影响了整体居住环境。 据史先生介绍,小区地下停车位基本都是1:1的比例,地面停车位只有80个,主要供游客或业主临时停车。 一旦外部车辆进入,这部分需求就会被挤出。 此外,“人车分离”也是该楼盘一开始的一大卖点。 原本应该宽敞干净的高档住宅区,却变成了可以“开车直入”的公共停车场,令人难以接受。
新系统运行几天后,一些居民隐约感觉地面停车位平日白天似乎“满了”……
物业和居委会均不知情,要求删除车位信息
居民意识到问题后,对物业管理提出质疑。 物业管理表示,智慧停车改造属于“美丽家园”项目,由街道进行,具体情况他们不了解。
记者随后找到了居委会和街道。 据称,丁某只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许可的情况下,将小区内的停车位分享到网上。 “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允许住宅小区向外国车辆开放。” 该街道“美丽家园”推进办公室负责人表示,11月18日接到居民反馈后,立即前往社区核实相关情况,并联系了项目建设方——中国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Ltd. 启动解决方案。 据介绍,“美丽家园”项目由闵行区相关部门通过统一招标方式选定并选定建设单位。 本次改造所用设备由施工方中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购买。
了解情况后,施工方仔细查看了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其中并未涉及小区车位共享。 “这显然是供应商自己的说法。”该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已要求其及时停止并删除该App上的相关内容,并向居民进行解释和回应。 11月21日,记者再次查看停车简易App,发现无法查询“上海尚君”的车位信息。
“停车很简单”在线共享多个社区停车位
由此看来,“万源市上郡变成公共停车场”只是虚惊一场。
但质疑随之而来:停车公司是否只是擅自泄露小区停车位信息? 为此,记者利用APP寻找线索,走访了几个同样是“简易智慧停车场”的小区。 发现确实存在多个“共享”的社区。
浦东新区龙阳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11月22日,记者来到龙阳花园,向物业经理展示了APP上的小区停车位信息。 对方非常惊讶:“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应用程序!” 他明确表示,物业从未同意将小区内的车位对外开放,也不允许公司在网上分享车位信息。
△浦东新区龙阳花园的停车位信息也显示在App上。
△龙阳花园物业明确标明不允许共用车位,门口的牌匾上写着“外来车辆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不过,也有小区主动以使用“共享停车位”为条件,换取免费安装设备。 浦东新区东方明珠物业经理告诉记者,两年前,朴素的销售人员上门推销,表示可以免费为小区实施智能化停车改造,但条件是停车位将与外界共享,停车费收入将定期转入物业账户。 优越的。 老小区缺乏维护资金,两人一拍即合。 记者问:此事经过业主大会批准了吗? 物业经理摆了摆手,没有再多说什么。
经过反复调研,简单的停车方式逐渐明晰:要么引导社区同意以免费安装设备为条件共享内部停车位;要么引导社区同意共享内部停车位,条件是免费安装设备; 社区停车位在线共享。 上述操作,都是为了实现其“共享城市停车位,盘活闲置资源”的愿景。
那么“共享”小区真的可以免费供外来车辆停放吗?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外来车辆驶入此类小区时,仍被大门挡住。 客服解释:虽然简易停车闸机可以自动升降杆,但有些停车场可能会设置权限。 从这一点来看,App上的一些所谓的社区共享停车场实际上是名存实亡,更像是被平台用来“装饰门楣”。
对于上述情况,记者曾联系简易公司寻求回应。 对方首先断然否认该公司从事共享停车业务,随后表示“必须核实具体情况后再回复”。 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该公司的任何回复。
社区停车实用吗?
朴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保军曾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设想:互联网停车平台引导小区白天与周边车辆共享停车位,在白天与居民共享周边停车位。夜晚。
△Park 官网显示,致力于“提高停车位利用率,推动城市共享停车”。
社区共享停车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可以实施吗? 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吗?
小区共享“车位”不能不说是缓解停车难的一种方式,但必须事先得到业主的同意和批准。 采访中,多个小区的管理人员认为,目前小区共享停车位难度较大。 一方面取决于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居民情感上能否接受。 龙阳花园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小区登记车辆数量几乎是停车位数量的两倍。 白天需要错峰停车,到了晚上就更“挤”了。 “很多业主都得找停车位,外面的车有地方停吗?” 东方明珠物业经理坦言,虽然名义上同意开放小区停车位,但实际上停进去的外来车辆很少,因为“即使进来了,也根本停不下来”。
上海市委党校现代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兵教授认为,如今关停简单企业的做法并不少见。 “社区被很多互联网公司视为蓝海,他们希望以商业目的占领市场,但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以及与居民的协商过程,因此极易产生冲突。” 在他看来,社区推动停车资源共享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协调平衡多方利益,超前做好基础工作。 首先,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区内共享停车位之前,必须取得业主的知情和同意,否则难免会引起质疑和反感; 其次,要提前协商好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比如外来车辆的停车时间、收费标准、新福利如何管理和使用等,避免实际实施后出现混乱。
不过,何海兵教授也补充道,现有社区大多处于封闭状态,客观上停车位非常紧张。 小区停车位的全面开放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我们可以先尝试住宅小区及周边单位的定向共享。” 。